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第2标段(K0+000K4+454)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1)武汉市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设计项日中标通 知书(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09.04);(2)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审稿);(3)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间资料;(4)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市规划院)编制的三环线东段(青化路 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排水修建规划(2007.01)(5)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 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 排水修建规划的批复(武规函2007107号,2007.04);(6)市工程咨询部关于武汉市三环城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10)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四院)编制的武汉市三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11)铁四院提供的普客线、武广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资料;(12)武汉市政院编制的青王路(青化路王家店)工程施工图设计(2005.12)及新建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公路引线工程一青化路立交施工图(2006.07 );(13)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1:500地形图(2009.05);(14)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05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程初步设计的评审意见(2009 07)(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武汉市二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初步设计专家(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评审意见(2009.06.10);(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武汉市政院编制的武汉市二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老武黄立交)道路工(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程第2标段(K0+000K4+454)初步设计;(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 年版)(9)市环保局关于武汉市二环线东段青化路立交至老武黄立交道路工程建设(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项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武环管200875号,2008.11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50011-2001 (2008 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CB50032-2003(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4)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6)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41-90(1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8)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5: 2002(19)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0(21)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 2002(2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0年版三、排水现状三环线东段沿线属于东沙湖水系的东湖汇水区,区域范围内基本为农田、鱼塘、 菜地、村庄等,无城市排水系统设施,雨水依靠地面径流排入东湖。四、排水规划三环线东段沿线区域雨水根据规划属于东沙湖水系的东湖汇水区。三环线二标道路规划采取桥、堤形式建设,故在三环线上不布置区域性雨水管,只需考虑道路 本身的路面排水,地区雨水依靠地面径流排入东湖。三环线青化路至铁路动车段污水规划属于落步咀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规划将 武吕机务段、武汉铁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所在区域的污水通过内部污水管道 集中后,接入武汉动车段南侧的规划d500mm污水管道,经三环线布置的d500mm 污水管道向北排入黄家大湾污水泵站,经抽升后沿三环线向北排入落步咀污水处理 厂。五、工程地质(一)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武汉市区总的地势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以丘陵与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 为主,总体属于丘陵平原地貌类型。本标段工程位于武汉市武吕以东,老武黄公路以北的王青公路沿线,线路起点 为青化路立交,靠近武汉火车站,止点为鲁磨路立交,靠近武东火车站;工程沿线 地貌上属长江II跋冲积阶地之湖塘区向垄岗过渡区,地形略有起伏;由于人为开垦和 建设,现状地面大部分为开阔的农田,相间小池塘和公路、房屋;线路经过地段与 武汉铁路动车段及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并行;沿线地面高程在20.6435.60m。(-)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沿线场地上覆土层不厚,主要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 新近湖积层、全新统冲积黏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黏性土层、残积土层,下 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志留系粉砂质泥岩全风化至微风化层等。本测区地层编号 与其他勘测标段统一,现根据地层岩性及分布范围自新到老分述如下:1、填土(Qml)层填土(地层代号(1-1):杂色,由黏性土及混凝土地坪、碎石、砖块组成,松散稍密状态,含少许生 活垃圾。该层土均匀性差,层厚0.501.5m。主要分布在沿线村庄拆迁及施工区域。 属I级松土。d索填土(地层代号(1-2):黄褐色,由黏性土组成,软可塑状态,松散,稍湿;含植物根系及小碎石, 层厚0.302.60m。沿线均有分布。属I级松土。於泥(地层代号(1-4):灰褐色,黄褐色;流塑,局部含有机质,层厚0.301.0m,主要分布在沿线湖 塘水底。属I级松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M)层质黏土(。4心(地层代号(2-1)褐黄色,黄褐色,软塑状,含少量铁镒质结核。该层局部地段分布。其厚度1.3 3.8m,埋深02.5m。属II级普通土。郭质黏土(心(地层代号(2-2)褐黄色,黄褐色,硬塑状,含少量铁镒质结核。该层局部地段分布。其厚度1.2 10.7m,埋深06.2m。属II级普通土。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物(Qal+pl)O占土(地层代号(3-2):褐黄色、棕褐色及灰褐色,硬塑状;土质均匀,切面光滑;含铁镒质结核及灰 白色高岭土斑纹,自由膨胀率Fs=30%,不具膨胀性;该层沿线均有分布。其厚度0.48.Im,埋深07.0m。属II陵硬土。4、残积土(Qei)层O占土(地层代号(4-1):褐红色、棕褐色,硬塑状;属白垩一下第三系砂质黏土岩残积土,土质均匀, 切面光滑;局部夹碎石,含铁镒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自由膨胀率Fs=30%, 不具膨胀性;该层主要分布在K0+000K3+100区间。其厚度6.411.6m,埋深3.3 8.4m。属II陵硬土。(H占土(地层代号(4-3):褐黄色、棕红色,硬塑状;属志留系砂质黏土岩残积土,土质均匀,切面光滑; 含铁镒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斑纹,该层主要分布在K3+100K4+460区间。其厚度 2.16.9m,埋深5.28.4m。属II陵硬土。5、白垩一下第三系东湖群(K-E)粉砂质泥岩: 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5-1):灰黄色、黄褐色,硬塑状,岩芯大部分风化成黏土状,含少量砂性土,泥质胶 结,手捏易散,局部夹未完全风化岩块。其厚度0.99.2m,埋深1.316.5m。属III 级硬土。瓠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5-2):灰黄色、褐黄色、灰褐色等,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及黏土矿物; 粉砂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面多见黑色铁镒质氧化 膜;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短柱状,;局部出现砂岩、泥岩互层现象,手可折断, 具软硬不均现象,浸水或干湿交替时易软化,强度降低的特性;其厚度5.410.8m, 埋深13.719.5m。属IW软石。(I井1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5-3):灰黄色、灰褐色等;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及黏土矿物;粉砂泥 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多呈垂直状及斜向发育;裂隙 面可见黑色铁锈及铁镒质氧化膜;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呈碎块状;锤击声 哑,易碎,浸水或干湿交替时易软化,强度降低的特性。其厚度8.813.4m,埋深 21.828.2m。属IW软石。散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5-4):灰青色,岩质新鲜,粉砂泥质结构,泥质胶结,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芯 呈柱状,节长1050cm,仅CK15孔有揭示,埋深变化较大,层厚大于3m,埋深 38.2m。属IW软石。6、志留系(S)粉砂质泥岩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10-1):褐黄色,灰黄色;密实;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层理不清晰,岩芯呈土柱状,局 部半岩半土状;标贯击数N=3050 (击),场区均有分布;其厚度1.66.0m,埋 深6.712.1m。属II陵硬土。瓠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10-2):灰色、浅黄色及灰褐色等,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及黏土矿物, 泥质结构和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裂隙很发育,倾角陡峭,岩芯多呈 碎块状和短柱状,锤击易碎,局部出现砂岩、泥岩互层现象,具软硬不均特征。该 层厚度2.817.1m,埋深8.913.7m。属IW软石。(I井1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代号(10-3):灰色,灰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及黏土矿物;泥质及粉砂 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多呈垂直状及斜向发育; 裂隙面可见黑色铁锈及铁镒质氧化膜;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呈碎块状;柱 状岩芯用手锤方可击碎。局部出现粉砂质泥岩、页岩、泥岩互层现象,其厚度5.6 13.2m,埋深 14.829.1m。属IW软石。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规律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 图。(三)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场区地下水类型 地表水:场区地表水较发育,主要为地势低洼处及池塘内积水,主要由大气 降水补给。池塘水深约2.04.0m。 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不发育,主要有两种类型,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 层滞水主要赋存于表层填土及上部黏土中,直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局部地表水 侧向渗入补给,水量有限。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的岩层裂隙中,水量不大。 水的腐蚀性:经调查该场区附近无工业污染水源,在勘探期间分段取地下水 样3件,进行了室内水质分析,结果见水质分析报告。2、水的腐蚀性判定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规定,沿线地下水无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 构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四) 场地各层土的力学性质根据原位测试、试验结果,经综合分析,确定了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压缩 模量的综合建议值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