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问竞赛复习试题一、填空:1、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根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2、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使数学教化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为了表达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 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依据儿童开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详细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4、在各个学段中,标准支配了(数及代数)(空间及图形)( 统计及概率)( 理论及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5、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学问)以及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及沟通等数学活动。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及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8、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展对数学教化的(价值)、(目的)、(内容)以及(学及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9、依据根底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化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的,并从(学问及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及看法)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0、数感主要表如今: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详细的情 境中把握数的相对 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沟通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说明。11、义务教化阶段的总目的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12、(“群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化的主旋律。14、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15、(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试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探讨的三大支柱。16、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根本特征: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及现实)的联络。17、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的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根本要素。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的分为三类:第一是(好用学问);第二是(学科学问);第三是(文化素养)。19.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的是指(学问及技能),(过程及方法)、(情感看法及价值观)。20、为了表达义务教化的普及性、(根底性)和开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和一般实力的开展。21、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的的进一步(详细化)。22、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23、及现行教材中主要实行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说明、应用及拓展”的根本形式呈现学问内容2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 )、仿照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及理论创新。25、变更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立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26、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觉以下特点:(根底性 )(层次性)(开展性)(开放性 )。27、统计及概率主要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28、在第一学段空间及图形局部,学生将相识简洁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9、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及概率)的有关学问,(空间及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及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30、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学问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1、数学教学应当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向他们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机,扶植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根本的(数学学问及技)、(数学思想和方法)。32、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更及开展),以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33、“数及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及式、(方程及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探讨数量关系和变更规律的数学模型。34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数及计算)、(量及计量)、(几何初步学问)、(应用题)、(代数初步学问)、(统计初步学问)”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溢、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及代数)、(空间及图形)、(统计及概率)、(理论及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35、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36、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学问阅历) 根底之上。37、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的,并从学问及技能、(数学思索 )、(解决问题)(情感及看法)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38、“空间及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态) (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相识和描绘生活空间,并进展沟通的重要工具。3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的包括(图形的相识)、(图形的测量)、(图形及变换)、(图形的位置)40、综合理论活动的四大领域(探讨性学习)、(社区效劳及社会理论)信息技术教化和劳动及技术教化。41 、“理论及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理论活动)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综合应用)为主题。42、及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学问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构造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4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展广泛应用的过程。44、“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45、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4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主动探究学问的发生及开展47、(“群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化的主旋律。48、(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试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探讨的三大支柱。49、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根本特征: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及现实)的联络。50、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的分为三类:第一是(好用学问);第二是(学科学问);第三是(文化素养)。5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及(沟通)等数学活动。52、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相识)开展程度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5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5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良(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的(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55、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展对数学教化的(价值)、(目的)、内容以及(学及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及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57、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及(沟通)等数学活动。二、推断: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仿照记忆。(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4、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使数学教化面对全体性。(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6、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8、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绽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表达学问的形成过程。( )9、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10、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纳定性及定量相结合,以定量描绘为主的方式。( )1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12、提倡有教化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好玩的和富有挑战性的。()1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验“数学化”及“再创建”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1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学问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学问结果。( )15、标准提倡实行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须要的学生留动身展的时间和空间,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仿照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及理论创新。( )1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学问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8、学生是学问的承受者,不须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更及开展,以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 ) 2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看法、特性倾向。( ) 21、新课标强调“学问及技能的学习必需以有利于其他目的的实现为前提”。( )22、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2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兴趣性和可探究性。( )2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场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2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好性和体系化。( )2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学问的应用等。( )2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理论实力的最佳途径。( )2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构造上,将“量及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及概率”或“数及代数”等领域。( )2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构造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根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30、阅历既是学问构建的根底,学问是阅历的重要组成局部。( )31、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变更。 ( )32、“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形式。 ( )33、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局部构成. 34. 空间及图形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图形的相识及测量。(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