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交往(联系日常生活人与事)名言:马克思: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真诚的、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卡耐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 世技巧。爱默生:当知趣相同的人在一起,交情就开始了。 与世隔绝是不切实的做法,与人交往是在所难免的。 交 往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游戏莎士比亚:信任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 富勒说: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能使人变得完善 拜伦说:如果说是社交教会了我们怎样生活,那么应该是孤独教会我们怎样去死了 爱迪生说: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培养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忧 马克吐温说: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培根说: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另一种作用是增进人的智慧 马克思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 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房龙说:有意是忠实无私的誓约,她及无条件,也无动机 泰戈尔说:友谊一旦破坏了,连爱情也不能使它恢复 培根说: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下时,他会紧紧地跟着你,当你走到阴暗处时,他就会马上 离开你含义:所谓人际交往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人际关系是通过交 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现状:据统计,大学生出睡眠外的时间中的70%用于人际交往。然而,来自各方面的资料显示,大学生对人际 交往的理解和期望还是不全面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还停留在校园比较单纯的交往方式上,很少涉 及工作领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认识有局限时,交往围就会狭小。有些大学生直到大学 毕业,也就认识自己宿舍及隔壁宿舍的几个同学。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与人交际的 能力也是必须的。也有同学只把眼光停留在一些生活小事上,为一点小事纠缠不清、烦恼不已,既浪费精 力又无所得。对交往的认识决定你的交往需求,交往境界。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对人际关系有一个深入认 识。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的条件之一,也是 社会得以稳定的条件。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心情会舒畅,情绪会高涨,注意力会集中,学习劲头会充足,效率会 提高,可以在集体中愉快地生活1、有助于身心健康,关心、爱护、信任、友谊是精神需要2、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开发智力)3、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4、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社会化成熟) +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大学生渴望友谊,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新思想,在这 种心理作用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趋势(1)围扩大:不局限于同班,发展到同级、同系、同校可能认识的同学,异性交往也扩大了。(2)频率提高:有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为经常聊天、聚会、社团活动、体育活动。(3)手段多元:扣扣、微信、人人、开心,不亦乐乎?甚至还有百合网的,网络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 阔的交往空间。交往手段的发展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围更广。(4)目的,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交的目的上趋于“理性化”,选额 什么样的朋友,并不仅仅出于感情和志同道合,交往的动机变得很复杂。可以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注重 情感交流的同时,也注重功利性。问题:1、缺少知心朋友:人际关系也不错,但缺少知心朋友(推心置腹,肝胆相照,配合默契),有时孤独型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人际关系还可以,但就是与个别人不和,见到就反胃,常会影响情绪,成为“心 病”3、与他人交往平淡:与他人可以正常交往,但质量不高,没激情,多孤独4、交往困难:渴望交往,但有困难(交往能力,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苦恼型5、社交恐惧症:症状:1、对交往特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不得不交往时,紧、恐惧、心跳加速、面 红耳赤,难以自制 2、三害怕、害怕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被人观察,害怕出洋相被嘲笑。 3、 两处于、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总处于焦虑状态 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 所,面红耳赤、口吃结巴、轻微颤抖,严重点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再严重点就进入惊恐状态。影响因素 :吸引因素: (1)熟悉。1、曝光效应,对越熟悉的事物越喜欢;2、邻里效应,我们的大部分朋友,不是 同学、同事,便是近邻。这就是“邻里效应”。3、熟悉能增加人际吸引的程度。如果其他条件大致相当, 人们会选择与自己邻近的人交往。距离较近的人,见面机会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人们也总是能 够比较方便的在同学、同事、或邻居中找到意中人,而那个异地恋“,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总归是不多的。 4、根据这个效应,要想建立亲密关系,就要主动与人多联系,多接触。每与人多接触一次,他人对你的 印象就更深一点。要利用生活中的邻里效应,增加你和他人的亲密程度,就要学会与人主动打招呼。主 动地与人建立联系,少一点心理设防,有事没事跟朋友聚一聚。与人交往越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自然 越亲密。因此有个心理学家开过一个玩笑,他说,如果你想追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每天都给她写信, 因为她可能因此爱上邮差。5、不过庆幸的是,心理学家同时发现,人类的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倒“U”型(抛物线形),过犹不及,过低与过髙的交往频率不会是彼此的喜欢程度提髙。(2)仪表吸引:1、很多人会说“我不会以貌取人”,但没有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仪表,包 括服饰,发型、手势、表情等时刻影响着人们对我们的判断。有心理学实验证明,当言语信号与非言语 信号所代表的信号不一致时,人们倾向于更相信非言语信号,而且非言语交际对交际的影响是言语的43 倍。还有心理学家发现,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在一次交往所传递的信息中占55%,而言语只占7%。2、适当 的仪表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3、仪表,尤其是服装 和表情,不仅关系着别人对你的认识,而且对你本身的性格和心理状况也起到很明显的作用。比如,蓝 色的衣服可以起到平静心理的作用,有效地削弱烦乱的情绪;红色的衣服能煽动人的热烈的情绪;黄色 的衣服显得髙贵有气质;黑色显得庄重4、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打扮要求也不同,平时和朋友在一 起时,可以不太注重仪表,当见面的对象是陌生的重要人物时,仪表当然应该注意一点,至少要穿的得 体,干净利索,这表示对一个人的起码尊重。5、曾有心理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在向路人寻求 帮助时,那些仪表堂堂的人比不修边幅的人更有成功可能。所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混,在加强各方面 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时,千万不要忽视了自我形象的管理。(2)外表吸引:尤其是初次接触时,一个人的外貌、衣着、风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漂亮、 有气质、风度翩翩的人容易被人接纳。集体活动中,最先受到关注的同学总是那些在同等条件下具有外貌吸引力的人,人们倾向 于对美貌的其他方面也给予积极评价;但当人们感到美貌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时,反过来倾向于对其实 施比对普通人更严厉的制裁。(3)相似与互补吸引:志同道合、共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 会阶层,甚至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疾病都等增加相互吸引(同病相怜)(心理距离小)。 当交往双方的 需要与满足途径呈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欢程度也会增加。在大学生中,外向型的人喜欢与向型的人 友好相处,相互欣赏;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会欣赏那些克服困难求学的学生;依赖性强的人更愿意与独立 性强的人交朋友(4)才能吸引: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能力越高越完善越受欢迎。但是,研究结果表明, 实际上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人往往不是最受喜欢的。许多学生因为他的出类拔萃而得 到/失去了同学的喜欢与信任,因为,一反面人们希望自己周围人有才能,但如果这个人的才能过大,使人 渴望不可及,则会产生心理压力。“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鹤立鸡群,鸡必攻之”。才能与被人喜 欢的程度在一定围成正比,超出围就产生排斥。这就要联系到“适度原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适度 原则”适用于一切事情。那什么人最受欢迎呢?其实,一个才能出众但又偶尔有点小错误的人别没有错误 的人更受欢迎。(聪慧之举)(韬光养晦的依据)(5)人格吸引:持久。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正直、开朗的人,讨厌自私、虚伪、庸 俗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在1968 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受喜爱程度最高的人格品质中, 排在前六位的是:真诚、诚实、理解、忠实、真实、可信,这些品质或多或少,或直接 或间接地与“真诚”相关;最不受喜欢的品质有说谎、装假、不诚实、不真实等,都与 虚伪有关,所以得出一句话:真诚受人欢迎,虚伪令人讨厌。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容易注意一开始接触到的,如容貌身材表 情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不容易注意。这种由最初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及其对后来信 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常说的“先入为主”。初次交往,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日后的进一步交往就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 一种社会技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很必要。其实,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第一印象本质上是“不科学的”认识, 但是,“对的不一定是好的,坏的也不一定是坏的”“这不是在数学里,对就是对,错就 是错,心理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我们我们要掌握这种社交技能,用利用“首因效应”,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日后进一步交往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防首因效应 在你身上产生作用,别被别人给你的第一印象所迷惑,避免因对方给你的良好的第一印 象想,而对对方产生不科学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认识人要综合,深入,全面。 建立第一印象的方法:1、注重形象2、培养亲和力3、倾听4、帮助,以关心帮助为开端 的人际关系,不仅容易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迅速缩短使 良好的的人际关系迅速的建立起来4、“Soler”技术:S(Sit)代表坐要面对别人”; 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放开;L(Lean)身体微微前倾;E(eyes)正视对方的眼睛,不要 躲闪。我发现好多与人交流时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我也是如此,我是个偏向的人,以 前更向,我不正视别人的眼睛只是源于一种心理,就是觉得自己丑,怕别人看到,怕给 别人印象不好,怕被别人耻笑,想掩饰掉。这看似愚蠢,却不知不觉在心里产生作用, 难以控制,这就是心理。如果你有这种情形,请这么告诉自己1、实际上那种掩饰是毫 无作用的,2、它只会显示出你的不自信,甚至是欲盖弥彰。这是一种自欺式掩盖,就 如我们通常所讲的“一叶障目”“掩耳盗铃”,用本山的话讲就是“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 识你了”,也就是说,“你遮掩一下我就看不到你了?你不看我我就看不到你了?”。所 以交流时要正视对方眼睛,彰显你的自然大方。我不知道别人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敢正视 别人,大概害羞者为多,都是不自信,怕被人耻笑,当然怕的容不同,有的人是怕这, 有的人是怕那。R(Relax)放松。(2)近因效应:最后的(最近的)印象所谓近因效应,最后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英文名 称: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 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 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三和 四是好朋友,一直是好朋友,但最近三由于心情不好,动不动就对四发火,于是 四觉得三这个人很 rubbish ,也觉得他们以往的友谊也是虚假的,觉得自己看错 三了,实际上呢,三还是原来那个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