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博弈论收获感悟报告在学习博弈论之后,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出现的博弈现象的思考进 行如下报告:博弈论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 案,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现代管理是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效率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努力水平。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成 为管理的核心,这其中自然包含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如何有效激励教师管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没有激励,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 若施以激励,则可达到80%90%。管理中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 要保障,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激励选择是 让自己最满意的策略这样一个博弈过程,双方博弈的最终目的都是要 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学校作为博弈方之一,要以对教师最少的 激励获得最大的效益;而教师作为博弈的另一方,要以对学校最少的 付出和工作获得最多的回报。通过对日常管理工作中激励的思考和效果的观察发现,虽然学校 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但效果不显著,表现在科研成果和教学效果不 突出,新进教师离职率较高等。1.原因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发现,对于教师这类 知识型员工的特殊需求分析不足,激励针对性欠缺。激励理论认为,任何组织出现问题都是由于对组织或个人激励不 当所导致的。Nahn认为,虽然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能力较强,能够为 企业创造新产品、新知识,但这些创新是要通过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 新动机来实现的。知识型员工与传统员工的不同在于,他们掌握了大 量的隐性知识,而且他们的劳动成果通常都有较高的潜在价值,但这 种隐性知识和潜在价值组织是难以量化的。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具有工具有高学历、高自主性、高独立性、 高自我价值感的特点。教师更加注重学习研究和自我实现,通过自身 学习、自我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得到自我发展,同时为学校 创造价值。教师更加注重组织的心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众多 研究也表明,知识型员工认为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是成就需要激励。对 知识型员工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是工作满意,其中包括成长机会、被赏 识等。因此,知识型员工更看重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他们认为只有 在工作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才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自身能力的证明。然而,现行的教师激励机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系统性,物 质激励手段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性,精神激励形式化;缺乏协同性,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匹配;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和反馈机制等等。 所以,学校应该制定出一套规范的教师激励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激 励机制,这是对教师实行有效激励的前提和基础。2.解决措施。一是完善激励体系,以评价体系倒推激 励体系建设,同时注重激励指标间的权重。二是注重精神激 励和成就激励,体现教师自身能力与自身价值的实现。三是 注重学校与教师间目标的协同性,建立互动型组织文化。一、如何有效管理团队在团队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即能力强者积极 工作,获得较高奖励,而能力弱者工作平常,也能分得部分奖励。从 博弈角度分析,这是典型的智猪博弈”。1 .原因分析。“智猪博弈讲的是面对绝对实力差异, 大、小猪选择最优择食策略的故事。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 头小猪,有一个食槽,有一个猪食控制按钮。每次按动按钮, 会出一定量的食物,大猪进食量要比小猪多。当小猪按动按 钮时,则大猪会在小猪到达食槽前将食物全部吃光;当大猪 按动按钮时,则大猪只能吃小猪剩下食物;当大猪不按按钮 时,大猪会因小猪不按按钮而得不到任何食物。在智慧博弈 的情况下,小猪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因为只要自己去按按 钮就没有食物吃;而大猪只能自己去按,否则永远也等不到 食物。智猪博弈给团队管理带来启示:一是效率与公平问题。能力强 者积极工作,虽然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但面对弱者不怎么努力工作 也获得收益,会产生心理不平衡。最终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于 趋同弱者,共同获得平均收益。二是制度与文化问题。当改革团队文化与分配激励规则时,使弱 者跳一跳也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样将会有效改善弱者平庸,强者积极 工作状况。2.解决措施。一是建设以效率为导向的公平竞争文化氛围。加强量化考核与激励分配,强者多得,弱者少得甚至 不得。二是细化团队目标与过程管理。明确团队成员目标、 任务和进度要求。三是制定合理、差异化的分配激励制度。博弈论不仅是理论更是方法工具。通过课程学习虽然了解了一些 方法,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譬如我校教 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所占权重等等。今后工作中, 应当就这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制定合理的激励方案来提高工作 效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