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 实 践关于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调查报告姓名:谢 翔 周 晗 序号:40 44电话:13628309629 13628309556学号:2011301234 2011031245学院:管理学院班级:2011工商管理二班指导老师:张寒梅完成时间: 2013年 5月 5日 关于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摘要:正面对社会用人制度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是否已做好思想准备?他们择业心态如何?对目前就业环境和今后就业形势他们怎样看?学校、社会和政府如何应对?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小组对重庆工商大学的250名学生发放了主题为“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32份。由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了大学生就业、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上调查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讨论和思考,我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做出分析提出建议,希望能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以参考。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问题 择业观念一、 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从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观开始,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所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便给自己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二、 调查方法(1)利用电子问卷的便利,在相关网站上调查,还通过朋友和已毕业的师兄师姐的转发,向更多人填写问卷。(2)在就业信息交流的网站和论坛上搜索相关资料。(3)查阅相关文献三、 调查对象重庆工商大学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四、 调查的基本情况通过各系人数进行分层抽样出来的,总共发放问卷250份,纸质50份,网络200份,回收率达到93%,二三四年纪学生的比率分别为38%,40%,22%;男生60人占60%,女生40人占40%(一)、发展空间与薪酬人民币1000以下1000-20002000-30003000以上比率8%41%30%21%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00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沿海开放城市回家乡内地省会城市出国西部地区63%13%12%7%5%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三)、对自己专业的满意情况满意不满意无所谓30%58%1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亲友、媒体等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高考的招生信息了解不够,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合理权衡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学的指导,往往只凭个人经验或简单了解就盲目做出专业选择,以致于学校招生计划与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不符合,只能通过专业调剂来解决,但这种调剂的结果往往并非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专业。这种情况,再加上有的同学道听途说大学所有的东西与将来的就业关系不大,所以就不重视自己所学的专业,学不到专业的知识,所以在面临就业就有很大的难度。(四)、考研异军突起其原因首先,从调查中考研的性别比例看,女生明显多于男生,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中的性别歧视,同样的学历,找工作,男生比女生更有优势,所以大部分考研的女生都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考研有各种原因: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2.逃避就业。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3.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4.父母的要求,很多父母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来,都想让自己的子女多读点书,他们认为考研是很好的选择。其中,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和父母的要求的答案比例都比较大,说明考研存在不健康的目的性。(五)、择业偏重兴趣 大学生们在就业时考虑较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型45.23%,稳定型32.16%,高薪高风险型13.22%,技术型9.31%,而在选择兴趣中又有学生会对工作地点,经济收入与福利,专业对口,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单位性质做考虑,其中个人发展机会所占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提升价值很重视(六)、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主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先就业再择业先择业再就业继续深造(考研出国)自主创业46%23%26%5%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业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现在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这是个大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把握自主创业不一定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可以从经营一些咖啡店,奶茶店等小个体经济开始。五、 对影响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因素分析(现状分析) (一) 就业客观因素分析:(1)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到200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13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2)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加。用人单位数、提供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等都有明显下降,是就业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难。(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就业,而西部或农村地区几乎无人问津。这导致了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所谓的就业难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想就业的地方不能就业,能就业的地方又不想就业,从而造成了人才闲置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这样也使就业难形势加剧了。(4)高校扩招的影响。这些年来国家高校招生继续扩大,而社会上就业形势则越来越紧张,这两种形势背道而驰导致了大量新老毕业生叠加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5)政府缺乏优质的服务。大学生毕业后不了解单位的招聘信息情况,单位也不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一切都缺乏政府的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宏观的调控。(6)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发展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宽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各种各样的综合技能。目前好多单位盲目地提高对大学生的要求,条件越来越苛刻,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都列入基本的条件之中,并且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求有实践经验。对大学生实际普遍发展现状不够了解。甚至还有企业单位的把身高、长相、气质都作为选拔的条件,造成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被拘之门外。(二) 主观因素分析:(1)高校专业课设置未与市场需求对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所以人才结构也要随之调整。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不变,与现实需要结合比较差。同时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背景。(2)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企业办公等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很难会去用大量时间来培养一个人来适应企业工作和环境,终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3)大学生就业观念还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改变来适应。长期以来的“铁饭碗”的就业观念、“精英化”的就业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博弈”心理都导致大学生对就业期求要求过高。六、 对策建议(一) 客观因素对策:(1)宏观上对高校的招生进行调控。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应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作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来作出适当的调整。(2)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的管理和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良好环境的建设;建立完善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常设性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要建立并规范全国联网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资源信息库,实现全国性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政府机关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来指导就业市场的建设。(3)企业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要更多地为在校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锻炼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具体的操作能力,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4)国家要延长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加大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拉动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可以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 主观因素分析:(1)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更新知识内容,保证课堂质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训练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把该工作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等等。(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高校要适时地采取一些相关的鼓励和激励政策,同时还要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广泛的政策性优惠条件,大力鼓励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大学生自主性创业。(3)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破旧的“铁饭碗”的就业观,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就业观,摒弃从众、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努力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在学好书本外,还要积极地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和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掌握应聘技巧,积极推销自己。通过就业指导学习适当的应聘技巧能够提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