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姓名:林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和教训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评价王安石变法过程与方法提供、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图表分析法突破本课重点运用历史比较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之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评价王安石变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让学生懂得改革是充满阻力的、过程是艰难的,但要有鉴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完成【教学方法】依据高二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征,在教法选择上主要采用谈话式问题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收获。此外辅之以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和讲授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王安石变法的知道思想和内容;认识变法各项措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教学过程】(40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欣赏诗词,感受历史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首先让全班学生朗读这首词,完成后教师设置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王安石。教师讲述庆历新政不到一年时间就夭折,但是北宋的社会矛盾依然很尖锐。在此情况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我们知道庆历新政最终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以失败而告终,那么王安石变法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又将带给北宋何种影响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王安石变法。(教师简单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如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透过人物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0分钟)利用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点,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强化训练(12分钟)(小组抢答)创设情境一:假如你是个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你对改革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学生: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反对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改革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创设情境二:木兰陂王安石变法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为什么?生: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创设情境三:在王安石变法时期,京城附近的一位官员向皇帝汇报说在他的治理下,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基层封建统治秩序。A、保甲法和连坐法 B、保马法和将兵法C、均输法和市易法 D、改革科举和整顿太学生:A 原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创设情境四: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那些? 生: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创设情境五: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生: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要买三经新义。抢答环节六: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特点:1、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均输法 )、( 市易法 )、( 募役法 )、(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 2、明显触犯官僚地主利益的措施:( 市易法 )、( 青苗法 )、( 募役法 )、( 方田均税法 )。 3、最能反映变法本质的措施:( 保甲法 ) 4、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关键措施:( 将兵法 ) 5、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措施:( 市易法 ) 6、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评价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后,仅过了52年,北宋灭亡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从皇帝到普通的民众,人们都将亡国的原因归咎于其变法举措的失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王安石变法的讨论还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近千年来,国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变化很大:南宋到晚清,基本全盘否定;受梁启超的影响,肯定式的评价在20 世纪前半叶成为主流;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王安石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成为讨论的中心话题;改革开放以后,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争属于政策性分歧。那么我们如何评价王安石呢?下面我们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一问题。【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教学意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有利于教学的多变互助,为每个成员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也很好的体现新课改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五: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材料六: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 (3)依据材料三至材料六,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用人不当,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推行新法操之过急。(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5)A、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B、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C、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D、从改革者及用人看: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并注意用人。(教师总结)评价王安石变法:性质: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积极作用:1、增加了政府收入; 2、促进农业发展; 3、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对改变北宋三冗两积局面和实现富国强兵,有一定成效。局限:(1)改革用人不当,加重了农民的负担。(2) 变法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反对。【课堂小结】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在变法期间采取了富国、强兵、育才等一系列革新措施,成效显著。但由于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且积重难返,改革终归失败 。【板书设计】 王安石变法一、 变法的背景二、 变法内容 (一)富国之法 (二)强兵之法 (三)育才之法三、评价王安石变法【教学反思】一、在“得”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合理科学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我设计三大环节(自主学习、强化训练、合作探究)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合理展示史料,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3、 注重基础知识落实。针对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及时调整教学重心转向基础教学落实,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注重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的衔接,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及历史理念。4、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能力差,对简单的历史问题都无法理解,甚至历史方法、历史解题技巧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材料,注重引导分析解析历史问题方法的训练,技巧的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服务大多数学生。 5、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大量资料,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在“失”方面: 1、教学深度处理还难于把握。基于新课改刚开始,无前人可鉴,无高考可寻,教学应教到哪一个深度,很难把握。过于理论的话,学生上课兴趣不高,而过于简单的话,又担心知识讲解不到位。2、学生的历史兴趣调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个度。到底关注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其中很难把握。3、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不是很到位,尤其教材中容量大、学术性、思辩性强的章节,往往不尽人意,有时过于注重细小知识的分析,造成课时紧迫和教学难度增大,或把握不住主线作蜻蜓点水式处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