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社县“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材料之二(2010.11)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调研报告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就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榆社环境资源独特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环境,从而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构建生态榆社,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们组织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了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报告如下:一、“十一五”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的主要成效“十一五”以来,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和修复保护取得初步成效。(一)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县城区内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2天,比2006年增加了108天,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蓝天目标;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3.82下降到2009年的2.1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三项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南河底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水质总体水平较好。根据省环保监测中心2009年3月份的监测结果,我县地下水高锰酸盐指数未检出,其余监测项目氯化物、氨氮、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等指标均达到了地下水质量标准。(二)污染减排效果显著2009年全县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96万吨,比2005年下降31%;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26吨,比2005年下降4.71%。完成了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三)水土保持与绿化成绩突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49.7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6.79万亩,天然林面积6.33万亩,森林覆盖率14.4%;累计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614.88km2,水土流失治理率48.45%;县城区绿化面积111万m2,人均11.7m2,覆盖率达36.2%,(四)城区供热网络设施完备安全全县建成城南、城北两座热源厂,热能储备达到120余万m2,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面积84万m2,集中供热普及率68.3%。减排效益凸显,县城集中供热可代替各类小锅炉300余台,减少烟尘排放1078吨/年,二氧化硫排放767吨/年。(五)农村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全县95%的村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建成44个园林村,52个村实现亮化;全县90%的村实现饮水安全,发展沼气用户7960户、吊炕1353户、生物质炉600户、秸秆气化工程300户、太阳能(灶)示范工程185户;49个村配置了垃圾清运车,9个村配置了沼气抽渣车,全县建成垃圾池1400个;1500个农户实现了“一池三改”,完成了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划分规划,改善了农村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六)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成功创建一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建立了南河底饮用水源保护区;编制完成了榆社县生态功能区划、榆社县生态经济区划、榆社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榆社生态县建设规划等事关县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的实施规划;完成了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布点和土壤标本的采集工作。(七)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上,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榆社笨鸡蛋”等一大批以绿色为特点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依托。工业上,成功打造绿色电力、绿色化工、绿色医药,华能电厂脱硫除尘项目、榆化公司树脂碱水回收、事故氯气回收等一大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高效实施,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初步实现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三产上,积极发展环保型现代服务业,成功举办了休闲旅游垂钓节、环云竹湖自行车嘉年华等一大批低碳赛事,以生态友好为核心的低碳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荣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称号。二、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县生态环境形势总体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明显不足在综合考虑我县的植被覆盖、生物丰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5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计算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我县生态环境指数为35.06,属“一般”级,且近于“较差”,居于五级指数的下游水平。大气质量较差,环境容量不足。根据榆社县大气环境容量核定与总量分配技术报告,我县箕城、郝北两镇已无环境容量,而两镇均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面临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限制,环保审批难度增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二)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地表水源质量堪忧我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全市第二,仅次于介休。其中,在能源消耗上以煤炭为主的电力与化工行业,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占到全县总量的95以上。受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我县水质仅为地表水三级,且下滑趋势严重。省、市要求我县出境水标准为地表水三级,省政府对出境水实行生态补偿制度,每超标一倍,即罚款50万元作为受污染地治理补偿。(三)森林资源布局不均、总量不足在数量上,我县森林面积少,至2010年,森林覆盖率仅为14.4%,与全市平均的16.7仍相差2.3个百分点,境内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在布局上,我县80%以上的森林分布在边远山区,而人口集中,生产、生活频繁的场所附近林木偏少,森林布局不够合理,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在质量上,纯林面积多、混交林面积少,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削减,林牧矛盾明显。(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乡镇,但我县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尚未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不够,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大众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缺乏理性认识,社会重视氛围不浓。三、“十二五”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西搞水、东采煤、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大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排污总量削减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全面构建富民强县和谐榆社。(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造林绿化迈上新的台阶,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水平稳步提升,城乡生态化建设快速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主要河流地表水监测断面消除劣五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十二五”末,全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10%左右。环保设施趋于完善。到2015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0余万吨年,处理率85%以上;COD(化学需氧量)年消减240余吨,完成中水回用5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林业生态稳步推进。到2015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6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2%,初步建成林业生态县;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m2、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气化榆社大见成效。城市居民天然气使用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天然气、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建设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太阳能灶和炕连灶技术;利用我县丰富的秸秆资源,引进“秸秆生物蜂窝煤”技术,建设秸秆制炭(煤)、制棒加工基地,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城乡基本普及。河道整治和水土保持迈上新台阶。到2015年,全县完成中小河流河道整治长度304km,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4km2。生态环保投资大幅增长。县财政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时期,全县生态环保总投资要达到15亿元左右,环保投资占到当年GDP的3.5%以上。四、“十二五”时期支撑生态榆社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以生态县建设战略为核心,突出抓好污染减排、生态农业、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快城乡生态化步伐,全面推进生态榆社建设,实现蓝天碧水。(一)实施污染控制工程,确保完成减排指标污染减排主要有以下工程:1、强化工程减排。一是实施重点行业“双脱工程”(全脱硫、全脱硝)。二氧化硫减排方面,在提高现有企业脱硫效率基础上,实现电力、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全脱硫”;氮氧化物减排方面,华能电厂安装低氮燃烧和脱硝设施,实现全脱硝,其他企业积极推广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开展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和环保标识发放工作,限制尾气高排放。二是实施重点行业废水“零排放”工程。要加快电力、化工等工业企业污水深度处理进度,实现污水闭路循环不外排。三是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完善中水回用设施,污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2、强化结构减排。“十二五”期间,坚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增落后产能。支持华能榆社电厂淘汰落后产能,彻底淘汰落后的1号、2号锅炉。3、强化管理减排。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和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突出抓好华能榆社电厂、榆社化工、广生制药等企业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实行降能耗、降水耗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4、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认真执行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推进节能减排。(二)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县域环境质量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整治燃煤污染源,创建无燃煤区。开展城区烟控区建设工作,加强城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的监测、监控工作。在烟尘控制区内禁烧散煤,推广使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或洁净型煤,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城区内现使用原煤燃煤炉灶的居民和餐饮业,到“十二五”末全部改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彻底消除燃煤污染。2、整治扬尘污染源,控制城区扬尘和尾气污染。严格执行控制扬尘污染,推行“绿色清洁施工”等控制扬尘的有效措施。储煤场建设喷淋、挡风抑尘设施;建筑工地采用“绿色围挡”隔离措施,并辅之以喷水固尘;主要街道推行机械化清扫、湿水作业;严格控制交通运输扬尘污染,垃圾清运全部密封运输。3、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质量月报工作,定期在县电视台公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在水源保护区建立人工湿地,栽种树木水草等植物净化提高水质。4、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重点以“气化榆社”和“集中供热”发展为着力点,以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取代传统的低效高污染能源,投资1.5亿元完成武乡榆社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和城区天然气环网及二级管网铺设,有效解决全县城区内企事业单位及集中连片住宅小区的供气需求;大力扩大热能储备,有序延伸供热管网,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减少燃煤等高污染能耗,全力打造整洁、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建设现代宜居城市。5、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在全县新建23个环境优美乡镇、3050个生态文明村。积极推行秸秆恢复利用和垃圾生态化处理回用措施,在重点乡镇所在地实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