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第3页 / 共172页
第4页 / 共172页
第5页 / 共172页
第6页 / 共172页
第7页 / 共172页
第8页 / 共172页
第9页 / 共172页
第10页 / 共172页
亲,该文档总共1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之家年度工作计划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 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 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 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 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 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 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 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了给 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上级部门的 指导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全校实施了以“关爱留守 儿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 宗旨的关爱留守儿童计划,为我校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 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情感、心理、生活、 学习 等方面都能健康地成长。一、工作定位“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 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之下开展工作 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 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等多种渠道,培养学 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 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 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 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 工作目标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 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 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 自我调节、适当 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 成长。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 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 显、切实可 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 素质做出应有贡献。三、 工作原则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 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 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 强。2 、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 活动、 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 实效性。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 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 对留守儿 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 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 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 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 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 体氛围的形成。四、工作内容(一)总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 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 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 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 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助他 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 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 求助意识。(二)分阶段内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儿童 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 会学习、 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小学低年级(1 2 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 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 老师、 同学交往。小学中年级(34 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 合作意识, 锻炼抗挫能力;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小学高年级(56 年级)的留守儿童:讲求学习效能, 增强学习兴趣;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特点;增强生活自理能 力,关爱他人;学会沟通,与老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 了解自己能力、 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三)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的渠道。根据实施计划和具体安排,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 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 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要利用社区平台扩大活动 的影响面和受教育 程度。留守儿童之家 年度工作计划中石化 希望小2012 年 2 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