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课标解读【课标解读】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物质世界走进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本课题的教学,教 师应该帮助学生:(1)建构化学核心观念之一 “微粒观” ;(2)学会运用类比、 探究、模型等重要化学学科方法解决问题;(3)建立分子、原子两个基本的微 观概念;(4)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为实现上述教学功能,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把握好教材内容阅读教材,研究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要务。河南巩义市南河渡中 学张建甫校长认为教师钻研教材有三重境界1:【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教师要会“煮”教材。“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意味着教师在接触教材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反复诵 读,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课题独到的认识。要达到此重境界,教师就 要会“煮教材”。“煮教材”意味着教师要对教材“了如指掌”,而不是“伸手 不见五指”。教材一旦被教师“煮透”,则这份教材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明朗透 亮”,而不是“一团漆黑”。有些教师“煮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虽 然没有必要建议每个教师都能够背诵教材,但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 悉。【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教师要会“组”教材。“看山 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意味着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后,还要从中跳出来,防止“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去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整组、整 单元,全册、整年段,考纲、考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肯定会有新的发 现。要达到此重境界,教师就要学会“组教材”。“组教材”首先可以显示为“调 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的顺序。只要 不至于引起学校管理上的混乱,教师是可以调整教材的。“组教材”也可以显示 为“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将教材是各个知识点综合起 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组教材”还可以显示为“解 读”或“解构”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者以 怀疑、批判的方式使原有的教材显露另外的意义。【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教师要会“主”教材。“看山 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意味着教师自身有了对教材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教材相关 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教材,一定会感受更深刻,视角更广阔。 实现了教者与编者的心心相印。要达到此重境界,教师就要学会“主教材”。“主 教材”可以视为“更新教材”,它意味着教师用新的教材替换所有或绝大部分教 材的内容。“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没有必要期待所有的 教师都有更新、更换教材的能力。教材的开发与编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额外的时 间。一般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也缺乏额外的时间。但是,总有一些教师,他们 凭借他们自己的宽阔的阅读和丰富的经历,大量地提供补充材料。只要这些教材 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那么,这些教材是可以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 习的基本材料。教师钻研教材的三重境界中第一重境界是基础,教师首先从“潜心会文”“了 如指掌”做起,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寻找知识 间的逻辑关系,图3-1所示即为本课题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素材)间的逻辑关系 图,在建构这个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思考、理解(参看教师指 导用书)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对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但是,这仍然只是对教材认 识的第一重境界,如果要继续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境界,还需要教师在 日常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素材。期胰是由敝校构成I X J疣学计抵,弥会分子大小列用学生 已每知识 创设问题峰会实验是扒误困物倒手段品扛藏L度水)花水甲柜版生活鲤能L闻君注者寄衣龄干q责德在水中洎失抑扫嫁道显淞疆常到的囹片猥分子、轴徒百子构成 的义早“中匡r的性质分子根念 的建豆通记生活梢、村学携术和化学宪封飘分 孑是不断运切的Q通过曲断的三薮变化、残酷游姗泞手间 有间隔-一通过水藉发、品虹扩胆诀识分子构成的枷质在友生 物理膏的前后.gff;特特i化学性粉能没宥受伐七/通过迪破化盆分13、氮气在机中燃烧认识分子牌成的物鸣在发生化学新七的前后.分孑的博哭对化学性质部没有斐优I通理篁分字、富件鼠分孑、二更It峨分子等突例.二认四分子可以是由用匾的原子,成不同的厘子祠族的潢过过策化盆丹解.量的会麻认识在岌生化学 变优的前后,分子的种粪和化学生阿据发生了登优一通过罢/在氯气腕反应中分子、用子变化情配的甘植从德观甫度扒祯恸理、化学囹七的奉商图3-12. 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探寻学生学习本课题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湿衣服晾干、蔗糖的溶解、闻 到各种气味(包括花香、酒香、饭香)、给自行车的车胎打气(男孩子多数 还熟悉给足球、篮球打气)等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也在科学、物理、生物课上 学过一些基础知识,如在小学科学课上学过物质三态的变化、热胀冷缩,在初中 物理课上已经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观点和分子运动的知识进行了初 步的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内容之前,学生头脑中对分子、原子并不是空白的,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和学科知识基础的,所以老师们应该在 教学前研究化学教材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教材上学生都已经 知道了什么。物理、化学的课程标准对内容的要求是区别的,物理在“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分子运动;而化学则要建立分子、原 子的概念,以及从微观本质上认识物质的变化。从教学的手段上,又都有共同之 处:借助生活经验、学科实验和科学技术手段认识、探究所学知识。鉴于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科的基础,在化学课上,本课题的教学任务就不 能够只是停留在知识本位的教学上,更应该将学科思想的建构和学科方法的培养 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进行处理,也可以说这是本课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3. 运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的学科方法,引领学生架构一座联系“宏观一 微观”的桥梁。微观世界对于学生来说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学习起 来自然会感觉到抽象、难懂,也因此成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成绩分化的一个分 水岭。借助化学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通过宏观化的实验现象帮 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所以本节课务必认真做好几个实验,包括分子运动的探究 实验(氨水遇酚酞变色实验)、分子间间隔的探究实验(如黄豆、小米混合实验; 注射器压缩空气、水的实验;水、酒精混合实验等),不能只是通过图示的方式 进行教学。模型建构也是一种微观事物宏观化的手段,本课题中可以两种模型的运用, 一是宏观模型,如图3-2所示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体积示意图。一种是微观模型, 如图3-3图3-7所示的均为表达各种不同含义的微观示意图。运用模型构建的 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的进行思考,降低思维的难度, 同时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脂鱼旧断成魂图3-2山升岛肇AC图3-3分子间隔与温度的关系酝季蛔酒拒气沔蛔固态水 液态水 y态水图3-4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大小图3-5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微观示意图图3-6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水分子至原子 机原子富分子 氧分子图3-7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