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创新驱动现代农业2 月 1 日,主题鲜明的中央一号文件(下称“一号文 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 见如约而至。它勾画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于农 业现代化,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2014 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 粮食生产实现 “十 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快” ,农业农村经济在 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但进入新常态之后,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矛盾、 新问题与新困难,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粮食安全、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几大问题并未根本解 决。同时,农业农村发展又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潜力与新途 径,从农产品供求、农业投入补贴,到农业人口转移等各方 面都承载着新变化与新希望。面对这种新老问题交织、新旧矛盾交汇的格局,一号文 件有哪些破题之举?有专家指出,文件围绕现代农业、农民 增收、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农村法治五个部分展开,可 谓“对症下药” ,现实针对性突出。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聚焦的主 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 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地位。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份一号文件,其中以“三农”为主题的共有 17 个。这 17 个文件也并非一直连续,中间曾有中断。20 世纪80 年代初,在农村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从 1982 年到 1986 年,中央连续 5 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 题的 5 个一号文件,对当时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 部署。18 年后,自 2004 年起,一号文件又连续 12 年聚焦“三 农”。一号文件涉农传统为何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断?那是因 为当时全国从上到下认为:改革本就从农村开始,且基本问 题已经解决,今后重要问题都在城市,工作重心也从农村开 始转到城市。那么,时隔 18 年后,一号文件为何又重新锁定 “三农”? 这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 20 世纪末,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 出现复杂局面,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低速徘徊在4%以下。此外,城市改革经过 10 多年“加速跑”后,城乡发展严重 失衡,极大地影响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一号文件的再次聚焦,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 重的定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 员朱立志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 大改革创新力度” ,相信在文件部署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 设有望加快推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乡村,既不是一场农村脱 贫致富的大运动,也不是涂抹一张华而不实的水彩画,而是 农村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体, 是要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今年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出台一系列举措,就 是针对既往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 药,是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是为推进美丽 新农村建设增加底气、 “强筋壮骨” 。用不到世界 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1/5 的人口,以高 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近年来我国 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 发展模式亮起“红灯” ,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 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 ,如何可持续发展,成 为我国农业面临的新课题。正是由于这种紧迫性,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尽 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 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 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 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且已走到尽头。一号文件对“转方 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 路的信号。“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 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 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 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 ”朱立志说。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重要部分的 打工收入,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 ,老乡 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 年为 0.479,2008 年达到最高点 0.491,之后逐年下降, 2014 年的基尼系数是 0.46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表示, 0.47到 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仍然比 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内部和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比 较大。“比如城乡差距大概有 3 倍,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 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的差距为 4 倍左右。”农民增收是每年关注的重点。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努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 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 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 增收力度。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指出,一号文 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 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 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 一定帮助。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农业部 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洪涛认为,大量的补贴、收储已经不适 应农业发展,既不反映市场的供需规律,也给农村可持续增 收带来挑战。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虽然短期内可能对农民收 入产生一定影响,但是长远来看,理顺了市场关系,有利于 农民增收。专家认为,除了农产品外,目前在外务工也是农民收入 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种植业的收入比重不断下降,非种植 占比不断提升,农业结构变化就是农民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目前农民工在技能培训、工资水平、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 方面还存在不足,落实同工同酬、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 工覆盖实际上是变相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使农民的各 项权益得到保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