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生态工程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下学期第一周周一第3,4节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生态学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一章 生态学原理综述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本章主要介绍支撑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为后面各章节的生态工程技术作铺垫。第一节 生态因子原理1 简单介绍生态因子概念,并进一步讲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 介绍生态因子中最重要的成分:光因子。分别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的波长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现象进行阐述。3 温度。阐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性,休眠、温州周期现象等。4 水因子和土壤因子。5 讲述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生物内稳态调节机制等。第二节 植物群落演替理论1 从植物群落演替的概念介绍,引入演替类型的划分方法和类型的讲解。2 介绍单元顶级理论、多元顶级理论和顶级格局假说。小结。 10分10分10分10分10分20分25分5分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生态因子的作用和一般特征2 掌握植物群落研替的概念。2了解植物群落演替的有关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因子的作用和一般特征。难点:有关演替的理论。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生态因子的作用、一般特征和有关演替的概念。作业教材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一周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一章 生态学原理综述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节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 1 首先介绍大学物理中学过的热力学第一、二定理,然后引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原理。 2 讲述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的生态效率,使学生掌握营养级能量利用特征。 3 讲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形成的光能利用率递减规律,使学生了解光能利用率提高的生物学途径。4 首先介绍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物质循环的类型。 5 介绍气态循环的特征及在生态系维持中的作用。 6 介绍水循环的特征及在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 7 介绍沉积循环的特征及在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原理 1 介绍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2 介绍景观的结构。 3 介绍景观结构划分的生态学意义。 小结。5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15分15分5分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2 掌握景观结构及划分的生态学意义。2了解生态效率、光能利用递减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二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一章 生态学原理综述 第二章 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原理 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层次。、 3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4 介绍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5 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的影响。第六节 生态位原理 1 介绍生态位概念。 2 介绍关于生态位的一些重要观点。 3 介绍生态位的类型。 4 生态位在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意义。 第二章 第一节 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 1 介绍草方格沙障、篱笆墙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卵石固沙、黏土固沙、沥青乳液固沙等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分别对这些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讲解。 2 介绍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包括沙漠化土地类型的划分及治理措施、树种选择与林带结构、营造技术结合有关例子和图示进行讲解。 小结。 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20分钟提问一个同学2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影响的理论。2 掌握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2了解生态位的一些重要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难点: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影响的理论。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二周周四第5、6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二、三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节 南方红壤酸土与生态恢复技术 1 介绍南方红壤区生态环境特点。 2 介绍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问题。、 3 介绍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合理规划和节约用水;梯田工程。 4 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措施,包括种植先锋植物;种植防护林带和带帽子工程;农牧结合,恢复红壤肥力。 5 综合介绍红壤酸土生态恢复工程成功的案例。 第三节 盐碱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 首先介绍我国盐碱土地盐碱化的状况。2 介绍盐碱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措施,包括排水工程、种稻恢复工程、基塘系统工程。3 盐碱土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包括种草、植物等技术措施。4 介绍盐碱土地治理的成功案例。小结。1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5分钟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南方红壤与酸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2 了解盐碱土治理技术及措施。2了解红壤区和盐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南方红壤与酸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难点:红壤区和盐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南方红壤与酸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三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介绍人类活动的类型。2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 3 人类活动对内陆水体、湖泊的影响 4 介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5 水域环境退化对生物的影响。 6 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一、 污水水体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 介绍植物萃取、根际过滤技术、植物固化技术。2 采用CBS水体修复技术。3 采用EM技术进行水体修复技术。二、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 1 恢复生水植被的技术 2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技术 三、养殖海水体的生物修复及生态技术 小结。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 10分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2 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2了解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难点: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三周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四节 太湖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生态工程实例一、 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1 介绍与湖泊富营养话有关的湖泊形态和水文特性2 介绍与湖泊富营养化有关的上游经济地理和营养负荷3 讲述太湖底质的基本情况与富营养化之间关系。 二、太湖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方法 1 介绍治理目标 2 大型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措施的实施情况3 底泥疏浚工程的实施情况4 养殖污染控制工程的实施情况5 水源地水质保护的物理生态工程实施情况6 藻类收集和利用工程情况7 五里湖、梅梁湖截污和换水工程的情况第四章 森林植被的生态保护和恢复重建技术第一节 森林的生态作用与植被破坏的环境效应一、森林的生态作用1 介绍森林对大气圈的影响。2 森林对水圈的影响3 森林对土壤岩石圈的影响4 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5 森林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6 森林对农田防护的环境效应7 森林在防治土地沙漠化中的作用二、植被破坏的环境效应,包括局地降水减少、空气质量降低; 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等。小结。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 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功能。2 了解植被破坏可能造成的环境效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