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分类研究及案例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 本单元课标解读 学科体系的建构: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结合生活情境能快速的辨认角。 社会生活应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其他模块的关联与地位: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的深广度: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离不开角。因此,也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在具体编排上,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加深学生对角额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 本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1) 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2) 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 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角。不仅设计了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角”的活动,还有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为标准比较角的大小活动,最后更是设计了让学生用三角尺拼制定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些活动及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尺,学会了利用三角尺来认识角,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关于角的其他认识-拼角、叠合等,从而为进一步进行角的度量做好了铺垫,也使得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典型教学案例及分析教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 感知生活中的角(1) 展示实物(剪刀、钟面、吸管、手帕、三角尺)(2) 找找生活中的角老师交代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时间(2分钟)2、 揭示课题 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1、 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演示,从实物中中抽象出的角)2、 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3、 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4、 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5、 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6、闭眼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出示图一)2、 考考你的眼里:数角(出示图二) 师: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里?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抓住第三个图形这个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1、 学习用尺子画角。师: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尺、剪刀、积木)要求: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集体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2、 做角。(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看来角有大有小,老师这儿也做了两个角,猜一下,哪个大?为什么?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3)、角的两边还可以怎样变化。注意看(演示角的两边变长和变短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1、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把角画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抽象出角)学生收集、交流信息。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画出角)生观察生汇报生指出三角板的角、顶点和两条边。生举起三角板,给同桌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生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生想办法,汇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让学生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生活中的物品抽取中数学所要研究的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初步感知角的知识。【教学分析】 (1)注意让学生体会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认识角可参照认识角的思路,注意沟通直角与角的关系:直角有角的构成特点,即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但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都与三角尺的直角大小相同。直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重视对判断直角及画直角方法的指导。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实际上向学生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一种重要方法-叠合法。这种方法的明确是用三角尺的直角画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基础。教师应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指导说明:现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同样,画直角的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指导。 【设计思路】角的初步认识环节一:生活引入、切入课题环节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环节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环节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实物展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寻找生活中的角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抽象出角学生收集、交流信息。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画出角)学生观察、汇报总结角的特征画角、做角、比角小巧手的游戏-做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用重叠的方法验证角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环节五:课堂小练【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学习角生活中的原型很多,学起来比较容易。学生也感兴趣。但要让孩子真正融入到角的实际生活情境中,需要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展开,比如折角、画角、比角等方式各异,要求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提要到角的共性与特性,教学中不论怎样进行,教师要紧紧围绕角的最主要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进行展开,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表象。让学生成功的理解了什么是角及角的变化特征,形成对角全面而系统、正确的理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