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举例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得深透,才能在解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而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重盲目的做习题,不重视数学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习题不懂得从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题依据,探索解题方法。这样的学习,必然越学越糊涂。因而笔者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下面我就教与学两个方面谈谈我肤浅的认识:一、在概念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方法。1. 概念的引入:通过多途径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采用猜想、归纳的方法来引入。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概念的引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观察一类事物的实例,并通过猜想、判断并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形成某个概念的过程。例如圆的概念的引出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很好的体现主导作用,要注意引好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及数学归纳推理的严密性。第一:选择实例应注意代表性。;在引入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如:汽车防护链、门框、国旗等。除了画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要画矩形、菱形、正方形。一可说明这类图形的特点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与夹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变化无关;二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矩形、菱形、正方形均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为学生后面学习埋下伏笔。第二:概括特点要注意准确性。例如在讲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时,只能归纳为y=kx (k0),而不能归纳为 (k0),因为这样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缩小了。第三:引进概念要突出必要性。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可以从实际应用与数学本身的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2、概念的形成: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结论及结论的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即概念在什么条件下蕴藏着,在什么背景下初露端倪,如何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最后形成理性的概念。这个过程,如果处理得当,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利。几何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和建立定理的依据,也是思维的起点,应当向学生揭示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在几何教学中,不仅应注意概念与图形的结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并概括出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四边形一章的四边形定义教学中,若只停留在对四边形定义的文字表述上是浮浅的,应当加深对四边形图形的认识。因为四边形的概念的教学是联系三角形一章与四边形一章的纽带。教学时要切实注意启发学生观察图形,探索四边形的组成,由学生概括:1)四边形可以看着是由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任意三角形组成的。(见图1)2)四边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大三角形任意截取一个小三角形后的剩余部分。(见图2)通过上面的认识,学生很自然的从三角形的概念过渡到四边形的学习上了。至于给四边形下定义就轻而易举的可以完成了,对认识四边形的边、对角线、顶点、内角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同时我们就不必再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把四边形的有关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的原因而多费口舌了。3、概念的运用多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即要创设一种使学生能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起跳点上;在于“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于“教学处置的发散性”;还在于“不要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时学生对概念的归纳总结表现出不十分完备,此时教师要善于区分胡思乱想和直觉猜测,应该鼓励,因为创造性成果往往就来源于直觉思维。1).运用概念的方法(1)复述概念或根据概念填空。(2)运用概念进行判断。(3)运用概念进行推理2).运用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达到运用概念的目的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在练习时必须明确每项练习的目的,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练习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学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学生对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沟通新学概念与其他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等。(2)练习的层次要清楚。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往往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因此练习时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基本,在刚学完新课之后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发展,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综合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概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由技能到能力的转化。(3)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系统。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并与其它有关概念有着区别与联系。因此在进行运用概念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获得的每一新概念及时地纳入相应的概念系统,这样新旧概念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新概念,才能使相关联的概念形成概念系统。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所获得的概念的保持与运用,有利于学生概念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认知系统结构的形成。如在学过菱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练习,联系正方体是特殊的菱形,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概括为“对角线的平方的一半”。这样就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了这一类概念的系统知识。二、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理解、会记识、会表达、会比较、会举例。1、会理解理解概念要透彻要记住数学概念,首先要理解透彻,不能囫囵吞枣,要求在讲概念时讲清、讲透。对课本上的精练的概念应该字斟句酌,帮助他们彻底认清关键性的字眼,逐字逐句理解透彻,力求真正弄懂。例如:“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对这个定义,除了讲清楚“元”与“次”的含义外,还要抓住“项”这个字眼做文章,使学生懂得这个定义如果丢了“项”字,则方程xy5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会记识记识概念要深刻数学概念不仅仅要理解,还要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定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必要的识记。识记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忆: 利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我编了:“要全等,三条件,至少要有一条边;如果具有二条边,夹角必须在中间”。纠正了学生在证三角形全等时常犯的“边边角”推全等的错误。数形结合法帮助记忆。如:讲实数的绝对值时,既讲其代数定义,又讲其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它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让学生看着数轴上的图示记忆这一概念。特别是对于 “三角函数”中的概念、公式,更要充分利用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如讲基本函数时;利用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记忆其性质等等。不理解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是鹦鹉学舌,当然无用,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是没有记忆去谈理解掌握,肯定是空话一句,也是不行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要安排时间让学生熟悉巩固有关的基本概念、定理、定义,必要时要检查,还要结合新课复习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循环的记忆过程。在例题讲解中,尽可能联系学生已往学过的概念。在学生稍有遗忘的时候,又刺激记忆,不断加深印象,使学生真正记住,在需要时能立刻浮现脑际,脱口而出。3、会表述表述概念要准确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内化。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载体,教师可从学生的表述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表述概念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可以不按课本原文,按一个角度表达。例如:“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可以简述为“有相同的解的方程叫同解方程”。由于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的、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确定、无矛盾,有根有据和合情合理。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述概念,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概括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常常会概述为:“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总是忽略整式不等于零则一关键性的规定,类似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分母有理化”都要防止丢了“零除外”这个条件。又如认识梯形时,教师从直观的模型或水坝横截面的形状引入,抽象出图形,然后让学生对大小、形状、位置不同的梯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有本质属性,发现用“只有”就可以说明梯形的另一组对边是不平行的。最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样学生在给概念下定义时就会斟字酌句,不随意添字丢字。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学生在组织语言给概念下定义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思维能力。4、会比较比较概念要鉴别有比较才有鉴别。许多数学概念相互之间联系密切,讲新概念时,要联系已讲的概念,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一元”与“一次”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前者含不等号,后者含等号。对于易混淆的概念的最主要区别要特别强调。例如多项式与单项式的区别,主要是含不含加减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主要是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5、会举例运用概念要灵活在提问数学概念时,有的学生会按课本内容回答得一字不差,但是要他举个例子,想了半天却举不出来或举错例子,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这说明学生不是真懂。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学习了“三角形的内切圆”后,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工人师傅要将一块三角形铁片加工成一个圆形零件。请你帮他设计:如何才能制作最大面积的零件?”学生分析题意后,发现了此题的实质:要从三角形余料中剪出个与三角形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