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7-08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5-8单元课内阅读(一)(一)长城节选从北京出发,不过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1、(1)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长城,特点是 。(2)以下建筑有什么作用。1)垛子: 2)城台: 2、近义词:坚固( ) 反义词:平整( )3、读句子,选择恰当的汉字(在正确答案上划“”)。 (1)这样气(魄 魂)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 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长城修在八达岭上,高大(坚 艰)固,是用(巨 具)大的条石和城(砖 专)筑成的。4、照课文原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 )地想起了古代修筑长城的人们。 (2)长城的东头是( ),西头是( ),长( )多里。5、读一读,选一选 你答应(yng yng)别人的事,就应(yng yng)该做到。 这数(sh sh)不清的条石,全是靠无数(sh sh)的肩膀抬上来的。 要把这么重(zhng chng)的条石抬上山,真是困难重重(zhng chng)。6、选一选正确的解释,填一填序号。 1自然界 2理所当然 3自由发展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 站在长城上,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 既然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就听其自然吧。( )7、“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使用( )说明方法。(二)颐和园节选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饿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ji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ng)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i)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玻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墙和城里的白塔。 1、第一自然段写了长廊的 和 两个特点。 2、用“”画出文中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 3、阅读第三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写了、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来比喻它。4、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运用的方法,突出长廊的特点。(2)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个三层建筑是。作者抓住了和两个方面来写这个三层建筑。5、读完了颐和园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6、第三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昆明湖的特点: 和 7、“掩映”一词说明什么?对的打“”(1) 绿树十分茂盛,看不见其它景物。 ( )(2)绿树十分茂盛,只能看见景物的一角。 (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隐约( ) 古老( ) 近义词:耸立( ) 隐隐约约( )9、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痕迹(hn hng) 佛香阁(g g) 堤岸(d t) 横槛(kn jin) 颐和园(y y) 树丛(cng cng)10、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长廊 ( )的栏杆 ( )的杨柳 ( )的公园 ( )的宫殿 ( )的城楼11、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率直、痛快;舒服;明朗,清亮。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将近;东西的一头向下;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12、从万寿山下往下望,作者依次写到的景色有( )、( )、( ),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来写的。13、“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中“滑过”改成“划过”好吗?为什么? 1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 )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 )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 选自 。给带点的字注音。2 文中的“理所当然”指的是 3 造句:如果就 4 经常到山里的人,见过几种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6、课文围绕( ),不仅写了( )美,还写了( )(四)节选课文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生命桥:生命的火种:2、 改变句式,意思不变。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3、 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 4、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下来。 5、用“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更词语。空旷: 沉着: 7、在发生余震的时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什么没有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此时此刻,他们会想到些什么? 07-08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5-8单元课内阅读(二)(五)节选 正当周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