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2. 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 采的独特方法。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 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 品的基本特点。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 实词和被动句。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一、教学过程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麦里,演周 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与评价 屈原的。二、作者介绍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三、题目解说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最早、最完整的文 献。该篇传记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讲述了其个人的身世浮沉与 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德。四、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第二部分(第4-9段):屈原由见“细到见“迁第三部分(第10-11段):写屈原以身殉国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 响。第四部分(第12段):写作者对屈原的评价。五、全文分析1、解释下列句子: “屈原者,名干,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一一明确: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屈原先祖暇, 因受封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 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后文“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屈、景、 昭三氏事务的官职,屈原也曾充任。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 夺之,屈平不与。一一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 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与”,作“同 意解。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 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 触犯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明确:用了 “曰,又用“以为,语意欠顺通。历来研究者 认为这两个词,必有一个是衍文,即因传抄错误产生的多余的词语。2、第1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联系全文,分析 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简略。明确:此段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这三个方 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简略,是因为作 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要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之情和发愤著书 之况。3、屈原为什么不按照渔父所说的去做?明确:“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蛾 乎? ”六、写作特色: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 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七、布置作业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惨怛(dan)枯槁(g a o)濯淖(n a o)憔悴(cu i )B. 惨怛(dan)枯槁(g a o)濯淖(ndo)憔悴(cui)C. 惨怛(da)枯槁(gdo)濯淖(zhu。)憔悴(cu i )D. 惨怛(dd )枯槁(gdo)濯淖(ndo)憔悴(cu i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