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的留白艺术乐浩明一、引言:从缺憾美说起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雕刻艺术作品“断臂的维纳斯”,则被认为是“奇迹中的奇迹、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 (罗丹)。虽然她的双臂残缺,但一点也不影响她的妩媚、优雅、宁静、纯洁,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曾有人试图“恢复”她的断臂,但从没有创造出更美的维纳斯。为什么呢?其实,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甚至于更美。那种更美的获得是欣赏者发挥了想象力,进行了再创造,而形成缺憾美感。这是种留白艺术。艺术的美感总是相通的,维纳斯的缺憾美是“留白”的成功,而留白之始祖在中国。这原本是国画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中国画的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它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境界”(引用)。好个无中生有!在诗词创作中,诗人也擅用此法,创设意境,构筑“留白”,使诗词产生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创造出缺憾美:看似美中不足,却是更美有余。它是形象化的结束,却是意象化的开始,实现“山缺云补”。这种缺憾不是缺憾,简直是趋向完美。比如,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我的心房里爱情在酣睡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是一首爱情小诗,只写开头,没有高潮、结尾,留出许多空白。甚至最后给出一个谜,谜底给读者去猜测。在特定的爱情的背景下,读者发挥想象,自然会猜到谜底即意中人,才能唤醒它。由此可见,设计“空白”的目的并非让它真正空白,而是通过空白去达到内涵丰富的目的。作者留下的并不空,而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手法。留白的诗词不局限于诗句字面的意义,在联想、猜测、揣摸之中获得字面以外的蕴含,诸如感情、哲理等方面的某种含义。在诗的艺术空白中,那些故意省去的境况、那些虚化了的描写,并不是作者无法具体表现的东西,而是作者的有意为之,给欣赏者以想象的空间,调动想象力,去填补字面中的残缺形象,往往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再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在结构上看,虽然写了“桥上”“楼上”“明月”“窗子”等景物以及某种思绪。但也只是开了个头,没有高潮和结尾,以“不全之全”构筑了诗的“空白”,使读者从“空白”之中获得“再创造”的审美需求;从字面看,诗描绘了一种奇特有趣的现象,但故意留下原因不说,画面上是桥、楼、明月、窗子、梦的巧妙安排,互相映衬,构成一幅清丽幽雅、颇具意趣的画卷。透过这字面意义,往深处探究,可以领略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原因:可能你是个美人,因为能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应是一代佳人无疑。“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美丽高雅的你,已被人深深地恋着,进入相思者的梦中,甚至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步,然而“你”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无限的幽怨和伤感蕴含其中。这还只是感情的投射层。然而,这首诗构筑得尤为奇妙,读者在领略诗的语义层次和感情层次之后,在反复咀嚼之中还可以品出诗背后的哲理意义:你在诗中既是“看风景的”,可同时又是一道“风景”被人看;“明月”为你装饰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在转化着,这样,诗又告诉一种人生的哲理: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并且互相转换的,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常态,万物的兴衰更替,人间的得失荣辱莫不为此。当然,由于诗歌留下的“空白”较多,未定性很突出,诗的“张力”很大,读者还可以从中读出更多的东西。二、古典诗词的留白艺术:常见的三种技法留白艺术是形象化的结束,却是意象化的开始。“山缺云补”始终为诗人们所追求,它体现出诗词的意境美,这种艺术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绽出无数奇葩。我观其线索,似乎有几种常见技法,在此列举,未必妥当,且以切磋:一、结构留白。即在整幅“画面”或情节中留出空白空间。这种技法很常见,王维诗作擅长此道,苏东坡曾赞其“诗如画,画如诗”。比如王维的杂诗三首,娴熟运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使诗歌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只说说其中首: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以白描记言的手法写出一段故乡来人情节,以寒梅是否著花设问,以花喻人,以花含事,流露出无限相思,而这种相思却是由读者读出并丰富了的。现代诗也会这么去构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曾轰动了当今整个诗坛。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由于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光明”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多义现象产生了,诗的空白也产生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充空白,诗歌的意义也显多样性了。二、修辞留白。即通过双关、比喻、暗示、借代、反讽等形成语义上的空白。如下面利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写成的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竹枝词中辞前义是“晴”(晴天,雨停),辞后义是“晴”的同音字“情”(情意、情谊),前者可以在诗句的文字中直接获得,而后者要靠读者去思考才能填补。又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子夜歌中的“匹”是“布匹”的“匹”,又暗指“匹配”的“匹”;“丝”既是织造之丝,又谐“思”音,乃思念之丝,一字含双义,形成语义上的空白。 各类例证较多,不一一列举。三、句法留白。则产生于诗词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规则和搭配方式的突破或反拨。它可以通过句子成分缺失(缺少主语、谓语、宾语),造成一种未定状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令人良久沉思。也可以在科学语言看起来的错误,在文学语言中往往成为恰当的艺术空白,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看不到的景象,某种程度上看存在错误,却把人引入愁绪之中。也可以通过词类活用产生一种复义感应或含混效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个绿字带给人无数美好想象。也可以通过反常搭配(如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等),改变语义而形成的意义空白;如历来为诗词家们称赏的宋祁的玉楼春(春景)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和张先的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句,就是因为“闹”字和“弄”字的反常搭配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感受空缺。古体诗通过炼字炼句实现留白,现代诗也有类似技法。如雪莱的西风颂结尾有这么几句:西风啊要是冬天已经到来阳春还会远吗西风与春天反常搭配,读者沿着字面找到了外延义:随着季节春秋冬夏周期性的轮换,要是寒冷的冬天已到来,那么温暖的春天就不是遥远了。它隐含着另外一种更深邃的意义,这就是它的内涵义:冬天象征黑暗腐朽的旧制度的最后猖獗,象征着死亡;春天的温暖与勃勃生机象征着新生。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旧制度必然灭亡和对新社会必然产生的强烈愿望。从字面义到蕴含义构成了诗的“留白”,读后使人回味无穷。以上可以看出,诗的“空白”艺术是诗人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既然是手段,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也可以看出,以上技法既可相对独立运用,也通常互通共融,这便取决于诗词表达的需要和诗人创作的取舍了。三、实践诗词留白:写什么?留什么?诗歌的语言最具有张力,也最具有表现力,它差异于用大众语言写成的文章,尤其通过留白最能给读者以遐想。那么在我们的创作中,写什么?留什么?我们还是在优秀的诗文中寻找答案,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一、写情节,留悬念比如,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兒,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全唐诗九万八千首,金昌绪仅凭此一首小诗而名传千古。他写了一个春天早晨少妇做梦的情节。在花红柳绿的和风煦日里 ,黄莺经不住春天的诱惑 ,在枝上呼朋引伴、宛转啼唱,却被少妇赶走。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闺中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尽。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种留白也就留下了悬念,留下了多维思索和多元解答的空间,这将给读者的探索和想象提供奔跑的领地。二、写物象,留意象比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秋思几乎全篇是名词,没有动词,没有行为,是大量物象的叠加,这是满与实,但省掉了历程的叙述,这是空与白。断肠人在时、空的边缘徜徉,他在苦苦追寻着一个千古不变的童话,他在热切地渴盼着那个魂牵梦绕的家园!三、写形态,留神态比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大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展现了不同人物与空间位置,这是满与实,但省掉了作者与亲人离愁别绪的面貌、神态,这是空与白。时空转换,乡愁积累。简单的文字却带给人无比的震撼。可见,诗需要用形象头脑,更考究跳脱与留白。否则,就会显得过于表实,过于刻板,令人无法想象,如果不需想象,那也就会枯燥乏味。四、写谜面,留谜底比如,前面中曾举列过,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我的心房里爱情在酣睡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爱情小诗给出了一个谜面,谜底给读者去猜测。读者发挥想象,自然会猜到谜底即意中人,才能唤醒它。五、写事物,留喻意此类,竹枝词特别值得一提。竹枝词常用大量谐音做隐喻。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前篇曾说过,刘禹锡用晴的谐音暗喻“情”。后人在写男女恋情上常常用这种方法表达,甚至将一些歇后语也入了诗。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婚期快要到了,然而情郎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枉费思)。这后一句是歇后语。雷泽竹枝词也用歇后语的:燕子来时雁北飞,留郎不住别郎悲。小麦空头难见面,春蚕作茧自缠丝。后两句都是歇后语,以谐音比喻恋情。比喻之精妙,令人感叹。在诗词的留白艺术中写什么?留什么?答案或许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一首诗完成后读者怎么解读全由读者说了算,对诗的明确赏析已与作者没有关连。相反,读者的阅读多样性富厚了诗作。这便是留白的客观存在与理由。其实,诗歌的空白是创作者的即兴之作,是创作者留给欣赏者的快乐源泉。在诗词中写什么?留什么?这是创作者的智慧和灵感,岂是我一文可以言尽的?仅以此引起大家思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