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1 活动设计背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教化杂志上看到了这首老鼠画猫的歌曲,觉得此歌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风格上来看,都是幼儿感爱好的。这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也是其中之一,我变更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且让幼儿通过操作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唱曲的感受。幼儿在边演示操作、边画、边唱的过程中很快驾驭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爱好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意。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加歌颂活动,体验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乐趣。 2、学会演唱歌曲,借助简洁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幼儿理解滑音的唱法,尝试说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胆的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和谐,幽默的特点。 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习理解歌曲内容,活动中会限制自己的歌声。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驾驭滑音的唱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活动打算 、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光盘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起先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遇到了一只凶恶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觉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2、理解、熟识歌词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觉大野猫发生了哪些改变?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鼠妈妈:那你们喜爱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依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爱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知你们我们幻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静静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奇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显明,幼儿感爱好。这首歌歌词有肯定的依次性,但歌词之间没有显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依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依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奇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即找到滑音的感觉。其次,各个环节连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化。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歌颂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为避开这一弊端,我首先用嬉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爱好,接着依据幼儿新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细致视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知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视察、探讨、找寻,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须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奇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实力。幼儿音乐教化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需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美丽、幽默风趣的作品。老师必需以开放的、同等的、民主的、敬重幼儿的教化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动设计上应当更加严谨。 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看法、实力、学问、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开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看法的倾向”。“教化内容要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化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建潜能。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2 1、理解歌词内容,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学习演唱歌曲。 2、相识歌曲中的“滑音”符号,驾驭“滑音”的唱法。 3、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4、激发了幼儿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望。 小老鼠图片、音乐、课件。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爱好。1、这是谁?那你觉得小老鼠最怕谁? 2、是呀,小老鼠最怕猫了。 二、学说儿歌,理解歌词内容。 、老师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咦,为什么小老鼠不怕猫了呢?画了一只猫,哎呀,小老鼠要把猫画成什么样子? 3、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三、学唱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一)老师范唱,感受幽默的旋律。 1、看着这样的猫,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很兴奋、很得意、很快乐) 对了,他一兴奋,就得意的唱起来了,听!2、老师范唱。为什么小老鼠要把猫画成这个样子呢?(胡子是猫的一柄活“卡尺”,用它可以推断自己所在的位置、场所,了解自己和老鼠的位置关系,还能用胡子测量老鼠的洞口大小,使它能不失时机地捉住老鼠。假如猫失去了胡须,就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无法敏捷地去追逐老鼠。) 3、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得意地来演唱一下。(二)学唱滑音,感受滑稽的旋律。 出示“滑音”“反复”符号,你看看这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意思呢?(三)学习说唱,感受诙谐的旋律。 这首歌既有唱还有说,要不大家合作一下,前面大家一起唱,反复记号的地方一部分演唱,一部分说,好吗?最终老鼠画完了,安心地睡着了,唱时声音也应当越来越轻,越来越慢。 四、完整演唱,体验表演的欢乐。 、你们喜爱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好玩、滑稽)那你们给这首歌取个题目吧? 2、这么好玩、滑稽的歌曲。你们想来表演一下吗? 3、请几名幼儿扮演小老鼠,配班老师扮演大猫。猫怎么会出来呀?不是给老鼠画的小眼睛、没牙齿、胡子翘了吗?原来这都是假的,是小老鼠做了一场梦。 活动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奇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显明,幼儿感爱好。这首歌歌词有肯定的依次性,但歌词之间没有显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依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依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奇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即找到滑音的感觉。其次,各个环节连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化。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歌颂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为避开这一弊端,我首先用嬉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爱好,接着依据幼儿新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细致视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知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视察、探讨、找寻,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须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奇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实力。幼儿音乐教化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需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美丽、幽默风趣的作品。老师必需以开放的、同等的、民主的、敬重幼儿的教化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动设计上应当更加严谨。 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看法、实力、学问、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开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看法的倾向”。“教化内容要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化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建潜能。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