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满分:120分)考生注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辛酸;壬酸;环十二醇;5,9十一烷酸内酯;十八烷;己醛;庚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10,、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10B. 、是无机物,、是有机物C. 、是酸性化合物,、不是酸性化合物D. 、含氧元素,、不含氧元素2. 以下四种物质,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 硝酸银B. 碘化银C. 水银D. 氯化银3.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B.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C. 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D. 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4.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使其浓度偏低?( )A. 称量时游码忘记归零B.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C. 配制NaOH溶液时,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线D. 定容后倒转容器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滴几滴水5. 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 40克B. 20克C. 8克 D. 无法计算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C. 纤维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D. 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7. 含大量Na、Cl-、Cu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K、Br、CO32B. Al3、H、MnO4C. NH4、Ba2、NO-3D. Ag、K+、SO428. 某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关于该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可大量存在B. 该元素单质属于非金属C. 该元素单质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可以作为氧化剂D.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A族9.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2SO4B. H3PO4C. H2CO3D. H3AsO410. 在t 时,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 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的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 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A. 100b/a克B. 100c/(a+c)克C. 50(b+c)/a克D. 100c/a克11. 一瓶密封保存的KNO3饱和溶液,当温度改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管升温还是降温,溶液成分都保持不变B. 温度升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 温度降低,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 温度升高,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2. 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淀粉溶液中滴加碘酒后溶液变蓝B. 聚氯乙烯在空气中灼烧有刺激性气味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 在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蓝13. 能将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 氯化钡溶液B. 酚酞试液C. 碳酸钠溶液D. 石蕊试液14.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比空气轻,是填充飞艇的一种比较安全的气体B. 可燃气体点燃后产物有水,则此气体一定为氢气C. 用比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就可获得氢气D. 凡可燃气体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时,都应实验前先通气体,实验后冷却再撤气体16. 在化学手册中查得在101 kPa下,在各温度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为:mLL)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60CO2的溶解度(mLL)17131194878665530436359在101 kPa下,下列CO2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趋势的曲线正确的是( )。17. 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装置b端通入B. 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装置内应盛满水后,正放时, 气体从b端通入C. 若用来干燥CO2时,装置内应盛有约半瓶浓硫酸,气体从a端通入D. 医院给病人输O2时,装置内盛约半瓶蒸馏水,O2从b端通入,用来观察O2的输出速率18. 把2 g甲醛气体溶于6 g冰醋酸中,再加入4 g甲酸甲酯和9 g葡萄糖后得到一混合物,则此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0%B. 35%C. 40%D. 55%19. 下列物质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可将它们一一分离的是( )。A. 氯化钠和硝酸钾B. 碳酸钙和硫酸钡C. 铁和硫酸铜D. 氯化铜和氧化铜20.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D.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21.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 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B. 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C.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 预测和控制行为22. 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A.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C.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3. 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 控制者角色B. 示范者角色C. 研究者角色D. 管理者角色24.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 培养创新精神B. 面向全体学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注重德育的培养25. 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在含Cu+的酸性溶液中,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它的俗名是 ,日常生活中常用它作剂(填“催化”“脱水”“净水”或“漂白”)。实验室用Al2(SO4)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时,常出现下列现象:(1)若向Al2(SO4)3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时,会产生白色沉淀,这一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向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NaOH溶液,白色沉淀又会消失,这一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3. 布鲁纳提出了“ ”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由 提出来的。4.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 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和。 三、综合题(15分)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若Z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则反应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的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3)向Y中通入过量的Cl2,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4)取Y中的溶液,调节pH约为7,加入淀粉KI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15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的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之夹后。(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装置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 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五、计算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