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o)玫瑰(u)喜不自胜(shn)B梵文(fn) 怠慢(di) 退避三舍(sh)C庐冢(zhn) 骀荡(ti) 相机行事(xin)D窈陷(yo) 道观(un) 前仆后继(p)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终于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帮助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悲:感叹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类的一项是()A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于是余有叹焉C火尚足以明也D则其至又加少矣4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5下列短语中的“名”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名存实亡B莫名其妙C师出无名D名缰利锁E难以名状F名垂青史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B夫夷以近 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7“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的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3分)()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D其孰能讥之乎?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文: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让,叫)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全部,都)C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互相)D人之否也敢自逸(穷而不达,即不得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为“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C俗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6分)译文:_(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5分)译文:_四、语言运用(10分)14根据上文,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6分)从根本上说,推行政务公开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老百姓谋取利益。因此,政府工作大可不必躲避和惧怕老百姓。即使政府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也要诚心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而不能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相反,各级政府如果_,就会_。15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4分)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1)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_”,也可以说“我真的_”。(2)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_”,也可以说“请您_”。【答案解析】1BA项褒bo,瑰u;C项骀di,相xin;D项观un,仆p。2B卒:死后。3C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A、B、D三项都是动词活用作名词。4AA项“者也”表判断。B、C、D三项“者”,“的人”。5BE名:说出。6CA项感叹。B项平坦。D项谁。7D8.C9(1)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广泛。(2)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要僻远的地方,而且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10A“令”应为“县令”。11D“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A项代词,它/助词,的。B项语气副词,表疑问/代词,自己。C项表并列,可不译/表顺承,可不译。12C“玩水”不是“仁”的表现,“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不能必然得出“是仁的体现”的结论。13(1)政令没有大小的区别,不施用道德教化,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被教化,不会顺从统治。(2)建造亭子的意图,是这样的呢?还是不是这样的呢?参考译文石门亭在距离青田县几里处,是县令朱君修建的。石门山,是一座名山,古代的人都把他们观赏游览(石门山)的感想慨叹刻凿在石头上,把它留在山中,那些石头彼此相望。朱君到了之后就修建了亭子,把古今的石刻都集中起来,把它们立在亭中,写信给他的甥婿王安石,让(王安石)记载他建造亭子的想法。(朱君)建造亭子的想法,是只喜爱石门山呢?还是喜爱观赏游览眺望远处呢?还是想在这里询问百姓的疾苦忧愁呢?还是安闲时自己在这里休息呢?还是怜爱那些人的石刻日晒风吹剥落又没有什么遮挡而消失呢?人与万物(一样)一定都是按种类互相喜欢或厌恶。宽阔巨大茂盛优美,万物依附在它的上面生长,却不自以为有功劳,这是山。喜爱山,这是一种仁爱。离开城郊来到荒野,登上高山向远处观看,其中一定有所感慨。尚书不是说:“我心里烦躁就跑到荒野。”诗经不是说:“驾车出游,来宣泄我的忧愁。”看看自己身边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那忧虑的一定是天下的老百姓,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也是一种仁爱啊。人不得志能够自我释放吗?到深山中接近种植庄稼的百姓,和他们接触交谈,来了解他们的疾苦忧愁,难道还有堵塞的东西而没有听说的吗?探求百姓的疾苦忧愁,也是一种仁爱啊。政令没有大小的区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