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研讨活动之四:新课程与课程多样化研讨活动总结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由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策划的高中新课程研讨之四:高中新课程与课程多样化研讨活动,2011年12月21日在萧山二中举行。本次会议到会的教师共有163人,规模是比较大了,超过了我们事先的预想,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会议安排的主要活动如下:一、校本课程的教学观摩萧山二中准备了二十多堂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整个高一年级都活动期间开设了校本课程的教学观摩课。学校把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次的校本课程开课调到了展示时间。参加观摩的教师自由走动,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可以观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多个校本课程的开课情况,大家对这样的观摩形式是比较认同的。参与观摩的老师对萧山二中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校课程开发,印象深刻。觉得萧山二中课程多样化建设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有启发意义。 二、萧山二中的经验介绍。 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开幕式,黄建民处长发表了讲话,他简要地介绍了浙江省准备于2012年推行的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认为在大家都在研究、准备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召开这样的展示会议,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有益的经验,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讨,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还提出了要求:以建设性的态度对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习萧山二中的做法,努力在课程改革中创造学校的特色。 萧山区教育局邵宏副局长也发表的热情的讲话。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俞晓东在讲话中指出,萧山二中课程多样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的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改变育人方式,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适合的课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各高中学校要积极探索课程多样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课程多样化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的力度。希望下一次会议时能有更多更好的成果涌现。 萧山二中校长吴金炉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他以“多样发展、幸福成长”为主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学校自2008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多样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一些思考。他主要介绍了萧山二中规划的学校课程体系,建立的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学生选课的操作方式,也谈了自己对于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关系的理解。他的讲话内容操作性很强,理论思考也有深度(具体见会议材料)。 萧山二中的学校课程建设经验和探索,引起了到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极大有兴趣。许多教师表示,很受启发。许多操作可借鉴,可学习。参加这次会议有收获。 三、学生社团活动展示 中餐后的一段时间,萧山二中安排了学生社团的展示。学生社团是社会实践类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萧山二中基于学生兴趣,结合学校特点,开发地方资源开发的学生社团活动,也给了与会的教师们许多的启发。 学生社团展示活动,把中午这个原本可能出现和空白点弥补上了,使得整个活动安排显得丰富多彩。 四、课程多样化建设论坛 下午我们用了二个半小时 的时间,安排了一个论坛交流活动,杭州高级中学、余杭高级中学、桐庐分水高级中学、绿城育华学校高中、杭州第十四中学做了专题交流。杭州师范大学岳刚德教授对包括萧山二中的内的六所学校的课程建设实践做了点评。 杭州高级中学课程建设的中,确立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经学生发展为本,精选终生学习所必须的基础内容,建设重在创新的,重在自我负责的课程文化。他们在高水平的学术拓展课程建设方面成就明显,天文探索课程、机器在制作课程、人文课程非常有特色。 余杭高级中学在学生社会实践类课程开发和建设上卓有成效。他们构建了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为主干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完善,富有学校特色,其中余高大讲坛影响很大。丰富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教育品牌。 桐庐分水高级中学立足农村学校的实际,努力推进特色化,彰显体世特色,构建了“一主二辅”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色,让学生成为有志趣的合格公民,为农村中学的课程多样化发展,学校特色化发展探索了一条有价值的路径。 绿城育华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他们在学校课程多样化的建设中,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比较大,已经构建起了完善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立起了有效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体系。他们的课程体系适应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杭州第十四中学在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探索,他们围绕五个系列:文艺特色、体育特色、学科竞赛、创新教育、AP课程展开学校课程建设,已经开发出了30多门课程,规划了近300门课程。其中基于国家课程开发的系列补充、拓展的学科课程,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再创新,是他们一个比较突出的特色。 岳刚德教授在点评中对六所学校的课程开发实践和特点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高中课程开发要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和职业规划;课程实施中最好能建立导师制;学分制不应成为一种评价功能,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学校课程开发一定要坚守一个教育信念和目标成人。 会议主持人黄津成在总结时,谈了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三点感想:一是要确立学校课程建设的理念。学校多样化发展需要课程多样化,学校需要开展课程建设活动,承担课程建设任务。学校课程建设有三个领域,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基于学生和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二是学校课程建设要明确五个理念,基于学生需要,基于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基于社会教育资源,指向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中要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和提升。建议各高中学校教科室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探索,期待着下一次会议有更多更好的成果诞生。 整个活动在下午三点半圆满结束。 回顾整个活动,有以下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一,精心准备,深入挖掘,才能提高活动效益 这次活动的准备过程比较长,从九月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会议内容,到会议成功举办,用时三个多月。我们首先确定了会议主题课程多样化。然后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和杭州教育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一起,几上几下,与萧山二中一起,准备了八篇文章,约20000字,组成了杭州教育2011年第六期“聚焦萧山二中多样化课程建设”专栏,对萧山二中的课多样化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挖掘和分析;准备了90000字左右的会议文集多样发展 幸福成长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多样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配合杭州教育中的专栏文章,全面地展现了萧山二中的实践和探索。这些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工作,保证了会议能比较全面地、立体地把萧山二中的经验呈现给参与的会议的代表们,从而保证更好地发挥典型经验的启发作用和示范作用。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收效是更明显了。 重点突出了,典型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但是面上的工作如何也照顾周全,这个矛盾是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探索了一种工作新机制,获得了双赢的效益 在这次会议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教科员和学校的更紧密的结合。我们先后六次深入到学校搞调研,帮助学校对已有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学校的实践是丰富的和深入的,但是由于立足点和视野的问题,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提升,更多地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降低了学校实践经验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理论价值。我们教科所的科研员深入到学校实践中去,用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视野,帮助学校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一方面能帮助学校从理性的、理论的角度,提升实践层次,促进学校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让科研员比较全面和深入地接触学校实践,丰富科研员的感性认识,积累感性材料,帮助科研员建立更为丰厚的实践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一工作机制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不过,这样的工作方式,需要科研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工作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如何调动科研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机制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主题突出,内容比较丰富,提高了影响力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多样化课程建设,这是我们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选择的一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正是由于此,这个话题吸引了学校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参加会议的人数多达163人,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围绕这个主题,我们选择了萧山二中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范本,同时辅之以在多样化课程建设中已经颇有成效的五所学校在论坛上作经验交流,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充分考虑了发言学校的代表性,这使得“学校多样化课程建设”话题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讨论,与会的代表们自然也能够获得比较多的收益。但是要保证今后的每一次会议都能找到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保证我们组织的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诠释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有着不小的难度。需要动员更多的力量关注这个问题,投入到这项工作来,仅靠一个部门,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维持这样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很重要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是一个刚刚成立的部门,我们对于课程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都存在着理论储备不足,实践积累薄弱的问题,在准备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在帮助学校进行总结提升课程开发的经验时,遇到了不少理论上的困难。这让我们认识到,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积淀自己的实践厚度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的任务。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学,努力学习课程理论,另一方面要深入学校,深入教育一线,积累实践的素材和研感性的经验。同时也希望能得到一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自己提升课程理论方面的修养。2011.12.22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