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至节气多“吃苦”夏至节气多“吃苦”从夏至之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的 阶段。炎炎夏日,容易“上火”。营养专家提醒说,夏至时节,要多 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6月21日夏至。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夏至的准确时间为 6 月21日19时28分。此时节,天气炎热,暑易伤气。有关专家表示, 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公众还要当心“情绪中暑”。天文专家表示,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 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 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包 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 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天津 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班介绍说,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 个节气,也是第十个节气,每年的 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 经90 ,是夏至节气。从夏至之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炎炎夏日,容 易“上火”。营养专家提醒说,夏至时节,要多吃苦味食物,能清泄 暑热,增进食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一年四季 均应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尤为适宜,尤其是夏至过后,盛夏来临之际。李艳玲介绍说,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 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 疗、保健功能。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但要适量, 否则伤胃。如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 经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止匕外, 芹菜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如丝瓜,性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丝 瓜清凉微寒,瓜肉鲜嫩,做汤或炒肉均可,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如葛笋,具有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对儿童 来说,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营养专家还提醒说,夏季人们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 料,啤酒、绿茶、苦丁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表示, 进入炎热夏季后,有些人易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境不 佳,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对事物缺少兴趣等,这就是 常说的“情绪中暑”。养生专家提醒说,为防止“情绪中暑”,公众要保持乐观情绪, 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 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居室要通风,要有充足的睡眠;遇到不顺心的 事,要冷处理,以消除苦闷,维护良好的情绪。相关阅读A:夏至是节日养生有习俗民俗专家表示,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 称为“夏至节”。在我国有些地方,该节日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并在生活和饮食等方面保留许多传统的养生民俗。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让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娱乐。 辽 史礼志冲说:“夏至日谓之 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这一天,各地的农民忙着祭天,北祈 雨,南求晴。荆楚岁时记记述,长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节,人们 在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小麦上,既可以追肥,又可以消 除虫害。王来华表示,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已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 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 的地方还将新麦做成饼、馍等,有尝新的意思,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庆 祝夏至。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在 北京,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山东,是“冬至饺子夏至面”。在江苏,是夏令三鲜少不了,地三鲜是范菜、蚕豆和 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 ; 在陕西,夏至食粽子,并取菊为灰来防止小麦受虫。相关阅读B:适度吃冷饮预防“冰棒脸”21日夏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随即到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 往往很难拒绝冷饮的诱惑,冰镇饮料、冰棒等成了人们夏天的最爱。但保健专家提醒说,炎热夏季要适度吃冷饮,否则易得“冰棒脸”。过度食用冷饮易得病。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指出,冷饮制品会 刺激胃肠道,导致各种消化酶减少,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出现胃 痛、食欲不振、大便失调,最终造成脸色黄而晦暗,营养不良,医学 上形象地称之为“冰棒脸”。炎热夏天吃大量冷饮,还会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血流 减少,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还会使咽部血管收缩,血流 减少,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的病菌会大量繁殖,引起咽喉部 位炎症。炎炎夏日,如何吃冷饮才能既消暑降温,又有益健康呢?养生专 家表示,饭前饭后不要吃冷饮,吃冷饮速度不要太快,剧烈运动后不 要大量吃冷饮。婴幼儿、孕妇、老年人、肥胖者、胃肠道疾病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等不适宜吃冷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