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 5、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 空间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 推理能力。 )。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 数据分析 )观念,了解( 随机现象 )。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 第三学段( 79年级)。 二、选择(15是单项选择题68是多项选择题共16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c )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6、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bc )。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 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判断。(共12分)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3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6、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四、简答。(18分)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3、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 (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4、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 (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5、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论述题(22分) 1、张老师在讲5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算法多样化 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4 2、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预设”和“生成”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3、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5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