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是学校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学校财产 安全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我校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与麻痹大意。 在实 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 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最大可能的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学校教育教 学的正常进行与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不受影响。 为了进一步强化师生 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抗击突法事件的应变能力,能有组织、迅速地引 导学生安全疏导, 掌握逃生的方法。 我校于 9月 2日下午第三节课按 照“学校消防演练方案 ”进行了全校性的消防演练。 现将活动情况总结 如下:一、高度重视,安排周密,积极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一)、准备工作。只有思想上重视起来,安全行为才有保障。本 次演练开了两次预备会议。 周五上午九点和下午两点半又针对全体参 与教师召开了两次动员会,分发活动方案,周密部署,特别强调责任 意识和疏散安全。本次演练将分两个疏散区域, 每层楼的楼道口、 安全通道都有教师负 责安全。参与教师分成紧急疏散指挥组、情况信息通报组、与有关部 门紧急联系或求援组、临时救护工作负责组、疏散场地负责组,各组 责任明确,分工细致。(二)、活动时间本次演练活动时间从下午四点四十分一直到五点四十分结束, 共 演练了两次。全校三百多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演练。二、演练过程1、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演练前班主任对学生先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教 育,学习疏散撤退方法。第二阶段:火灾发生时,组织逃生、自救。 第三阶段:演练后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2、实施过程安全知识教育和组织安排下午第二节课各班班主任进教室, 给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和自救措 施,对假想的突发火灾进行具体指导, 学生组长到室外确认疏散通道 和安全场地; 学生在教室演练迅速按组按序列队, 然后从教学楼楼梯 口出去,并练习用毛巾或衣袖掩鼻等自救动作。逃生、自救下午 4:40,警报拉响,第一次演练开始。各班学生迅速有序出班, 以队列形式两列并排下楼, 从六个安全 通道口向安全区域疏散。队中有教师维持秩序、应急疏导,队后有教 师随后。学生没有惊慌失措的喊叫,无一人摔倒,无一例踩踏事件。 全校 300多名师生仅用 1分 50秒时间就完毕。集合完毕,赵校长对 此次演练进行了总结。 各班沿着原路返回, 班主任就演练情况做了小 结,找出了个别学生的不足,并制定了应对策略。下午 5:20 分,警报拉响,第二次演练开始。第二次演练比第一次顺畅,反应快捷、行动迅速。仅用 1 分 30 秒就 完成了整个疏散,比上一次缩短了 20 秒钟。赵校长对此次演习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并表示这次消防逃生 自救演练圆满成功。三、取得的成效1、演练活动锻炼了全校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还让同 学们学到了许多安全自救知识, 了解紧急情况下逃生路线。 全体师生 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2、全校绝大多数班级能有组织、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疏导,对 今后应付突发事件很有益处。3、演练过程中,学生的遵守纪律观念、 “一切行动听指挥 ”观念 经受了考验,班级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升华。4、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 受到了锻炼。四、存在的不足1、少数教职工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对此项活动积极性不高,责 任心不强,有敷衍应付的思想。2、个别班级的班主任组织指挥能力欠缺,表现在行动缓慢、班 级秩序有点乱。3、高年级不如低年级严肃认真。多数学生只是行动迅速,对于 捂口鼻等措施还视同游戏, 演练不够到位, 不够真实,效果不是太好。4、二楼楼道口,稍有短时拥挤、滞留现象,若是真实火灾,每一秒钟对生命来说都将是极为珍贵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是为 班主任和各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五、建议1、灾难不分时间, 残酷无情。本次演练只是模拟在上课期间发 生火灾,演练是在预先的安全安排下进行,所以非常成功。而课间、 课外活动期间等时段, 更是灾情容易发生的时段, 所以演练应更着眼 于接近实际灾情,以此来真正提高师生的应变能力,防患于未然。2、由于体育教师吹错口哨, 使第一次演练在没有拉响警报的情 况下,被师生误以为灾情发生。哨声即命令,命令关和生命,实际应 变措施还在对我们提出考验。 所以,严明的疏散纪律对教师的责任意 识则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次演练活动,安排周密,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各工作人员各 就各位,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确保了活动万无一失。 通过消防演 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的能力, 完善了学 校消防设施的布局与操作规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