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提琴学习:小提琴发展简史当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 1556 年出版于里昂 的音乐摘要( Epitome musical )。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但 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很多不同说法,有一说是起源于“乌龟 壳琴”,有个年轻人在沙滩上散步,忽然听到一种悦耳的声音,他仔 细一找,原来是踢到空龟壳,龟壳震动发出的声音。他回家一琢磨, 发明了一种类似空龟壳的乐器。这就是小提琴的开山鼻祖。后来,人 们把它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可“万变不离其宗”,小提琴的琴孔还是 龟背壳演变的样子。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 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 5 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 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中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 称瑞凡那斯特隆( Ravanastron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 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 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 ( Brescia )名叫达萨洛制成的( 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 )。但 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 AndreaAmatil520-1580 ),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 提琴。从 16世纪到 18 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 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 G P玛基尼、N.阿玛蒂、 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 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 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 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 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很多珍 品现保存有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能够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 Lyre ),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实行了改革, 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 Violin ,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 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 Charles IX ),由安德里 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而 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An to nioStradivari )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 Le Messie ),也作“ Salabue ”,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 Ashmolean博物馆。近代小提琴约在 1550 年就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 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 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无决定性影响。人们 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 小提琴的诞生地。 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的 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另 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15401609)和他的学生G.P.马吉尼为代 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经历了几百年, 至今仍属上等珍品。16501750 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很多小提琴制作家, 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 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纪后期,G.B.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被人们所欣赏,并取 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 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18 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 的造型持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 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 F. 图尔特( 1 747 1 835) 约在 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实行了重大改 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 能上的要求。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 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合环境 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 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合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 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 更有力的声音。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 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 加自如。18 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从而促动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 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法国的 J.-B. 维约姆是 19 世纪制琴业的人 物。维约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小提琴,并以其名为牌号出 售。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很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优质琴,把它们送到 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馆。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曾于 1720 年为小提琴创作了六首 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是小提琴独奏曲的精华。今 天请朋友们欣赏的是:巴哈的 E 大调前奏曲,选自其第三首无伴 奏组曲,由 20 世纪杰出小提琴家 Itzhak Perlman 于 1988 年录制。它 使用的是Guarneri - Gesu小提琴,制作于1740年。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约 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 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 1920年代开始,世界小 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很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 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很多高水平 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 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个时期开始,也陆续 出版和翻译了很多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很多经典的 中国小提琴曲,像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和陈刚合作的梁祝 和陈刚所作的苗岭的早晨等。从 1980 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 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 从林耀基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五名好成绩。 请欣赏他 1999 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由陈刚根据苗族口笛独奏编 曲。胡坤任教于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和皇家音乐学院,他使用的是一 把制作于 1734 年的小提琴。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逐渐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 棉牌小提琴, 1980年获美国第 4 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 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 1983 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 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