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精准扶贫的关键不在“扶贫”,而在“精准”二字。做到“精准”,就抓住了扶贫工作的重点,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B. 小说人世间将平民的人生嵌入到社会变革之中,磨难与困苦,尊严与荣光,读者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跌宕起伏。C. 李凭在国都弹奏的一曲箜篌,响遏行云,沸反盈天,不仅展现了他独一无二的精湛技艺,也令台下的王公贵族们如痴如醉。D. 张养浩身在潼关,西望长安,想到一路上目睹的秦汉遗迹,旧日辉煌的宫殿如今都已化作废墟,不禁踌躇满志,唏嘘感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纲举目张:提起大网的总绳一撒,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带动一切。此处语境是指抓住扶贫工作的重点,使用正确。B.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处语境是形容“读者情绪”起伏大,使用对象错误。C.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此处形容的对象是“弹奏的一曲箜篌”,使用对象错误。D.踌躇满志:多用来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此处语境是指想到旧日辉煌的宫殿如今都已化作废墟,而感到伤感,不合语境。故选A。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是唐代文学的形象代言,堪称中国文学史的奇葩。B. “水果之王”榴莲已经成为我国进口额最大的水果,而国产榴莲的种植,因受困于自然条件,始终未能成功。C. 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建成了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组成的天宫空间站。D. 美国美光公司经常游说美国政府制裁中国芯片公司,该公司坚持认为这么做可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A.结构混乱,“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是,堪称”中途易辙,可以在“堪称”之前添加“唐诗”。C.结构混乱,“包括组成”句式杂糅,可以把“组成”改“在内”,或把“包括”改成“由”。D.搭配不当,“扩大地位”动宾不搭配,可以把“扩大”改为“提升”。故选B。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浴乎沂,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齐桓晋文之事)B. 是以君子远庖厨(齐桓晋文之事)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名词作动词。吹风/作榜样 。句意:在沂水里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B.“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是”,意动,认为是对的。句意:因此君子远离厨房。/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C.都是使动。使灭亡/使倾覆。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D.都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向西。句意: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故选B。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蹑:追随。(促织)B.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隐:痛惜。(齐桓晋文之事)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六国论)D.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督察。(谏太宗十思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速”:招致。句意: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人文精神就是要把人放在中心的地位、根本的地位,确认人是宇宙间的最高价值。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的内涵。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天和地是宇宙,道是宇宙的本体,而人与道、天、地并列为四大,可见人的地位之崇高。儒家典籍礼运中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值得注意的是,儒道两家都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紧密联系,从宇宙根本的角度确认人的至高地位。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核心观念是仁。关于仁的涵义,儒家典籍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一个解释是最基本的,也是孔子和孟子共同的,就是“爱人”。因此可以说,儒家哲学是围绕着对人的关爱建立起来的。在国家的治理上,对人的关爱体现为执政为民,孟子由此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民至上。因为人民,为了人民,国家和君主才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人不但是生命存在,而且是精神性存在,尊重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价值,也就是求真向善,尊重精神的价值。古代哲学十分重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价值。荀子对此说得最明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之所以在天下万物中最高贵,是因为有“义”即有道德。他没有把人具有的“知”即理性与禽兽具有的“知”即知觉区分开来。宋代哲学家邵雍说:“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他是中国哲学家里最明确表述人是万物之灵这个命题的。孟子的伦理学相当系统,而且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最早且最明确地分析了人性中有道德的基础,即他的四端说。四端之中,最重要的是前两端:恻隐之心即同情心,是仁爱的萌芽;羞恶之心即羞耻心,实即人之为人的尊严感,是正义的萌芽。同情心和尊严感都是道德的基础,他认为并不互相排斥。四端产生四种德行,其中主要的是仁爱和正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他强调,道德的这些萌芽是人和禽兽的区别之所在,它们十分脆弱,要努力把它们发展成真正的德行,如果泯灭了,就是非人也。孟子还提出了良知的概念,“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后来这个概念成了王阳明心学的基石。每个人不但是一个生命存在,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不但是一个精神性存在,而且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还要追求和而不同,尊重个性的价值。早期儒家有一个特别精彩的观念,就是和而不同。关于这个观念,有两句话最重要。第一句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和谐则万物生机勃勃,雷同则死定了。这句话讲的是“和”的好处和“同”的危害,“同”是没有个性,结果是死气沉沉,“和”是个性丰富而又彼此协调,这是活力的源泉。第二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众所周知,这是孔子说的。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把“和”与“同”提到了君子小人之别的高度,视为两种相反的品质。小人无个性,而无个性者在一起就必然“同而不和”,勾心斗角。君子有个性,而有个性者在一起就能够“和而不同”,愉快合作。(摘编自周国平人文精神的涵义)材料二:宋代赵汝回云泉诗中说:“人之于诗,其心术之邪正,志趣之高下,习气之厚薄,随其所作,无不呈露。”古诗探讨的诗心正是道德人文精神的反映。唐代诗人李绅有一首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到此为止,他只写出了往复不已、人人皆知的自然现象和真实的社会情况,但收句却是:“农夫犹饿死!”只此一句,诗心出矣。诗人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自然的赐予是丰厚的,“四海无闲田”,说明农民是勤劳的,为什么他们还要被活活地饿死呢?诗人虽没有正面作答,但暴敛苛征这一凶残的刽子手,已经无可遁形了。陆游的七律露坐,写他夜间在河边散步,见到商人为争早市,农民车水灌田而彻夜不眠的景象,而发出“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感叹。实际上,当时诗人壮志难伸,被南宋的主和派排挤回乡,拿几个退休金,也远非得已,还为此感到内疚,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爱人肃己的诗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了全家在流亡中,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艰难处境,他如在篇末呼出“安得广厦三五间,庇我家小尽欢颜”,读者对诗人的心情也是理解的。但诗人表述的心愿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且“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不但推己及人,而且有人无己。诗心是爱民之心,这也是孔子“仁”说的艺术化。(摘编自张岂之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道都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其核心就是仁,基本解释就是爱人。B. 孟子提出道德基础的四端说,还有良知的概念,都是对人精神价值的尊重。C.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小人没有个性,君子有个性。D. 李绅农诗“诗心出矣”,是因为没有只关注自然,还关注到了人的处境。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是从儒家角度阐释人文精神的涵义,主要采用引用和举例的论证方法。B. 材料二侧重分析古典诗歌中诗心这一概念,明确了诗是人心的体现,诗心呈现人心。C. 两则材料虽然立足点不一样,但是都认为所谓的人文精神其实都是以人为中心。D. 材料二杜甫、陆游的诗比李绅的诗思想境界更高,就能够推己及人,有人无己。7.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人文精神的涵义。【答案】5. A 6. D 7. D 8.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求真向善,尊重精神的价值。和而不同,尊重个性的价值。【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儒、道都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其核心就是仁”错误,根据“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核心观念是仁”可知,“仁”是儒家思想。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陆游的诗比李绅的诗思想境界更高,就能够推己及人,有人无己”错误,材料二中陆游的诗没有做到“有人无己”,只有杜甫的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达到“有人无己”的境界。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诗心正是道德人文精神的反映”,要能体现人文关怀。A.诗歌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巨大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贫穷百姓的同情,充满道德人文精神,可做论据。B.诗歌反映了百姓辛勤劳作与贵族阶级坐享其成的现象,对比中体现出对百姓的同情,充满道德人文精神,可做论据。C.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与担忧,充满道德人文精神,可做论据。D.诗歌体现诗人不愿屈服于权贵的傲然风骨,是诗人个人追求自由的精神体现,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不适合做论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以人为本,尊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