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课要让学生“会读”“善思”“巧学”一、“会读”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读,掌握全部教材内容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精设计、巧安排、重引导、多点拨,训练学生学会分清主次,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学生也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指导阅读时教师要多动脑,导读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启发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读时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并要求学生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详细阅读、认真思考。二、“善思”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1.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对问题层层设疑,步步发问,顺着历史线索寻找前因后果,以此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讲“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2.教师鼓励、诱导、启发学生质疑,激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讲“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时,启迪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发问,谈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同学都从刘备求贤爱才的角度去认识思考,但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如果在今天,他这种做法是会错过很多机遇的。”实践证明,思维能力训练到位,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知识的系统、归纳、判断、评价、分析、总结能力更会逐渐增强。三、“巧学”1.及时巩固训练讲完新课的集中练习是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课堂练习的问题上,教师要掌握的原则是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向高潮。总之,教师给学生创造出轻松的环境,设计出质疑的方式,使课堂学习气氛能高潮迭起。学生久经锻炼,便会从教师的强化训练意向中逐渐领悟把握重点,掌握双基的方法要领,提高鉴别、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编织好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便会化难为易。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教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就要提示学生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师生共同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纵向联系即把同类项的历史问题跨越章节界限,瞻前顾后,一线贯穿。例如,我国古代几个朝代文学史上的线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总之,教师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到竖通、横通,同类项的史实,竖看有一条线;同时代的面貌,横看有一个面,千头万绪的历史问题都能各就各位,交织成网络,达到纵横有序,左右逢源,学生就能从教师的强化训练中得到启示,学会以重大线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并能自行归纳总结历史事物的纵横联系,那么学生自行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便会在巧结知识网络中得到提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