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课改以来,我校数学教师围绕市教研室提出的“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教育”,认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建设具有河小特色的数学课程为核心目标,结合区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校数学课堂形成了“资源整合、结构开放、互动生成”的“He韵”价值追求,建立学生课堂新型常规,全面提升学生学业质量,认真落实数学课程方案。(一)学科课程设置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校现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苏教版,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周课时课程设置如下:年级一二三四五六数学554455(二)教学现状分析1、从教师本身来看(1)教师梯队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自我提高的愿望、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够,存在被动应对心态,参与教学研究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能力不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的反思意识还是较强烈的,但在反思能力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学习,影响反思;二是反思过程流于形式;三是评价制度不能促进教师自觉反思。(3)教研组成员自觉研读教材、将新课程、新基础等理念自觉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都有,但还缺乏教科研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能力水平不高。2、从学生本身来看部分班级间学生思维的深度、语言表达的质量有差异,发言面不广,审题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上学期市、区质量调研试卷及平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分析,我校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应用转化能力较弱。教师在日常问题解决过程中,要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真正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明白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要估大,什么情况要估小,什么情况进行大小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面对复杂情境自主判断和选择,注重估算方法的交流,有效科学地引导、分析与评价,使学生形成严谨、合理的表达与思维习惯。 (2)算理与算法不能有效链接。在计算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非常注重计算技能的训练,而对计算原理的教学比较忽略。课堂上对于计算原理,教师只讲一遍,一带而过,接下来就是对计算方法的反复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计算方法多样性、简洁性探究的活动不多,或者是新授的时候讲,复习的时候绝口不提算理,只是局限在对计算方法的反复操练。表面看做到了“算的又对又快”,一些说理题、类比题,学生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说理题不会做,不会转化、类比,或者叙述不严密,缺乏表达的方法,表达不规范。(3)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表达的培养有待提高。由于题型多样、灵活,所以思维含量就更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怎样应用已学过的一些性质、规律进行分析、推理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数形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要注重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的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全面性。 (三)目标意识和规范根据平时课堂教学的检查反馈,我校少数数学教师目标意识不强且制定和操作不规范。具体表现在: 1、由于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够明晰,具体制定教学目标时,把握不住目标的范围,或者是目标不具有可检测性。2、一节课完成后,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的重心下移,结构开放,对学生“扶”、“放”的度没有充分把握,导致教师有时候不敢大胆放手,交流互动不够充分。对教材资源的整合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以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学,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学生个性很难得到张扬。 二、数学学科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加强数学学科建设,教学教研管理方法符合数学教育规律。2、数学教研组机构健全、工作努力、发挥作用好。3、数学校本教研有计划、有制度、内容具体,管理科学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和学生数学文化活动积极有效。4、数学教学研究有层次,序列化。 5、数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爱学习、爱研究,积极投入校本教研并初有成效。6、数学教学的物质条件能保证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开展。(二)细化目标 1、课程教学处(1)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教科室将采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为核心,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认真抓好教材分析、教学课例研讨、骨干教师新课程教学展示、数学优质课比赛、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争取在三年的时间内,打造一流的数学教师队伍。(2)形成规范的数学课堂教学这包括规范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常规等。要抓好教师课标与教材的解读、备课、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教案、作业批改、试题命制、学业监测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规范。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数学教师熟悉新课标、新教材,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3)抓好相邻学段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和考核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段的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还要熟悉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也要熟悉第一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毕业班的教师还要熟悉第三学段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体系及结构。(4)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以中心学校为中心点,课改向全镇推行。(5)建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分年级指标,培育发展运行机制。继续推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机制,学生分数不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相反作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查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依据;继续坚持和完善抽测评价机制,改善抽测数据的算法,加强抽测后的试卷分析。2、教研组(1)校本教研各项制健全,落实到位,常规教研活动每学期有计划总结,措施得力,活动坚持较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理论学习(校外与校内结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课例研究活动每学期定时开展。(2)重视同伴互助,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要有专门的工作布暑,落实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3)课题研究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改试验和教学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3、教师与课堂教学(1)按照课程计划开足数学课,不任意增减课时,落实数学活动课。(2)教师严格执行数学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进度,备课认真有特色。(3)上课认真,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活跃,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有素,措施到位,形成制度。(4)重视数学过程管理,建立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与考核机制,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健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不歧视学困生,学生培优、补差工作有措施和计划,并且有成效,后进生控制在5%以内。(6)作业布置有特色,作业量适量且符合上级要求。作业形式多样:有教师自己创编的习题,有实践活动、游戏、数学日记等。(7)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与测试体系建立,工作有实效。试题灵活、符合课标新理念。4、教学质量(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养成良好,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较好,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比例较大。(2)学生数学思考与分析能力较强,技能较强。(3)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业考试成绩成效显著,合格率达95%以上。(4)数学学科教育有特色,成绩突出,在本地推广适用。并且各项特色受到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表彰或社会公认。(5)社会、家长及中学等相关部门,对学校数学教育质量评价好,学校声誉高。三、 小学数学实施框架 (一)课程框架数学课程类别形式内容基础型课程必修苏教版数学教材1-12册拓展型课程必修校本教材思维训练课程选修数学周活动数学思维训练 (二)数学课堂具体实施结构1.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创设教学情境(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4)解决数学问题(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6)精选作业2.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解析A、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5) 把问题情境具备可延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B、 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只有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的找出数学信息,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识图能力的培养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变多了。许多题目的呈现都以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代替了单纯的文字。特别是越往低年级越明显,这样的改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的识图能力就成了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课题组针对教材中的图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再现生活情景画面依据图中文字提示,寻找所需数学素材结合画面反思答案,不断提高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现在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信息窗,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信息窗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比较繁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情景图,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C、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重点之一。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想象。”课题组采用板块式结构,昭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