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白光内镜及超声内镜下特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的消化道病变,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黏膜下肿物被发现,但其在内镜下难以辨认。随着超声内镜(EUS)检查和病理学检测的深入,众多黏膜下肿物如平滑肌瘤、胃肠道间质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类癌、血管球瘤等被逐渐识别。消化道粘膜下肿物主要使用器械:1. 电子胃镜或结肠镜2. 电子环扫式超声内镜或微型超声探头因为观察病变为消化道管壁,不需要观察的比较深,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分辨率高,优势如下:1.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分层,2.能清楚的分辨病变的起源层次,3.清楚的显示病变的回声强度及回声均匀度,4.并能清楚的显示病变的边界等情况。检查方法:1. 脱气水充盈法,2.水囊法,3.脱气水充盈法加水囊法,4.接触法。脱气水:水煮沸后凉至25。观察病变要点:1.病变的具体部位 2.病变的大小 3.病变起源层次 4.病变的回声强度 5.病变的回声均匀度 6.病变的边界 7.病变的生长方式 8.病变与周围组织脏器的情况各种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特点:平滑肌瘤:内镜下表现为丘状、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最多见于食管,胃内也可见。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内部回声多均匀,边界清晰,多起源于黏膜肌层,部分起源于固有肌层,直径一般较小,多小于1CM。图1 食管平滑肌瘤(黏膜肌层均匀低回声病变,边界清)。间质瘤:内镜下表现为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部分较大者瘤体顶端出现充血糜烂或溃疡,以胃内最多见,其次是小肠,食管、结直肠也可见。超声内镜下表现:多为低-中低回声,部分瘤体内部还可出现片状中-高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均匀(若内部回声不均匀考虑高危胃肠道间质瘤),多起源于固有肌层,部分起源于黏膜肌层,直径一般较平滑肌瘤大。图2 胃体间质瘤(固有肌层均匀中低回声病变)。图3 胃体间质瘤(粘膜表面充血糜烂,为固有肌层均匀低回声病变)。脂肪瘤:内镜下表现:半球形微黄色隆起,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靠垫征阳性。超声内镜下特点:脂肪瘤起源于黏膜下层,呈均匀高回声表现,后方可有衰减效应。图4 幽门窦脂肪瘤(粘膜下层均匀高回声病变)。异位胰腺:内镜下表现:呈丘状隆起,典型者中央略凹陷,最多见于胃窦,临近幽门,十二指肠也可见。超声内镜下表现:多呈中等回声,也可以是混合回声,起源于黏膜下层,边界多不清,内部若见腺管结构更有诊断意义。图5 胃窦异位胰腺(粘膜下层混合回声病变)。类癌:内镜下表现: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丘状或半球状广基无蒂隆起,界限清楚,质地变硬,表面黏膜光滑并可见毛细血管,直肠最多见。超声内镜下表现:多起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内部回声均匀,呈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图6 直肠类癌(粘膜下层中低回声病变)。血管球瘤:血管球瘤是血管的动静脉吻合处即血管球发生的一种血管源性良性软组织肿瘤。内镜下表现:黏膜表面光滑或充血,可伴溃疡糜烂或出血,质地软,一般多位于胃内。超声内镜下表现:多见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在彩色多普勒图像中见瘤体内部血流丰富。图7 胃窦血管球瘤(固有肌层均匀低回声病变),若不行彩色多普勒或增强CT难以与胃间质瘤鉴别。胃底曲张静脉:内镜下表现:胃底条索样、结节样及团块样粘膜下隆起,表面粘膜光滑或充血。超声内镜下表现:黏膜下多个大小不等的相邻无回声区,部分类似蜂窝样,形态易变。图8 胃底静脉曲张(粘膜下层多发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丰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配备国内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技术,在科主任李鸿彬主任医师带领下,成立“消化道早癌及粘膜下肿物筛查组”,通过窄带成像功能(NBI)+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早期消化系统癌症及粘膜下肿物进行诊断,显像清晰,诊断率高。并通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手术损伤少,愈后效果好。(消化-肿瘤内科 杨雅阁 13838561837) 2015年12月6日6肺知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