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题 目: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院 系: 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毕业年限: 2013年 学生姓名: 万廷柱 指导教师: 陈尚志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万廷柱 北滩乡教育管理中心(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内容提要】: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难度。兴趣是阅读的前提,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还可以增添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习惯目 录一、对照课标,探究原因1二、激发兴趣,营造气氛1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1 第一、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1第二,以多种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1第三、以有效的手段使兴趣上升为习惯 1四、利用教材,发掘趣味61、文题62、作者63、引文64、情节65、插图6五、课堂内外,重视实践61主要利用好新教材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这个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72开展娱乐性语文学习73开展各种课外语文学习活动7参考文献77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做一件事,如果感兴趣了,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地去干。反之,硬着头皮去做,不但做不好,还会产生厌恶的心理。所以,兴趣是探究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可见,学习中培养兴趣是多么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正在淡化,甚至有不少学生产生了“语文上与不上一个样”的错误想法。因此,笔者觉得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要提高语文课教学的高效率就无从谈起。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对照课标,探究原因。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阅读材料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表达出来。这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内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外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学生阅读面窄,较少有自己的见解、体验。不少农村中学缺乏资金,少有课外阅读,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再加上农村初中大多还是那种以讲代读,以练代读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机会去积累、感悟,这种模式剥夺了学生自己品味作品的权利,使学生缺乏灵性、悟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课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在传授知识中,不断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同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俯首称臣”“跪服在你在教鞭之下”,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第一、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书籍。不同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差异。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转为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产生兴趣,且随年龄升高兴趣递增。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男生多喜欢故事、传记,女生多喜欢童话、散文。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书籍上要注意兼顾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水平、生活环境、个人差异,由易而难地选择童话、寓言、传奇、故事,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在推荐时,最好不要只推荐一本,一类的书籍最好同时推荐几本,使学生年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余地。在推荐的时候,教师应对书的内容和精彩之处做简单介绍,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第二,以多种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经典讲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可定时在班上分小组举行读书报告会、书评会;可组织全校性的演讲会、朗诵会、作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自编自演课本剧和小品等;也可开展专题阅读,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专题,选取文质皆美的文章。比如在学完八年级下册后,我组织了一次“走近陶渊明”的专题阅读。选取课内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和课外的美哉陶公,课内外结合,激起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兴趣,在班上掀起了阅读陶渊明作品的热潮。 第三、以有效的手段使兴趣上升为习惯。 光有兴趣不行,初中生往往兴趣不稳定,因此必须用有效的手段使兴趣上升为阅读的习惯。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规定,每周阅读10篇以上的课外文章,并且至少做两篇读书笔记。把课外阅读纳如课内评价,每期的语文成绩,课外阅读情况要占一定比例。 1、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能照、查阅,以加强理解;培养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字进行旁注;培养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培养思想质疑的习惯。“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新思想的火花。除了在课堂上授之以法,还要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外阅读时作出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做读书卡片,要求在书上勾画、质疑,要求写感想心得等。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在班上交流,及时展现亮点,以鼓励学生。2、丰富课外书籍。农村学生书籍缺乏最直接的原因在经济上。现在的文学书籍大多制作精美,因此在价格上也不菲。希望在书市能买到适合农村学生的价格实惠的书籍,这是各出版社应该去考虑的。农村学校也应该把图书室真正的办起来,每年有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购书。在班上可以每期举办“图书交流”,每各学生拿出一两本书在班上轮流看,以解决书籍缺乏的问题。四、利用教材,发掘趣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充分挖掘这些“快乐的宝藏”,很好地利用这些“快乐宝石”,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引起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和探究,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文题。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巧妙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如 有教师 有些文题巧用修辞修饰。语文教师应用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由此达到理解课文激发兴趣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 变色龙”,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设问的如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 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有的作者的笔名、作品的集名有一定的来源,教师利用介绍作者、 作品的机会,适当介绍其由来,引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如李芾甘的笔名是巴金。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期间, 见一巴姓同学投水自杀,为怀念他,取笔名“巴”姓。一次一位哲学朋友来访,李芾甘正思考笔名中易记的一个字,这位朋友顺口说了“金”字,“巴金”从此就成了李芾甘的笔名。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取“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之义,实指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的意思。诸如此类,会让学生爱上探究,爱上阅读。 3、引文。名言、史实、谚语等,组织到文章里,本来就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教学时尽量从课文中挖掘分析引文 ,领略妙处。有的课文引谜语、成语、对联,有的用名言、格言,也有引用诗歌、歌词、囚歌、日记、俗语, 还有引用电文、典故、无需一一列举。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作者用以说明黄山魅力之大的,教者可以借此激趣阅读。 4、情节。尤其是小说十分重视结构布局,绝大多数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本身就生动感人,兴味盎然。讲小说时,教师要利用曲折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来吸引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开篇盼于勒,接着赞于勒,最后写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变成了穷水手。这完全出乎菲力普一家人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令人惊叹。可以通过情节曲折来激发学生去阅读项链等课外短篇,从而加深对小说情节的认识。 5、插图。课本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它紧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利用插图,有益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以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进咸亨酒店的插图为例,清晰地辨出柜台里的自私冷酷、毫无人性而面目狰狞的掌柜和台外黑瘦、不成人样、盘着两腿的孔乙己这两个不同人物形象,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增。类似的像苏州园林,长城等彩图,无疑很大程度上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课堂内外,重视实践。 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