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周词语接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写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要求。要求:一看、二听、三想。二、揭题,解题。今天的游戏名字叫词语接龙。会词语接龙吗?请几位同学来试试。来,读读!像这样上一个词的末尾字作为下一个词的开头,这就是词语接龙。(面包包子子女女人人口口头头痛痛心心理理发)三、分小组比赛,要求观察。1、小组比赛,引导观察。2、用上“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心里我想到了”交流观察。教师酌情板书词,引导学生规范用词,说完整句。3、小结。4、评一评:统计每组得分,采访冠军队和名落孙山队。四、写话。1、按照如下格式写话。“开始!”老师一声令下,词语接龙比赛开始了。2、汇报交流,老师点评。五、总结。六、布置作业。第二周初步认识标点符号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标点符号.2.标点符号有哪些类型呢?3.能正确使用简单标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些标点符号.到底有些什么呢?(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分号,省略号等等!)二.介绍这些标点符号的简单运用.(1)句号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2)问号疑问句、设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你有困难吗?我不知道吗?知道。有错误难道不应该改正吗?称呼语放在句末的疑问句,称呼语前用逗号,全句末尾用问号。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3)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调的反问句和祈使句的末尾也用叹号。如:科学的春天来了!世界上哪有没有矛盾的事物!(4)顿号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如:学会用计算机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运用顿号时要注意:连用相邻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一天才走了五六里。并列的分句用逗号不用顿号。如:今年春天,这个省的沿江地区要完成堤岸加固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词语并列有不同层次时,不要造成层次混乱。如: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为内容的竞赛。三.出示练习题.1.你吃饭了吗_2.妈妈真美呀_3.我们回家吧_4.今天_我要去外婆家玩_5.北京离我们这很远吧_6.啊_我亲爱的妈妈_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_7.小明_要下课了吧_8.我爱吃苹果_9.请你不要抽烟_10.现在九点了_四.小组合作,完成习题.五.订正习题.六.师总结.第三周成语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成语。2、能说出一些简单的成语。教学过程:一、师激情导入。(1)指名读题。(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二、新授。(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三、练习。(1)自由地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四、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五、师总结。六、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成语故事。第四周成语二教学设计AABB型词语练习教学目标:1、在复习AABB式的重叠词、词语的搭配、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灵活运用。2、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3、养成主动积累好词的习惯。教学重点: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和学生完对词语的游戏(对的词语必须是同一类、字数相等的)。打裙子闻了闻慢吞吞进进出出鲜花盛开坐井观天跳来跳去又大又圆美丽的校园认真地写字一、回顾归纳、复习导入1、回顾词语积累的途径:通过这个学期的学期,我们脑袋瓜里又钻进了许多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哪里来的?(书本上、生活中)2、整体了解词语的简单类型:词语有一个字的、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词语和词语还能组合在一起。3、走进词语的城堡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二、创设情境、快乐复习(一)复习AABB式的重叠词1、显示AABB式的重叠词:许许多多、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2、指名读词语。3、回忆AABB式的重叠词的规律。4、汇报课本里的AABB式的重叠词。5、汇报课外收集的叠词。6、如果不用这些叠词,效果会怎样呢?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兴地吃起来。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8、选择一两个重叠词来说句子。9、过渡:许许多多的重叠词高高兴兴地走出来欢迎我们,祝我们在词语城堡里快快乐乐玩耍、开开心心学习。三、小结:有时我们恰当地运用一些重叠词,会使文章语句更加生动,还会起到强调的作用。同学们不仅要学会积累,而且要学会运用。四、布置作业。第五周“的”、“地”的正确搭配教学目标:1、在使用词语的搭配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灵活运用。2、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3、养成主动积累好词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师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现在词语城堡里要举行阅兵式了两列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二、投影显示词组“的”、“地”的搭配:仔细地看书可爱的小兔亲切地告诉温暖的双手悄悄地跟着翠绿的树苗紧紧地抱住干净的教室顺利地过关机灵的猴子三、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后发现规律:“的”+名词,“地”+动词四、师讲解要点。1搭配要恰当,否则会出现语病。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同学们能够准确地搭配,但是“的”和“地”经常混淆。2、出示平时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对“的”和“地”的错用进行纠正:亲切地笑容甜甜的笑了3、还有些词语可以搭配不同的“de”字,这就更容易混淆。五、做练习,让下面机组词语手拉手成为好朋友(投影显示):1、奇怪地眼光奇怪的问高兴地心情高兴的说师:虽然容易混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不会弄错。学生共同辨析后,在练习纸上做练习题:2、想一想,填一填亲切()问不住()点头 亲切()笑容雪白()棉花 ()地写字()的水果 ()地说()的小路六、学生汇报展示练习的情况。七、小结:第六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材分析夏天的晚霞迷人的小河是课外阅读上的两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字优美生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晚霞的美丽和小河的迷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拟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2.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现在呢?)冬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2.看来同学们对季节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第四单元韵味吗?韵味是什么,是啊,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之中细细体会。你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指名背诵)3.同学们真是热爱生活啊,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袁鹰感受了枫叶如丹,在张晓风的笔下感受到她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啊?4.老师就给你推荐课外阅读上的两篇文章,请你来用心读读,用心感悟。二、指导阅读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夏日的晚霞,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会生字生词,看看文章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书中有一些词语非常的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看来大家能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真不错!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你发现了吗?(指名回答:写作手法三个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这么美的文章,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还要积累其中的优美句段、词语,你准备积累哪些词语呢?在书上标注出来。谁来说说你画的词语或是句段?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老师也想积累几句,(课件出示)谁想读读?(指名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其实迷人的小河也同样运用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请你自己读读,看看迷人的小河哪些地方用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做出标记。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你能带着这种恬静、欢乐再来读读这两句吗?这篇文章你想积累哪些词语?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写作手法用到你的文字之中?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老师给你准备了美丽的景物,请你用心体悟,然后选择一个景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3.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4.交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大作。三、总结四、拓展推荐老舍济南的冬天朱自清春何其芳秋天宗璞紫藤萝瀑布第七周归类识字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字词,朗读句子。(二)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句子中理解词义。能用“整洁”、“漂亮”造句。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纷纷、评比、整洁、盯着”这几个词语的意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二)用“整洁”一词造句时要符合语言习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归类识字(二)的第5课。咱们比一比,看谁学得好,记得牢。(二)认读字、词、句。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先自己读一读书,看谁把这些字、词、句读得正确、流利。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