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编制提纲一、灌区基本概况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大型骨干水利 工程之一,三场塬和会宁县白草塬工程位于靖远县南、会宁县 北的祖厉河二级阶地和两侧塬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 地基土质为第四系黄土状土,马兰黄土及粉质壤土。地理位置 介于东经104。45105。05、北纬35。4536。35之间。灌 区北起靖远县城西黄河右岸,南至会宁县城,东至靖远县三场 塬,西抵会宁县头寨镇,海拔高程在1400-1900m之间,年均 降雨量2398mm,无霜期150180天最大冻土深度0。93m, 年均蒸发量1657。1mm。灌区受益区为靖南会北的9个乡(镇),受益人口 20。6万人该工程设计流量12m3/s,设计 灌溉面积 30。42 万亩。该工程 1971 年 11 月动工兴建,1973 年第一条管道上 水灌溉之后,随着工程的逐年建设和发展,灌区灌溉面积不断 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84 万亩,使靖 南会北昔日荒芜的土地变成了现在主要的产粮区,灌区内会宁 县的灌溉面积不足全县耕地面积的 10%,但粮食的产量却达 到了全县的 43。5,产值达47。6,灌区群众彻底摆脱了 贫穷,解决了温饱,目前,灌区内集市贸易、商务流通、民营 企业、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人 民安居乐业;个体商业网点遍布全灌区,以建材、运输、供销 及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保 障农业生产需要,沟通产、供、销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通 过节水改造,利用节余水量,彻底解决了周边极度干旱地区 10.2万人和约 14万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灌区既是重要 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工程”, 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群众形象 地把靖会工程誉为;从七十年代的“救命工程”、到八十年代 的“脱贫工程”、到九十年代的“致富工程”、到本世纪的“小 康工程。工程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对当地彻底摆脱干旱 贫困的面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生态 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维护了持续干旱年景下本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实践充分证明;在干旱少雨的沿黄地区兴建和发展提 灌工程是益于当代、造福子孙的长远大计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1、投资情况靖会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累计完成的信息化建设投 资资金为:767。3232 万元;资金投入的相关渠道均来源与续 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2、建设内容(1)概述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靖会灌区信息化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建成8个信 息分中心(水管所)和一个信息调度中心,实现了信息调度中 心为中心,覆盖 8个水管所的局域网框架,安装了监控、监测 应用软件、水信息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财务管理系统, 在管理局信息调度中心配置中央控制屏和投影仪 1套,主干线 路的光纤通讯系统已建立开通。2004 年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信息调度中心机房装修、水 管所机房装修、水费计收系统建设、水费计收数据库建设、信息调度中心及水管所硬件设备配置2005 年度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四泵站流量监测站的建设 四、五、六泵站闸门监控站建设,视频监视点建设,闸门监控 软件开发。2006 度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灌区基础数据库及终端浏览 系统、优化配水及调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水信息化管理 系统软件的开发;完成管理局信息中心的局域网建设。安装所 有硬件设备、楼宇网络线路布局及所有科室字库、泵站字库、 水管所字库挂网等工程.2007 年信息化工程已经完成总干一泵站图像监控系统及 通讯改造,关川一泵总支口闸改造、4 处站前池水测量和两条 管道测流,以及与信息化工程建设配套的软件系统。2008 年度信息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表 1。序建设单数备注号内容位量1 前池处3白塬一泵站、关川一泵站、2010 年度主要建设内容是管道流量采集、通讯设备增设 光端站和设备备盘购置,以及完善中心站办公设备及办公自动 化系统、完善调度中心,配套的土建工程.完成了管理局及8 所水管所财务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形成了严密的会计监控体 系,有效加强管理局内部控制.2012 年度主要建设内容是甘沟一至五泵站管道流量采 集、通讯设备增设光端站和设备备盘购置等,完成了甘沟一至 五座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2)靖会灌区流量监测目前布设在干渠的有 4处:分别为 总干(四泵站、五泵站、七泵站、九泵站);布设在支干渠的有 6 处:分别为三场源一泵站( 总干六泵站),甘沟一泵站至甘沟 五泵站,流量设备的安装实现了远程数据库流量监测系统及浏 览器互访功能,流量系统的应用方便了灌溉科和 8所水管所的 优化调度功能.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布设在渠首为总干一泵站, 布设在干渠的有 6 处:分别为总干二泵站、三泵站、四泵站、 五泵站、六泵站、七泵站等;布设在支干渠的有5 处:分别为 甘沟一泵站至甘沟五泵站;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安装实现了 现地安全作业和远程控制功能等;为值班人员夜间作业和坚守 岗位、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泵站监视系统布设在渠首的有1 处,即总干一泵站,布设在支渠的 2处,即甘沟二泵站和甘沟 三泵站,分别装设图像监控系统一套,实现了现地安全作业和 远程控制功能等;为值班人员夜间作业和坚守岗位、安全运行 奠定了基础。靖会管理局与各部门及其下设的 8个水管所之间 实现了水费计收系统和水费查询系统的正常互访运行。无纸化 办公系统OA的完成,实现了文件的上达下传功能,提高了办 公效率。实现了内部局域网络的链接,实现了管理局局部物联 网的链接,实现了内部局域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功能的使 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互通功能等。实现了靖会灌区管理信 息系统的建设,为灌区实现综合管理奠定基础。完成了 8 所水 管所和 31 座泵站的通讯系统改造成光纤宽带网,给靖会灌区 水利信息化提供比价顺畅的通讯渠道,为水利信息化实现远近 程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为管理局泵站值 班人员坚守岗位、安全运行、调度中心的合理配水、领导管理 决策等打下了良好基础。3、运行管理与维护情况(1)靖会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设置属于靖会管理局 机电科管理,机构配备人员 3人次,其中分管副科长 1人, 科员 2人。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中心,没有兼职维护人员。靖 会灌区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灌区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也已制 定,但操作人员知识层次不齐,地理环境复杂、配水曲线较长 应用力度虽强,执行力度不是很强。(2)靖会灌区信息化工程总体情况运行平稳,但地理环境 复杂,随着灌区渠道老化失修严重,顺着渠道地埋的光缆,不 定期甚至于长期受着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随着渠道坍塌事故 的频发,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推进,前期通讯系统建设的 不完善,导致几乎每隔几天都要爬山下沟,漫山遍野寻找光缆 断节点的情况,随时进行光缆续借工作。随着流量监测系统、 办公自动化OA系统、水费计收系统、财务系统、靖会灌区信 息管理系统、voip网络电话、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视屏监 控系统并入管理局局域网后,各单位、各水管所、各泵站的数 据流转和数据访问量的不断增大,导致各个系统服务器和数据 库的总体运转速率的下降,对服务器设备要求的逐渐提高,越 来越觉得靖会灌区的信息化配套设施也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逐步需要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未来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工程 运行维护经费全部为水费,常因维护金费的不到位而举步维艰, 撮合着运行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国家维护经费。(3)靖会灌区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模式:是由灌区3 名专业技术人员完全承担,从不委托信息技术专业公司承担。 因为没有国家维护金费,靖会管理局顶层设计者,要求3名 专业技术人员在干中学,学中干,务必以降低维修维护经费为 准则。三、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效果靖会灌区通过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 建设,实现了无纸化上传下达文件功能;财务系统的建成,提 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业务管理能力.泵站自动化监 控系统的建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视 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人员夜间作业的安全指标,从而 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靖会灌区信息系统的建成, 实现了瞬 时流量和累积流量的统计汇总,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费 计收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水票统计和水费结算功能等功 能,降低了供水成本、减少了水事纠纷;VOIP网路电话的实 施,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等、改善了工作环境、促进了灌区信 息化和现代化的建设。四、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情况1、靖会灌区能按照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的 填报要求,完整、及时、准确地填报相关数据.2、截止目前,靖会灌区完成项目管理系统中2013 年底以前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相关数据信息的填报工作。因为靖 会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2011 年底已经实施完毕, 完成了初设、科研、实施及验收。五、经验及主要做法 靖会灌区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及运行管理与维护的主要经 验与做法: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先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出建 设内容,然后分管领导及其主管领导进行分类讨论,待方案成 熟,上报局委员会确定,然后由局委员会下达任务给分管领导 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实施方案的初设方案,再通过局项目办直接 汇报省水利厅批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完全按照靖会灌区现 状,建立起一套完全适合灌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大家也 乐于实施,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降低了投资成本,避免了重 复建设,避免了盲目建设。因渠道年久失修,泵站设备逐渐老化,随着大型泵站更新改 造工程的实施,将原有的甘沟一泵站、关川一泵站、白塬一泵 站闸门控制设施及流量计全部拆除重建。关川总支口闸门控制 设施因靖会灌季特殊,冬季停水期限长,人为破坏因素多.加 强工程设施安全信息管理是关键。靖会灌区信息化系统运用的主要做法:1、设备维护,管好用好管理局设备是机电科信息中心的首 要任务.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设备更好 地为灌区服务,协助各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交换机、网线、 电脑、投影仪、无纸化 OA 办公系统、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流量监测系统、水费计收系统、财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 合数据库系统等等,出现了问题就及时的处理,坏了就尽量自 己修。为靖会管理局节约不必要的开支。2、积极推动靖会管理局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 OA 办 公发展进程,加强网络、通讯及各管理系统(泵站自动化、泵 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流量监测系统、水费计收系统、财务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数据库系统等等)的维护.3、针对于管理局的财务系统、水费计收系统、流量监测系 统、无纸化 OA 办公、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数据等等做到了 每天或每周一备份、每年一整理归档,对于整个靖会管理局信 息数据也做了一次集中整理归档,为以后建立靖会管理局安全 稳定环保的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石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目前,靖会灌区绝大多数泵站、闸门、管道、支口等任然处 于手动的机械的操控方式,加之泵站设备的逐步老化,渠系渗 漏、塌陷现象的逐步恶化等诸多方面原因的逐渐暴露,给泵站 运行安全和渠道承载能力造成极其严重的隐患,使靖会灌区的持续发展受到极大阻碍。于此,泵站更新改造势在必行,水利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靖会灌区在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其一,没有独立的信息管理中心,不利于靖会灌区信息化 建设的实施及发展。其二,仅局部注重灌区信息化前期规划和 设计的项目资金,不注重后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前期信息 化规划和后期信息系统的维护是相辅相成的,建议国家拨付后 期信息化系统的维护经费。以利于靖会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