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以下是发生在我上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识字1上的三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断一: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春、夏、秋、冬”。我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分析:学生们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有不少小组只是停留在了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并没有对每个字作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片断二:熟读了儿歌之后,我问大家:“每一个季节都唱到了什么景物?”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A回答了这个问题:“花儿,蝉儿,嗯”A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索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枫叶!雪花!枫叶!雪花!”A尴尬地望着我,嘴里咕哝着:“噢,枫叶,雪花。”坐下了。(分析:A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着急的代替他回答。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A思考、回答的权利。)教学片断三:在拓展说话训练时,我要孩子们挑一个喜欢的季节说说它的特征。B说道:“春天,柳树发芽了。”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见C举手特别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春天,柳树发芽了。”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C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分析:C在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听,结果,重复回答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