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5篇我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对其定义也有 过多次修改。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 一种文化机构,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论证而作教育 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去博物馆参 观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1)过完年春节后,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出去玩一天,于是一家人坐 在一起商量去哪玩,后来妈妈提议我们正月初十去北京首都博物馆玩 一天。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 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 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 升: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 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 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 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 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_万人民百姓。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 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 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 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 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 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 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 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 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 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 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 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 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 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 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 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我不会有意无意的用 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 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 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 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 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2)今天单位组织我们去首都博物馆参观,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 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 式对外开放。目前馆藏文物已达二十几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 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等等。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 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 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 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 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 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 自然情调的环境。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据说至今已有7000多年 了,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刻画太阳神形象实物。这件石刻用写意的 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离的人,头顶上刻有 23条光芒的太阳,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它不仅反 映了一个地区太阳神崇拜的情况,人们还能从这个形象中看到先民们 按照人类自己的形象刻画心目中的“神”,反映出在生产力不发达, 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对发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以及对人主宰世界的 信心。还有秦始皇兵马俑,那些将军、神射手、战马的尊荣,原来只 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真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心里很兴奋很激动, 能看到这些国宝文物首先感谢单位组织的这项活动。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 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 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 祖国而感到自豪。欢迎朋友们也前往首都博物馆参观,我这可不是在做广告啊。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3)10月22日,学军小学全体二年级的学生来到了杭州运河博物馆 参观。运河博物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古老的拱宸桥旁边。大多数 同学没有来过这里,博物馆大气而幽雅的设计让同学们兴致高昂,好 奇心大起。走进博物馆大门,我们在大厅里看到了室内的水幕和水池, 流水潺潺,让大家联想到了悠悠的古运河。博物馆分为“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 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等几个部分。继续走进馆内,我们看到 了各种在运河附近出土的文物,有农具、工具、钱币等等,一件件都 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展厅中有一把考古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 戈,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古物,让大家仿佛 穿越回了几个世纪以前,感受历史的温度。接着,我们看到了巨大的 运河河道模型、造型独特的古代船只模型,以及和运河有关的名人蜡 像。尤其是“运河模拟游舱”,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这些展 览,我们了解了一千多年以来运河发展的历史进程,原本熟悉的运河,变得更加亲切了。参观结束以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时间。大家意犹未尽地来到 博物馆旁边的公园草地,开始进行“美食大比拼”。同学们拿出了事 先准备好的饼干、寿司、茶叶蛋、粽子等食物,和大家分享。秋天的 午后,天气特别好。在和缓的秋风吹拂下,我们沉醉在午后的阳光和 美食中。这时候,有同学想到了我们学过的有关秋天的课文。于是, 大家跃跃欲试地开始了“秋天诗歌会”。背诵完毕以后,同学们一个 接一个地开始了朗诵。有的背诵课文,有的背诵古诗,还有的朗诵起 了自己写的诗歌。一时间书声琅琅,引得游客们纷纷过来欣赏聆听, 夸赞我们的同学有才华。同学们听到鼓励,更加高兴了。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傍晚渐渐来临了。大家享受了美食, 又展示了自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临走之前,同学们仔细地打扫了 公园的草地,把垃圾一一捡走,扔进了垃圾桶。只有这样,才是“不 负秋光”呀。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4)今日午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忘了是谁说的,想了 解一个城市的历史,请去它的博物馆。而这次参观博物馆,也让我增 长了不少见识。午时一点钟的时候,车子从学校出发,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最 终抵达目的地。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气势宏伟的博物院,呈现的是 立方体的结构,简单大方,干净利索。砖瓦的颜色是暗色调,建筑的 外表花样独特,很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像青铜大鼎上刻着的铭文。 建筑物周围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桥,有瀑布,还有一块大石。 漫步四周,好似到了仙境。而穿过石拱桥,便到了博物馆门前。进入 馆内,首先便看见一幅巨大的浮雕,精致宏伟,而我们在浮雕下留影 后,便开始参观。首先参观了安徽礼貌史的陈列。安徽人类历史可上溯至250多万 年前的人字洞遗址,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各地发 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里面珍藏很多宝贵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 玉鹰,西汉的环形玉龙佩,以及战国时期的铸客大鼎等,个个价值不 菲,做工精良。然后参观了古代工艺珍品,富丽华贵的金银器,典雅润泽的玉石 器,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独特的铁画,造型别致的竹木牙角器,无 不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才智。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宋的 金边玛瑙碗,碗边依稀泛着金光,碗身还带着些斑迹,却丝毫不影响 我对它的喜爱。除了金边玛瑙碗,还有木雕李拐像,刻画的也是栩栩 如生,浑然天成,令我不禁对雕刻者燃起了敬佩之心。除了工艺珍品,礼貌史的陈列,我们还参观了安徽的文房四宝的 陈列。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自古以“四宝”齐全著称于世,千百年 来,安徽生产的选址,徽墨,宣笔,歙砚因制作精良,风格独特而闻 名遐迩。宣纸洁白如玉,细薄光滑,经久不脆,有“纸寿千年”的美 誉。而徽墨以松烟,油烟为主要燃料,经过多种复杂工艺制成,具有 “落墨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宣笔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 毛纯耐用,刚柔得中,构成了“尖,齐,圆,健”的独特风格。而歙 砚更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歙石坚润,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的特点,也是这一特点,让它著称于世。走出博物院,看着那一块块青砖,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安徽的 历史,诉说着安徽的自豪。而经过这次参观,也更让我了解了安徽, 了解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爱这片土地!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5)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06年5月 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 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 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 物。在那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 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 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 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 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向到民国解 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 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 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 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 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 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那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 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 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那里 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 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 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 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 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 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向到大年三十 每一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 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 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 安生活的向往。十分感激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 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礼貌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去博物馆参观的观后感5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家,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