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及命中率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1.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B )A. 比较与分类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音高听觉理论的是( C )A.电话说B.神经齐射说C.拮抗过程说D.行波理论3. 鲁利亚认为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机能属于( B)A.行为调节系统B.动力系统C.信息接受系统D.信息存储系统4. 镶嵌图形的特点可以用于测量的认知风格是( D )A.自动化加工与意识控制加工C.同时性与继时性加工5.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C )A.可逆性B.抽象性6. 在新生儿阶段通常不具备的是(B. 冲动与沉思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C. 具体形象性D.去自我中心性D)A.吸吮反射B.巴宾斯基反射C.抓握反射D.初级循环反应7. 在被试内实验设计中,控制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常用方法是( B )A.恒定法B.平衡法C.双盲设计D.纳入处理8. 一定属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是( A )A.混合设计B.被试内设计C.随机区组设计D.被试间设计9. 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论证社会学习理论的是( B )A.抗拒诱惑实验B.水下击靶实验C.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D.言行一致实验10. 建立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迁移理论是( A )A.形式训练说B.概括原理说C.共同因素说D.关系转换说11. 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方法是A)A.社交测量法B.罗夏墨迹测验C.角色扮演法D.主题统觉测验12. 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缺乏,越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B)A.催眠者效应B.不充分理由效应C.睡眠者效应D.过度理由效应13. 一个研究者报告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t(24)=2.53,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知研究被试总 人数为( D )A.23B.24C.25D.2614. 一项调查表明抽烟量较大的人群比抽烟较少或不抽烟的人群患肺癌的比率更高,据此我 们可以说,抽烟量与患肺癌比率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 A )A.相关关系B.因果关系C.函数关系D.包含关系15. 一项研究涉及到职业,我们用1表示“农民”, 2表示“教师”, 3表示“公务员”,这里 的数据123属于( C )A.等级数据B.比率数据C.称名数据D.等距数据16. 已知某校男、女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各自持“同意”和“反对”态度的人数,若要了解 性别与变量是否有关,则应该计算( C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0相关D.二列相关17. 以下各项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D )A.韦氏量表B.个性偏好测验 C.比纳量表D.主题统觉测验18. 可以作为同质性信度指标的是( C )A.肯德尔和谐系数B.差异系数C.克伦巴赫系数D.确定系数19. 最早采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 A )A.比纳量表B.瑞雯推理测验 C.韦氏量表D.斯坦福比纳量表20. 一项研究假设为:经过知觉运动学习的左利手儿童比未经过这种学习的儿童在眼手协调 的作业上做得更出色,然而这种差别不出现在右利手儿童中,这项实验中“是否经过学习” 是( C )A.中介变量B.因变量C.调节变量D.自变量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24分)1. 效果律(课后名词解释 p.583) 效果律是由桑代克提出的,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 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 性将减少。2. 暗适应(课后习题,p.40) 暗适应是一种视觉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例如, 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会发生暗适应过程。 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 视觉感受性提高了。3. 概念形成(03 年, p.596) 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 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概念形成是学前儿童获得概 念的典型方式。如学前儿童获得“灯”这个概念,就是多次看到不同种类的灯,通过归纳逐 渐形成的。4. 鉴别指数(06年,p.392) 鉴别指数是项目分析指标,它是指测验编制中确定测验项目区分个体所测能力高低的程度指 标。5. 晕轮效应(p. 696,课后名词解释)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 种现象称作晕轮效应。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缺乏吸引力,那么对他在其他特征上的评价 也会更糟。心理学家们把这种从一种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概化为晕轮效应。6. 抽样分布(12 年, p.280)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叫做抽样分布。例如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样本方差的分布,两样本平 均数之差的分布等。抽样分布是统计推断的理论依据。7. 社会惰化(06 年, p.769)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8. 成熟势力说(06, 483) 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 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 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三、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36分)1. 简述兴趣及其类型 p.107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 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 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人对有兴趣和喜爱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 定的情绪体验。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所引起的,如对 看电影、小说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它和当前认识的客体 只有间接的关系,如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在自觉组织的劳动 中占重要地位,因而应该注意它的形成和培养。兴趣还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体兴趣是指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 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它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 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 状态的兴趣。2. 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p.68 (11 年简6) 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 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是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 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 + 2 个组块。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叫长时记忆。它的保持 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瞬时记忆。它是记 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2505 秒, 容量比较大。3. 简述心理测量的性质 p.343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 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量具有如下三个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量 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没有绝对的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 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测量的客观性实际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测量的标准化有了很大改进。首 先,测量用的题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了标 准化。其次,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最后,分数的转换和解释都经过了标准 化。4. 简述实验法的显著特点 p.204 实验法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对变量的控制和对因果关系的揭示是实验法 的基本目标。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法的显著特点是: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 设一定的情境;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 选择、研究的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5. 简述社会测量法及其几个具体形式(06 年选17,09年选6,11年选12 p.217) 社会测量法是定量地揭示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的社会结构模式,即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及 各成员在该团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于20世纪30 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团体成员之间在一定标准上所进行的肯定性或否定性选择, 实际反映着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因此可通过分析成员的选择结果来测量团体及其成员的 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有许多具体的形式,主要是:提名法,即让被试根据某种标准(如“喜欢与否” 从同伴团体中选出若干成员,又分为照片提名法和现场提名法两种;猜人测验,即让被试 根据对某种心理或行为的品质、特征的描述,找出团体中最符合这些描述的人来,如“你们 班上最幽默的同学是谁”;社会距离量表,用于测量团体中成员间相互关系(远近、亲疏等), 可计算出团体社会距离分数(等于团体中某成员所有得分之和除以总人数 )和个体社会距离 分数(等于个人对团体内每一成员评分之和除以总人数);关系分析法,用于研究社会知觉, 即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知觉。6. 简述利用一组原始数据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 p.267 测量数据分类是将连续数整理成次数分布表,主要是依数值大小将数据排序,并列成次数分 布表,标出相应的次数。制作次数分布表有如下六个主要步骤:(1) 求全距:找出最大数与最小数,求其差数,称为全距。确定组数:组数(K)一般为1020组,常取1216组,或可用公式:K=1.87X(W 1) / 52/5 取近似整数。求组距:组距(i)是任意一组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4) 确定分组的精确上、下限:分组区间的起点值与终点值,分别叫做组下限与组上限。组 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表述组下限数字的精确值为分组的精确下限,而精 确下限加上组距,即为分组的精确上限。(5) 登记次数:按精确上、下限之规定划分、登记,将数据归到相应的组间内。(6) 标出组中值:一个组的组中值是该组内数据的代表值,它等于该组精确上限与精确下限 之和的一半,或等于该组精确下限加上半组距。四、论述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1. 阐述不同理论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看法 p.505 性别除了具有生物学上的特点之外,还负载着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这就是性别角色。性别 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除了了解自己在生物学上的性别归属外,还应了解不同性别代表的不 同的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观点: (1)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两性间的发育和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认为儿童的很多性别行为是天生的,儿童天生的性别差异决定了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对 他们的教养方式和态度。(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同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