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李雪莹经济学2班32012030080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由贸易 的思想,构建了绝对优势理论。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 对优势理论无法说明两国如何开展贸易。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将绝对优势 理论进一步推进,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更是涌现出大批学者对比较 优势进行研究。关键字:比较优势成本劳动生产率在18世纪后期,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后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商业和殖 民地强国,贸易保护已经是不必要的存在。在这个时期,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应运而生。亚当斯密在该 书中对重商主义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生产的货物、对本国有逆差的国家的商品 进口进行限制等方面进行了批判。此外,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 贸易的思想,构建出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下面对绝对优势理论给出一个例子:表1-1分工前产品英国葡萄牙毛呢/匹53酒/桶35上表说明英国一天可生产5匹毛呢或者3桶酒,而葡萄牙一天可以生产3 匹毛呢或者5桶酒。由此可见,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在 酒的生产上有据对优势。在没有国际贸易时,2天两国一共可生产8匹毛呢和8 桶酒。表1-2分工后产品英国葡萄牙毛呢/匹100酒/桶010假设分工后,两国以绝对优势进行生产,英国只生产毛呢,则2天可以生产10匹毛呢,葡萄牙只生产酒,则2天可以生产10桶酒。此时,2天两国一共可以生产10匹毛呢和10桶酒。世界总产量增加,增加了 2匹毛呢和2桶酒。表1-3交易后产品英国葡萄牙毛呢/匹10-5=55酒/桶510-5=5若两国以5匹毛呢换5桶酒进行交易。交易后,英国和葡萄牙均拥有5匹毛 呢和5桶酒。英国比不进行分工和贸易时多了 2桶酒,葡萄牙比不进行分工和贸 易时多了2匹毛呢。英国和葡萄牙的福利都增加了,世界总福利增加。绝对优势理论证明了,当某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时,贸易的 发生会带来世界福利的增加。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对优势理论就无法说明两国 如何开展贸易。由此可见,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只有在满足一国在某种商 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适用,该理论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战后英国的粮食价格下跌。为阻挡谷物的进口,避免利益受损,土地所有者 们设法制定了向进口谷物征收一定费用的法律,谷物法因此诞生。大卫李 嘉图知道,如果废除谷物法会使资本所有者获益,土地所有者受损。但作为 伦敦商人,他更偏向于资本家们,而不是闲懒的地主贵族。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是 带有政治色彩的。大卫李嘉图实际上代表了某一个集团的利益时,强调的是整 个国家的收益。这是一个聪明十足的现代策略,他也是将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政 治工具来适用的先驱。李嘉图认为,产品的比较优势来自于不同产品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一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则具 有比较劣势。即便一国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 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 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每一种产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具有高生产 率的国家,也只能生产和出口 “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产品来获得分工和贸易利益。以下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表2-1 分工前呢绒/ (人/年)葡萄酒/ (人/年)葡萄牙9080英国100120分工前,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均生产呢绒和葡萄酒,各自生产呢绒和葡萄酒所 需的劳动力(成本)如上表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生产呢绒和葡萄酒上都 没有绝对优势的存在,而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存在绝对优势。因此按照 亚当斯密的理论,对于葡萄牙而言,这两种商品在国外的生产成本都比在国内 自行生产的成本高,因此葡萄牙会选择自行生产这两种产品。最终两个国家不会 发生贸易。但大卫李嘉图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能进行对双方有利的贸易。两国分工情况如下所示:表2-2 分工后呢绒/(人/年)葡萄酒/(人/年)葡萄牙0(80+90)/80=2.125英国(100+120)/100=2.20李嘉图利用劳动成本比例对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进行了比较。分工前, 对葡萄牙而言,呢绒的劳动成本比例为90/100=0.9,葡萄酒的劳动成本比例为 80/120=0.67。也就是说,呢绒成本为英国的0.9,葡萄酒的成本为英国的0.67, 二者相比,葡萄酒的成本相对于英国更低,优势更大、更明显,因而具有相对比 较优势。根据“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分工原则,葡萄牙应该专业化生产 葡萄酒,英国专业化生产呢绒。由表2-2可以看出,在两国总劳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实际分工导致 了世界总产出的增加。其中葡萄酒增加了 0.125单位,呢绒增加了 0.2单位。由 此证明了再不存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分工可以增加世界总福利,提高劳动生产 力。表2-3交易后呢绒/(人/年)葡萄酒/(人/年)葡萄牙1.12.125-1.1=1.025英国2.2-1.1=1.11.1两国以1.1单位呢绒交换1.1单位葡萄酒后,两国均拥有了比分工前的更多 的呢绒和葡萄酒,两国的福利通过分工和国际贸易后得到了增加。以上例子证明,当一国在任一商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时,国际贸易依旧可 以发生。并且双方均可以从贸易中获利,各自的社会总福利均得以增加。三、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说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他的老师赫克歇尔又进一步从生产要素比 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上,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从而导 致比较优势的产生。这一理论可概括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 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在生产那些能够比较密 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就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因此,每个 国家应该出口能利用其充裕要素的那些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比较密集地使用其 稀缺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赫克歇尔和俄林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又叫H-O 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H-O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 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 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一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一劳动比率(K/L)高 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一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还假定只有两个 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 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 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 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两国具有相同 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 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 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四、库鲁格曼等人对比较优势的分析1、规模经济的角度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建立了一个垄断竞 争模型,该模型基于自由进入和平均成本定价,将产品多样性的数目视为由规模 报酬和市场规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内生决定。他们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比 较优势是外生给定的,而许多情况下,它是先天获得(内生)的。后天获得的比 较优势决定了一国在某些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制造业国际贸易中的位。要 素禀赋差异和“外部经济”是内生比较优势的源泉。克鲁格曼虽然强调后天获得 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但他认为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过时,“无论在 理论还是实际中,生产率落后的国家同样能够保持国际贸易平衡,因为决定贸易 的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在自给自足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产品多样性数目 很小,而贸易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同时如果贸易增加了消费者的需求弹性,那 么单个厂商的规模效率也能改进。这样,单个厂商通过规模经济作用确立了在国 际市场中的优势。实际上,克鲁格曼在更早时候就提出国内市场规模会影响一国 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他论述了在几种背景下,具有大的本国市场厂商更能有效 利用规模经济从而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出口商通常比内销 的厂商规模更大,厂商和产业的规模与出口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2、人力资本角度格鲁斯曼和麦吉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国际间的比较优势。他们创建 了一个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贸易竞争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分配对比较 优势和贸易的影响。他们发现,具有相对同质人力资本的国家,出口产品所使用 的生产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之间的互补性特征。此时,当所有的任务被相当好地完 成时,要比一部分任务被极好地完成而另一部分任务完成得很差时的有效产出更 大。高效率的生产组织要求具有相似才能的人力资本匹配,这在有同质人力资本 的国家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的国家,其出口产品所使 用的生产技术以人力资本之间的替代性为特征。此时,具有相对杰出人物的公司 完成一些任务,而另一些任务由才能相对较低的人组成的公司来完成。那么,对 于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特征的国家,如果杰出人物有更大的比例,将会在对杰出人 物敏感的产业中占有比较优势。五、杨小凯和博兰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杨小凯和博兰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通过运用超编辑的分析方法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相结合,沿着斯密市场范围限制分工 的观点和杨格分工一一市场一一分工的互动关系,将外生的比较优势因素引入到 基本规模报酬递增的、以内生专业化和分工为核心的新兴古典贸易模型的框架中。 他们认为:人们之间不一定存在与生俱来的差别或者说不存在外生比较优势,需 求的多样化由专业化生产带来的高效率,但是伴随专业化而来除了高效率还有交 易费用的增加,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了最有的分工水平,没有外生比较优势 的个人在专业化的过程中,获得比较优势,这种后天获得的比较优势即内生比较 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会随着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同时伴随产生市场容量的扩 大、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等等,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作为扩大市场容量的有 效方式由此产生。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专业化带来的收益流的贴现值低于由专 业化引起交易成本增加所导致的现期效用的损失,因此专业化水平将很低;随着 时间的推移,生产的熟能生巧效应将使专业化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加,因此将会出 现一个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内生优势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六、克莱里达和芬德莱对比较优势的分析克莱里达和芬德莱分析了政府对比较优势和贸易的贡献。他们的观点同传统 的经济理论以及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都不相同。他们认为,政府 介人教育和科研、交通和通讯以及其他经常性社会部门将会显著提高私人公司的 生产率,一些经济部门无疑会从中受益。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搭便车”问题和 公共产品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公司没有动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样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供给。七、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对比较优势的研究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从研发的角度,引入了知识资本从研发的角度揭示了比 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提出融合新贸易理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他们在一个产品 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多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研发产生比较优势和 世界贸易的跨期演进。在这个基于知识资本和差异产品的模型中,假定理念和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