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机文学阅读理解及答案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 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 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使传统的 文字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春、乘风破浪,在全媒体时代中演奏 出一曲灵魂畅想。什么是手机文学?简言之,它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 语言文字为信息承载方式的文艺表现手段,是继网络文学之后的一 种新文学形式。它也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 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2000 年初,一位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 方式他的小说深爱,开创了手机文学的先河。XX年以来,随着 手机 3G 技术和智能掌上阅读系统的日益整合与普及,手机文学逐渐 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和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 它不仅成为文字的阅读平台,而且透过电子书、博客、播客、微 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介在手机上的移植,手机文学正开展成一种 集文学创作与、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应与回应、娱乐与监 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群众文学样式。同时,全媒体的概念也在近年日渐升温。全媒体是指传统媒介 与新的媒介形式的整合场面。其主旨在于,通过媒介形式、内容、 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融合,到达传统媒介与新媒体 1+12的共赢。作为传统的印刷媒介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体的融 合,手机文学正一步步验应着全媒体的神话。它使传统文字的底蕴 焕发时尚的魅力,也让移动的媒体承载视听之外文学所带来的那份 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确实,当代文化太需要文字的介入。尝遍了视听文艺那过眼云 烟般的浅薄感,今天的群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 美沟通。而作为传统的文学,那种长篇大论、循规蹈矩、起承转 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 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于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手机文学呼之 欲出。它摒弃了传统文学整体化、全方位的描述,只通过某个绝佳 的视点、巧妙的角度设计,运用惜墨如金的笔法、令人惊叹的笔调 直指心灵的敏感处。因此,其特点应是以小博大、精彩中凸显文字 的爆发力、峰回路转之间使读者心生顿悟、三言两语能映出视觉上 的美感、言语中的留白又能让人处处回味无穷。就当今的群众文化理论来说,手机文学正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 后现代语境。这已经不是某个作家的个人风格或单个作品的文艺策 略,后现代文化就是我们所朝夕相处的生活,既无法选择也无从割 舍。时代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境遇。造物弄人,技术 适应着我们的传统,也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使不同地理位置的 人们有了共通的空间领域。现代主义依靠空间相隔与时间相继的线 性文化逻辑,已逐渐向零散化、平面化、仿拟化的后现代气脉聚 拢,在时空转换间透露出挖苦、幽默、灵动的审美气韵。随之而来 的是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型叙事转变。人们愈加零散化 的时空状态必定需要同样零散的微叙事来填补。一时间微小说、微 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大行其道。当代 文化微薄之至,这其中却独少了厚重二字。不管历史还是文化,都 需要厚重来承传它的精神和灵韵。这其中,文学的力量不可或缺。 如此,手机文学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在为全民阅读谋创崭新未来的号召指引下,希望手机文学能在 一个线性的文化承传中与时俱进,也在新潮和时尚的脉搏里历久弥 新。1.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A. 手机文学的诞生,使传统的文学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 春,是媒介技术不断革新的结果,符合时代开展的趋势。B. 手机文学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 新与精神需要的结果。它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 和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C. 手机文学的诞生,使传统文学的底蕴焕发时尚的魅力,也让 全新的媒体承载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D .手机文学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笔法简单,以小博大,往往三言两语能使读者心生 顿悟。E.手机文学也有缺乏,微薄有余,而厚重缺乏。2. 最能提醒手机文学概念内涵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手机文学是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和融合的一 种崭新的文艺样式。B. 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语言文学为信息承 载方式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C手机文学是一种集文学创作与、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 反应与回应、娱乐与监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群众文学样式。D. 手机文学是用手机连载的方式进展创作与发表,将传统媒介 与新的媒介进展整合的一种新的文学媒介。3. 全媒体时代的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本,概括其特 点。(4分)4. 手机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概括手机文学兴起 的原因。(4分)答案:1.CE1.B1.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 样式。通过电子书、博客、微博、社交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创 作与、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应与回应、娱乐与监视。通 过媒介形式、内容、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融合,到达 传统媒介与新媒体1+12的共赢。表现形式上零散化、平面化、 仿拟化、微型化,内容上透露出挖苦、幽默、灵动的审美气韵。 (每点1分)1.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 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或 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 结果。)全媒体概念日渐升温,传统的印刷媒介与最新的移动传 播媒体的融合。传统文学的那种长篇大论、循规蹈矩、起承转 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 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随着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 型叙事转变,人们需要微叙事来填补。而微叙事等文化概念缺少厚 重,手机文学却具有文学的力量。(每点1分)答案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筛选信息的 能力,能力层级B和C。C项让全新的媒体承载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 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的说法不符合文意,注意原文中让移动的媒体 承载视听之外文学一句。E项微薄有余,厚重缺乏,是后现代微型 叙事作品如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的 缺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