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代号:2505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试题7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单选题每题分,共14分) 1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小朋友的亲社会行为中,( )最为常用。 A.助人行为 B分享行为 合伙行为 D安慰与保护 2.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小朋友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规定。 A情感支持 B.生活教育 C正面教育 D实践性 3.通过某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她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后来的生活中对她人的类似情绪能积极、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措施是( )。 A.陶冶法 角色扮演法 C.共情训练法 D.行为训练法 4.与教学插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筹划性 娱乐性 D目的性 5.研究学前小朋友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措施是( )。 问卷法 B.指标体系法 观测法 D社会测量法 6如下有关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的论述,错误的是( )。 .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涉及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评价与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 活动评价 B.对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措施的评价重点在于它的合适性与有效性的评价 .对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 根据 D从“学”的方面看,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重要波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 度、互动限度、学习习惯几种方面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教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乐意和她玩了,教师所采用的这种措施属于( )。 正强化法 .自然后果法C.负强亿法 D代币疗法二、是非判断题(对的的打“”,错误的打“”,每题分,共1分)8.通过观测别人受强化,在观测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 )9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2阶段的特性。 ( )11.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主线原则。( )12.尽量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规定。 ( )1.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小朋友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用。( )4观测法是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信息收集措施。( )15.内疚感的产生重要是由于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规定。()6.一般幼儿都不同限度地存在某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限度不同而已。( )1幼儿的不良品德行为属于行为问题,但行为问题不一定是不良品德行为。( )18。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 )9对于学前小朋友的说谎行为,教师必须进行惩罚。( )20.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引袭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_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可以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22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立即可以运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3小朋友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4.简述小朋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25.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四、案例分析题(1分) 26丁丁的爸爸是一种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她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种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种专管儿子上幼儿园的接送。丁丁爸爸觉得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规定,因此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调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丁丁离园,本来在班里能干的丁丁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调和她说话。 (1)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丁丁行为产生的因素及也许浮现的问题;()如果你是教师,如何对丁丁进行教育引导?五、应用题(26分) 27.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种与“中秋节”主题有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规定: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有关;教案完整(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的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足,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的的实现;建议与延伸合适。试卷代号:205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原则(供参照) 7月一、单选题(每题分,共4分) 1 2B 3C 4.A D 6C 7B二、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8. 9. 0 11. 2. 13. 14. 15. 16. 171. 19. 20. 2 2.三、简答题(每题0分,共30分) 23.答:(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从规范小朋友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小朋友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小朋友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24答:()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白,36岁的幼儿不同限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小朋友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并且有其她小朋友在场时,会由于恐惊减少而增长助人行为。(2)合伙。研究表白小朋友合伙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在小朋友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伙行为最为常用,同伴对小朋友的合伙行为多作出积极反映。(3)安慰与保护。年幼小朋友可以对周边其她人的情感悲哀作出亲社会的反映。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小朋友的此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具有真正关怀她人的成分。2答:(1)同伴关系构成小朋友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同伴交往经验有助于小朋友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四、案例分析题(5分) 6评分原则:基本观点对的,表述基本完整,言之成理。 答题基本思路: (1)亲子关系是小朋友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小朋友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测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小朋友模仿的过程,觉得在社会情境中,小朋友直接观测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测到她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5分) 小朋友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觉得小朋友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觉得小朋友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边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小朋友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楷模。(5分)()教育者要与家长沟通,让她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让丁丁学会尊重、协助、关怀与照顾她人。(5分)五、应用题(26分) 27评分规定: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有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的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足,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的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合适(3分)。试卷代号:2505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试题1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分)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浮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映,这体现了( )。 A.小朋友情绪的社会化 B.小朋友依恋的发展 C小朋友道德情感的发展 .小朋友社会认知的发展 2如下有关小朋友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共情对袭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 B.内疚感的产生重要是由于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抱负规定,而羞愧感更多是 由于达不到外部规定 .小朋友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学前小朋友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互相影响、协同发展 3.在多方合伙过程中,应当承当起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重要责任的是( )。 A.幼儿园 B家庭 C社区 D.社会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的措施是( )。 A.行为训练法 B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 D.谈话法 5.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 )。 A体验一实践一认知一积累一迁移 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C认知一体验一迁移一积累一实践 .认知一积累一迁移一体验一实践 (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性。 A.认知 B摸索 C.游戏 D.交往 7.“活动设计要遵循小朋友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当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步照顾个体小朋友发展的差别,增进每位小朋友都能在自身的基本上发展。”这论述的是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实践性 B整合性C发展性 D.活动性二、是非判断题(对的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分) 8通过观测她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种重要观点。( )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10.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她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 11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小朋友自愿自主参与的活动。( ) 12.幼儿园应当把对本班学前小朋友的评价成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成果挂钩。 ( ) 1.观测法合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 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体现。( ) 15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小朋友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 6.在学前小朋友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浮现的频率较高。( ) 7.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 .以人为指向的,袭击的主线目的是打击、伤害她人,这种类型的袭击性行为是敌意性袭击。( ) 9.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