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爱:喜欢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表示被动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解析:选B。爱:吝啬。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道千乘之国B卫灵公陈于孔子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D是罔民也解析:选C。A.“道”通“导”,治理,管理。B.“陈”通“阵”,军队作战时,布的阵势。D.“罔”通“网”,张开罗网,陷害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小固不可以敌大D弱固不可以敌强解析:选B。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他是形容词用作名词。A.明:视力,B衣:穿,C.小、大:小的势力、大的势力。D.弱、强: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C百姓之不见保D何由知吾可也解析:选C。C项是被动句,其余三句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大总是一茬接一茬的,母亲按下葫芦又起瓢,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应接不暇)B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声鼎沸,“翔飞人”再次受到现场观众和媒体的热捧。(人言啧啧)C对大学生提出的“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应三思。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会因为违规被查处,若再发生劳动伤害,用人单位可就“吃不了,兜着走”。(责无旁贷)D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言不由衷)解析:选A。A.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边又丢了那边。形容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B.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中性词。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贬义词。C.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D.辞不达意: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出思想感情。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注】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颛臾(zhun y):鲁国的附庸国,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故欲攻之。冉有、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孔子的学生。事:指军事。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吧”。是:用作代词,复指“尔”。过:责备,用作动词。大意是: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先王:指先代的国君。东蒙主:主祭蒙山的人。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主,主祭人。指在鲁国疆土里边。何以伐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何以,为什么。为,语尾助词。【译文】季康子将讨伐颛臾。冉有、子路拜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这恐怕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况且又在鲁国疆域之内,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注】夫子:季康子。周任:上古时期的一位史官。陈力就列:展现才能担任职务。相(xin);扶着瞎子走路的人。兕(s):独角犀牛。柙(xi):关猛兽的木笼子。犊(d):匣子。【译文】冉有说:“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估计自己的力量才去就职,如果不能,就应该辞去职位。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护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哪里还用得着那些搀扶盲人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固:指城墙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封地,在今山东费县。这句话是说,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痛恨。舍:舍弃,回避。这里指诸侯、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这两句当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寡:指人口少。这句大意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这两句大意是,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相:辅佐。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而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译文】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县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求!君子讨厌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的忧虑,并非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内部呀。”6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答:_答案: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7当冉有说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的说辞后,孔子是怎样驳斥的?答:_答案:孔子一针见血马上批评冉有: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在孔子看来,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8孔子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治国的政治主张,这些政治主张具体是什么?答:_答案: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可见,其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以德服人。9这是一篇典范的驳论,结构层次清楚,论证严密,请从结构和内容上简要加以赏析。答:_答案:本文层次结构清晰:第一层,批驳冉有的说词,指出“伐颛臾”是为了贪利,扩大季氏的势力范围;第二层,提出“均”和“安”是治国的基本原则,“修文德”是对“远人”的基本政策;第三层:指出仲由、季路相季氏,违背了上述原则,并预言“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远见。三、语用创新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文字,二是对比,三是联系实际。这两段文字均是文言文,要扫清文字障碍,避免对语言本身理解出现偏差;这两段文字,一段是孟子的,一段是墨子的,虽然属于不同的流派,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共同的地方;要联系实际,将这两段材料和现实结合起来,谈谈其现实意义。要点提示: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从强调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能言之成理也可。答案:(示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儒墨两家在当时虽属不同流派,在观点上有许多相异之处,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的主张,那就是“爱”的思想。虽然它们之间有着些许的不同,但是,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是一样的,可见,无论什么派别,什么时代,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主张以人为本,其基础应当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同时,“爱”也是幸福之源,爱和被爱同样是幸福的,没有爱的人将与幸福无缘。11课堂辩论时,要求围绕论题“容貌对人的影响”发言,阅读示例,按要求各仿写一句话。要求:恰当使用比喻,语言生动贴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