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3节 第2课时 人口、粮食与环境知能演练提升 新人教版知能演练提升在一次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某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1.该中学生的家乡最有可能位于()A.南美洲的巴西高原B.地中海沿岸C.非洲的刚果盆地D.中国的山东半岛2.该中学生家乡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3.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不足过度开垦,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改善A.B.C.D.4.甲、乙两同学,就非洲赤道附近东、西部气候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了讨论,其结果有以下四个,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地势因素D.洋流因素5.我国与非洲在农业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目前已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几内亚等国创建了约23.3万公顷的高科技农业基地。我国与非洲进行农业合作的原因是()A.可以充分发挥非洲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B.帮助非洲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C.我国劳动力匮乏,充分利用非洲廉价的劳动力D.协助非洲开发丰富的农业资源,实现互惠双赢6.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还比较落后,如果让你帮助其摆脱贫困,那么不应该做的是()A.大力开采矿产换取外汇B.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纷争和部落冲突C.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D.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尼日利亚人口约1.73亿(xx年),人均每天收入在1美元以下,国内种族和宗教冲突激烈,恐怖活动频繁。多种矿藏储量很大,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多数工业制成品依赖进口。出口农产品以可可和腰果为主,粮食需大量进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78题。7.关于尼日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临印度洋的阿拉伯海,造船业发达B.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不利于种植业发展C.平原、盆地为主,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D.经济依赖少数初级农矿产品,经济水平低8.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叙述正确的是()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良好劳动力丰富廉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社会安定,外资吸引力大A.B.C.D.9.下图为某地区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你对上图的理解将下列各项内容填入方框中(填写字母)。A.人口增长过快B.砍伐森林、开垦草原C.粮食短缺(2)图中所示的内容在世界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是。(3)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至少两点)10.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落后,农牧业不发达,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东非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国家,当地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干旱的年份,很多国家土地龟裂,河流断流,草木枯黄,牲畜死亡,粮食颗粒无收,人民饥渴交迫。在1985年的大饥荒中,埃塞俄比亚有1100万人的生活受到威胁,约有100万人死于饥渴。(1)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旱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试分析非洲国家粮食短缺的原因。(3)你能为非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吗?(至少三条)知能演练提升12.1.C2.C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几乎每天午后都下雨。3.A由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经济发展缓慢。4.C非洲赤道附近,西部是刚果盆地,地势低,气温高,降水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5.D6.A78.7.D8.C第7题,尼日利亚南临大西洋;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季节变化大;经济依赖少数初级农矿产品,经济水平低。第8题,尼日利亚矿产储量很大,矿产资源丰富;南临大西洋,消费市场潜力大;人口约1.73亿(xx年),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为尼日利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9.答案(1)自上而下为A、C、B(2)撒哈拉以南非洲(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种经济,退耕还林、还草等。10.答案(1)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延长造成旱灾。(2)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经常发生旱灾。(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任选三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