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设计依据1.1.1广东电网公司关于配网工程标准设计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意见1. 1. 2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GB12706. 3-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三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L/T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设计行业标准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Q/GDP 10002-2004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Q/GDP 10012-2005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P 10703-2009妇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电力电缆运行规程以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南方电网公司关于10kV配网标准设计的要求等。1.2术语1. 2. 1电缆沟封闭式不通行、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盖板与地坪相齐或稍有上 下。1.2.2排管按规划电缆根数开挖壕沟一次建成多孔管道的地下构筑物。1.2.3工作井供作业人员安装接头或牵引电缆作业用的有盖坑式构筑物。1.2.4普通支架具有悬臂形式用以支承电缆的刚性复合材料制支架。1.2.5电缆桥架由托盘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组件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 成具有密接支承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的全称。1.2.6电缆支架电缆桥架、普通支架、吊架的总称。1.3模块划分范围及方法1.3. 1划分范围10kV电缆线路模块划分为排管模块、电缆沟模块和桥架模块共三个部 分。由广东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院”)、广 东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德院”)及东莞电力设计院(以 下简称“东莞院”)共同编制,具体模块如表1.3.1电缆线路模块总览 所示。表1.3.1电缆线路模块总览模块名称模块数量(个)排管133电缆沟72桥架31.3.2划分方法1. 3. 2. 1 10kV电缆线路排管模块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划分:1)排管数量:(13层)X(24)列及4层4列,4层6列共11种组 合;2)管子材料:C-PVC管,PE管,涂塑钢管;3)按适用荷载等级分为:行人、行车井;4)工井按应用功能分为:直线(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5)工井的开启型式均为敞开式。1. 3. 2. 2 10kV电缆线路电缆沟模块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划分:1)缆沟线数:六线、十二线、十六线、二十四线;3)铺设路面:行人、行车;4)构筑类别:电缆沟、工作井、检查井、中间头井、转角井、三通 井、四通井、及防火设施;1. 3. 2. 3 10kV电缆线路桥架模块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划分:1).回路线数:两线、四线和六线;2).架设方式:水平敷设和垂直敷设。1.4设计原则1.4.1设计总则1.4. 1. 1本标准设计为通用的典型设计范例,特殊工程可按实际情况进行 设计。1.4. 1.2为使电力工程电缆设计做到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以及 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标准设计。1.4. 1. 3本标准设计适用于广东电网系统内新建、扩建的电力工程中10kV 电力电缆通道的选择与建设。1.4.2电缆应用范围为提高供送电能力,便于维护检修,降低电网建设投资,电网线路原 则上均要按架空线规划、设计和建设,严格控制高压电缆使用范围。当路 径必须经过以下地区时,可以考虑采用电缆线路:1)技术上难以解决的严重腐蚀地段;2)易受热带风暴袭击的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的重要供电区;3)长距离过海、过江等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电缆线路比较合适的地段;4)大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密集地区、重要的商业繁华路段;5)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需使用电缆线路供电的重要用户;6)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有需要时;7)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不能通过架空线,又具备电缆敷设条件的地 区;8)重点风景旅游区。1.4.3电缆选择要求1.4. 3. 1电缆统一按交联聚乙烯电缆考虑。1. 4. 3. 2电缆敷设环境温度:年最高温度45C,年最低温度-10Co1.4. 3. 3电缆导体额定温度90C o1.4. 3.4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C o1.4. 3. 5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得超过电缆使用寿命确定的 允许值。1.4. 3.6最大短路电流作用时间产生的热效应,应满足热稳定条件。1. 4. 3. 7回路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1.4. 3. 8三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10倍,单芯电缆最小弯曲 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12倍。1.4. 3. 9 10kV配网主干线电缆宜选用240-300mmW格的电缆。1.4. 3. 10电缆线路一定要按有关规范规程做好防火防爆措施。1.4.4电缆路径要求 1. 4. 4. 1按当地供电部门有关运行要求并经过当地主管部门许可建设电 缆走廊。1. 4. 4. 2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1. 4. 4. 3便于敷设、维护。1. 4. 4. 4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1. 4. 5. 5电缆线路应按有关规范规程做好防火防爆措施。1.4.5电缆敷设方式选择原则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 量等因素,并结合电网规划,且按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 施工和检修维护的原则选择。1. 4. 5. 1当在同一路径需要敷设的电缆根数不超过4根时,在慢车道或人 行道下、公园绿地、建筑物的边沿地带或城市郊区等不重复开挖的地方, 采用直埋或槽盒敷设方式;超过4根时,宜采用浮面或沉底电缆沟敷设。1. 4. 5. 2地下电缆与公路、铁路、城市道路交叉处,或者地下电缆需通过 的小型建筑物及广场区段,宜采用排管敷设方式。1. 4. 5. 3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应尽量利用桥梁、堤坝敷设,如不能满 足条件可采用水下敷设。1. 4. 5. 4在开挖施工无法进行或不允许开挖施工的场合(如穿越河流,湖泊,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建筑物的地下管线),宜采用顶管敷设。1. 4. 5. 5电缆敷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1.4.6埋管敷设要求1.4. 6. 1排管所需孔数宜按发展要求预留备用。1. 4. 6. 2 X井之间的排管尽可能做成直线,如需避让障碍物时,可做成圆 弧状,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2米,两管镶嵌处的折角不得大于2. 5 o1. 4. 6. 3 10kV电缆保护管材质要求:行人道采用C-PVC管、PE管;行车道采 用c-PVC管、PE管、涂塑钢管,顶管宜采用PE管或MPP管。管径大小应符合 有关规定。管壁厚度要求为:涂塑钢管要求不小于4mni;其他非金属管道, 应用在行车道的要求壁厚不小于8mni,应用在行人道的要求壁厚不小于5nini。1.4. 6.4 10kV电缆保护管连接要求:C-PVC管(承插连接)、PE管(焊接)、 涂塑钢管(承插连接)。当现场施工条件满足保护管焊接要求的时候,尽 量选用可焊接型式的保护管。当施工现场需要快速安装电缆保护管的时候, 可选用承插式连接。当保护管采用承插连接时,接头处需用混凝土做补强 处理。1. 4. 6. 5人行路段埋管深度不宜小于0. 5m,行车路段埋管深度不宜小于血。 且与电缆、地下管道、道路、建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1. 4. 6. 5的要求;回填时填石粉。表1. 4. 6. 5电缆与电缆、地下管道、道路、建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m) 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rw交叉控制电缆之间0. 5(i)电力电缆之间或与控制电缆之间10kV及以下0. 10. 5(1)10kV以上0. 25 0. 5(1)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0. 50. 5(1)电缆与地下管沟热力管沟20. 5(1)油管或易燃气管道10. 5(1)其它管道0. 50. 5(1)电缆与铁路非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31.0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101.0电缆对建筑物基础0. 6电缆与公路边1. 0电缆与排水沟1. 0电缆与树木的主干0. 7电缆与IkV以下架空线电杆1. 0电缆与I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4. 01.4. 6. 6电缆排管管中心距及管壁至井壁距离为250nmi。当实际工程中通道 宽度不能满足时,管中心距及管壁至井壁距离可缩小到220mmo排管固定方 式可根据实际路段采用经济合理的措施,宜采用复合材料管枕,并沿电缆 路径设置电缆标识。1.4. 6. 7埋管路段遇横跨车道时两端应设有电缆工作井口,并需设有自然 集水口。遇转弯时转角处应设置一个电缆工作井口,并需设有自然集水口。1.4.7电缆沟设计要求1. 4. 7. 1城区或城乡的主干道路宜采用构筑式的电缆沟。1.4. 7. 2电缆沟纵向每隔0. 8m应有承托支架,支架使用复合材料支架。1.4. 7. 3沉底的电缆沟宜每隔20m设置检查井,每隔60m设置一个工作井, 每隔200m设置电缆中间头井。1. 4. 7. 4电缆沟宜每隔10m设置自然集水口一个,电缆沟纵向排水坡不小 于0. 5%o1.4. 7. 5电缆走廊在人行道上设置电缆标志牌;在绿化带或泥土路段设置 电缆标志桩。电缆沟每隔lOm处设置电缆标志牌。每隔20m设置一个标志桩。 所有电缆井口应设置电缆标志牌。1. 4. 7. 6电缆构筑物应满足防止外部进水,渗水的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 定:1)对电缆沟底部低于地下水位或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并行邻近时,宜 加强电缆构筑物防水处理;2)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电缆沟宜位于工业水管沟的上方;3)在不影响厂区排水的情况下,厂区户外电缆沟的沟壁宜高出地坪。1. 4. 7. 7当电缆沟出现高差时,需进行放坡处理,坡度不宜大于15 o1. 4. 7. 8本电缆沟设计按截面为300nmi2交联聚乙烯电缆考虑。电缆盖板的 尺寸以及承载力按照图纸要求而定。1. 4. 7. 9专用模块主要特点:a)预留支架作为专用光缆支架;b)盖板增加防盗功能。1.4.8电缆桥架要求1. 4. 8. 1建筑物内宜采用电缆桥架敷设。1. 4. 8. 2电缆桥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线可选用截面 不小于2 5mni2的铜芯线。1.4.9电缆防火设计要求1.4. 9. 1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 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有适当的阻火分隔,并按工程重要性、火灾几率及 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选用具有阻燃(或耐火性)电缆。2)实施防火构造。1. 4. 9. 2 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均 应实施阻火封堵。2)在隧道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的下列部位,宜设置阻火墙(防火 墙)O1)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