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教材关键术语和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关键术语解释1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纳的会计政策,通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需要披露的项目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收入的确认原则;存货的计价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2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包括:坏账;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等。3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4 .关联方关系: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关系。下列各方构成企业的关联方:该企业的母公司;该企业的子公司;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该企业的合营企业;该企业的联营企业;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该企业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等等。5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其中,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般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类。6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出具的就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出具的意见。按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其报表审计任务后,可以视实际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出具四种基本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7 .分部报告:是指将企业所有报告分部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按照地区、行业、产品分类,借以向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二、思考题参考答案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如何?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的会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在每期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不应也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否则,势必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发生困难。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下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属于“不可抗力”,企业只能被动地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这种条件不会成为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经常性原因。在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条件下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则属于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一种主动行为。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变更的必要性,是以企业自身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的。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也有可能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如新的会计政策的运用,有可能导致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对其业绩的展示)而变更会计政策。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对这种可能性有所警惕。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均会导致企业在不同的会计年度之间财务信息出现不可比性。在对企业不同年度之间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时,应当把这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导致的财务信息的不可比性予以关注。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显然,会计估计的变更,是企业的一种主动行为。与会计政策变更相类似,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也有可能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如新的会计估计的运用,有可能导致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对其业绩的展示)而变更会计估计。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对这种可能性有所警惕。同样应注意的是,企业会计估计的变更,会导致企业在不同的会计年度之间财务信息出现不可比性。在对企业不同年度之间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时,应当把这种因会计估计变更而导致的财务信息的不可比性予以剔除。2 .关联方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认识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极端重要性?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企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之所以越来越引人注目,主要原因在于: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完全可以在不依赖于正常市场交易的条件下,通过“内部操纵”而完成关联交易,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在某个关联方在一定时期需要表现较多利润的条件下,其他关联方就有可能通过向需要表现较多利润的关联方以低于市场正常水平的价格提供产品或劳务、以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价格从需要表现较多利润的关联方购买产品或劳务。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关联方的利润转移到需要表现较多利润的关联方,从而将其“包装”为外在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其实际盈利能力的企业。显然,此种交易并不是企业正常交易的结果。因此,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必须对企业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予以足够的重视。当然,在关联方的交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正常交易。关联方交易是否正常,应当通过企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交易内容、特别是定价政策等信息来判断。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含义如何?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怎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其中,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般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类。企业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已经进行了报表调整,其对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已经体现在相应的报表项目中。非调整事项,则由于其对财务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影响,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应当以考虑了调整事项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后的财务信息作为评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依据。4 .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其包含的质量信息含义如何?按照我国现行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其报表审计任务后,可以视实际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出具四种基本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普遍存在着若干重要术语,如“我们认为”、“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等。我们还看到,审计意见有四种基本类型,而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有不同的含义。( 1) “我们认为”的信息质量含义。每一份审计报告均由若干注册会计师签字,这意味着这些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负责。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告诉了读者,之所以签署具体的审计意见,是因为签字者的主观认为或者是主观判断。换句话说,就一个特定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说,某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应该签署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另外的注册会计师则可能“认为”应该签署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认为”存在着极强的主观判断性,因而促使其签署某种意见原因的弹性是非常大的。读者不应该因为注册会计师“认为”了,就对审计后的企业报表深信不疑。( 2) “在所有重大方面”的信息质量含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在所有非重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的基本态度;第二,是否重大,则完全取决于有关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判断。而对于“重大”的认识,不同的注册会计师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就很正常了。( 3) “公允”的信息质量含义。尽管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针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各种规定,但是,“公允”的具体判定标准最终还是由注册会计师来判断的。注册会计师既有可能把“公允”的判断为“公允”的,也有可能把不“公允”的判断为“公允”的,还有可能把“公允”的判断为不“公允”的。但是,必须指出,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审计意见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意义会越来越大:从总体上说,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的质量普遍高于被出具另外两种审计意见的财务报告。5 .如何确定报告分部?对分部报告如何加以分析?企业在以经营分部为基础确定报告分部时,应当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该分部的分部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10%或者以上;该分部的分部利润(亏损)的绝对额,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中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该分部的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合计额的10%或者以上。未满足规定条件,但企业认为披露该经营分部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有用的,也可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报告分部的数量通常不应超过10个。报告分部的数量超过10个需要合并的,应当以经营分部的合并条件为基础,对相关的报告分部予以合并。在分析分部报告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企业划分分部的原则是否具有误导性。如果分部原则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符,则应对该分部报告的可信性产生怀疑。在经营分部、报告分部确定合理,分部报表项目确认、计量恰当的基础上,便可以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决策信息。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也适合于分部报告的分析。但需要强调的是,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管理战略、内部外部环境、经济政治因素、相关行业、地理环境等相关信息。另外,在分部报告中可能会在诸如成本费用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这将大大增加分析难度,影响分析结论的客观性,因此应将分部报告分析与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分析相结合,以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大体上来说,对企业分部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分析各报告分部的增长率及其变化原因。企业整体是由各个分部所构成的,分部的增长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的增长率水平。通过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各分部的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以及利润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信息使用者可以判断各分部的相对管理水平和相对发展速度,找出影响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主要分部,进一步可通过考察这些分部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存在的潜在风险等方面,来预测企业未来的成长性。( 2)比较各报告分部的相对盈利能力。通过计算各报告分部的毛利率、经营性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可以考察每一分部的相对盈利能力,进而分析各分部对整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这样便于了解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