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人可以不信宗教,但不可以没有宗教的情怀,搞教育的尤其需要 这样的情怀。当我提出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的时候,有人以为我信佛 其实,这跟我信不信佛没有必然联系,慈悲为怀,就是教育者的一种 宗教情怀。我们讲慈悲,不是俗世所理解的可怜人。实际上当你去可怜人的 时候,已经不是慈悲了。因为,那就意味着你是高人一等的,他是低 人一等的,所以需要你去怜悯他。你高人一等,你有力量,他低人一 等,他没有力量。你有力量,你把你的力量施舍给他,你会有一种救 世主的感觉。但是,这已经背离了慈悲的真谛。真正的慈悲,是一种 自他平等,你有力量,他同样有力量,人人都有力量。所谓慈悲,就 是通过你去唤醒和发现他本身的力量。 让他觉悟到,只有你自己的力 量振奋了、提升了,你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自由和幸福。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的,你补一个差生,仿佛你在拯救他:这个 你不懂,我教你;那个你不懂,我教你。这样的教,不是慈悲,而是 坑害。因为这样的教使他永远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 使他永远看不到 自己是有力量的。他会永远依赖你,离开老师的帮助我是不行的。所 以,这样的孩子永远活在自卑中,永远看不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所谓 慈悲,就是一个老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个 孩子都是有光的。你在慈悲行中,不仅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获得 成长的喜悦;同时,你要深深感谢、感恩这个孩子,正是他唤醒了你 内心的慈悲,正是他成就了你精神的成长和净化。这才是真慈悲,我 们把这样的慈悲称为 觉悟的爱”去年九月,又一届一年级新生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踏进了我校的 大门。一(3)班的一个孩子马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戴一顶白色 的圆帽,脸色苍白,怯生生地牵着家长的手,一双不安的小眼睛东张 西望。可是,当你看向她时,她会马上收回目光,低下头去,十分敏 感。第一个注意到孩子情况的人是她的班主任俞老师。一了解,这个孩子身上果然有故事:她为什么戴帽子?因为她几 乎没头发;她为什么没头发?因为她四岁的时候得过一场病,之后就一直莫名其妙地掉头发,以致几乎掉光。她为什么如此敏感?还是因为没头发。因为没头发,家长说孩子 在幼儿园就一直被人嘲笑、受人欺负。这让我想起了丑小鸭的故事。开学后,俞老师十分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她很难融入班级的集 体生活。小组活动的时候,她总是退到外围,不能主动参与。上课时,总是躲避老师的目光,不举手,点名发言也犹豫着轻声说话。下课时, 总是看着别的小朋友玩,她则在一旁或者拍手,或者独乐。她忘记带 东西,也不会主动去借,总是对老师说:他们不借给我。”孩子的家长呢,经常三天两头来学校,不是送水杯,就是送衣服, 或者送药。学校进行的一些活动,尤其是室外运动,常找各种理由不 让孩子参加。还时常把孩子所说的信息放大:橡皮掉地上了,说是被 同学偷了;同学轻轻碰一下,就打电话给班主任,说是同学欺负她。 家长每次打电话给老师,总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担心孩子这个,害 怕孩子那个。最后总是会归结到一点,孩子没头发,可怜!哭泣解决不了问题,担心和害怕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纠结、 更严重, 必须找到某个突破口。俞老师和大队部商量,决定邀请学校的专业心 理咨询顾问对孩子进行一次心理咨询。一天,咨询师让她画了几张画。对画面内容的心理学分析,让那位咨询师大吃了一惊。第一,她画的内容很丰富,这说明她是一个很会细心观察生活的 孩子;第二,她的画中每一样东西都有眼睛,这说明她非常渴望与大家交流;第三,她的画中大家都很开心,连白云也带着笑脸,这说明她的 内心其实很阳光;第四,她的画中每个孩子都没有头发,动物没有毛,地上只有花 儿,没有草,这说明在大人的影响下,她的内心也开始在乎自己的头 发,在咨询师的启发下,她给女孩子们画上了头发;第五,她的画中房子高高的,有许多门和窗,人在门里面,这说 明她内心孤独,想与人交流的欲望很强。这次专业的心理分析,让老师们意识到,原来她很正常、很阳光, 原来她渴望交流、渴望伙伴。俞老师还记起这么一个细节,一次,听 家长说她有时候会劝慰妈妈: 妈妈,我这不过是一种病,病好了, 头发就会长出来的。”孩子其实没有什么问题,问题主要来自这个家庭。尤其是外婆, 特别在乎孩子的头发,十分敏感别人的态度。如果孩子总在这样的家 庭氛围关注下成长,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变得心理扭曲。首先需要疏导的,恰恰是孩子的妈妈和外婆。在俞老师和咨询师 的引导下,家长终于认识到总是把焦点聚集在孩子的头发上是不恰当 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是不对的。咨询师说,很有可能孩 子的头发以后长不出来了,家长必须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我们要让 孩子慢慢接受事实,某一天,哪怕孩子的帽子掉了,或者忘戴了,也 能够保持自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家长的变化是明显的。和老师沟通时,不再哭诉了;孩子偶尔的郁闷,不再和头发挂钩了;外婆来学校的次数, 也渐渐地少下去了;在校门口送别孩子,会笑着大声地和孩子说再见 了。当然,变化更喜人的,是这个孩子。课堂上,孩子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了;课间活动,她不再旁观,而是快乐地参与了;问她有没有好 朋友,她会开心地报出一大堆名字了;甚至,她的午饭也开始在学校 吃了。俞老师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 丑小鸭”。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把 丑小鸭周围的 篱笆”拆掉。宗白华先生说过: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 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死生离合,喜 笑悲啼。同情不是可怜,也不是施舍。同情是一束光透过另一束光,是一 份热温暖另一份热,是黄鹂和黄鹂的共鸣,是山泉和山泉的合奏;同 情是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情是忠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事实上,没有同情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发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普及爱和善良。这就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三年前,我校五(4)班有个学生叫沈琦。别看他平时一脸阳光灿 烂,全世界就数他最幸福的样子。其实,由于小时候用药不慎,他是 个聋儿。孩子的父母是路边摆摊的,生活拮据,除了挣点钱给他装了 个耳蜗,其它就基本不管了。五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新班主任金老师,她很快发现了这个孩 子的特殊情况:第一,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第二,玩悠悠球全班第一;第三,爱 耍酷,没人理他;第四,爱劳动,没处使劲儿;第五,心地特别善良, 却总给人以坏坏的感觉。金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接班一个多月,没看她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动静。说没有动静也不对,因为她悄悄地做了一 件事 拍照。给谁拍照?当然是给沈琦。拍什么?拍这个孩子在学 校的表现。怎么拍?偷拍。一个多月下来,她偷拍了沈琦的100多张照片。之后,一堂特殊的作文课在这个班拉开了帷幕,作文的题目就叫我们家沈琦。当那些偷拍的照片一一呈现在全班同学以及部分家长的眼前时, 孩子们震撼了,家长们震撼了,连沈琦自己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金老 师当着全班同学和家长的面,朗读了自己写沈琦的作文。课堂安静极 了,不知什么时候,有低低的哭声传来,大家循声看去,低头哭泣的 正是沈琦本人。那堂作文课,每个孩子都写了沈琦,连沈琦也写了沈琦。接着是批改、传阅、排版、印刷、装订成册,然后在全班发行。金老师说,这堂作文课,我上了整整两个月!一天,沈琦拿了装订成册的作文集我们家沈琦来校长室找我。我看完了全部写沈琦的作文,告诉沈琦,这是校长看过的最好的作文很快,沈琦成了我们学校的明星。他开始能安静地看书了,开始 主动向科学老师提问了,开始有自己的朋友了,不是一个,而是一帮。 当然,他玩悠悠球照样还是全班第一。一晃就是三个年头过去了。今年,这班孩子都上了高一。教师节 那天,沈琦第一次和几个同学上家里看望金老师。原来调皮捣蛋的沈 琦,显得特别沉稳,像个小大人。他跟金老师聊天,口齿依然不清楚,平静的语调中却带了一点沧 桑。他说,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特别狠,他经常被罚抄,有时候 要抄到第二天凌晨,班里只有他每次都认真完成,有时候他还帮着别 人抄。现在,他上了一所职业学校。他说,同学们上课不认真,玩手机, 搞偷拍,吸烟,喝酒,他不愿意这样做。所以他每晚都回家住,早上 五点半起床,洗刷、吃饭,坐六点的第一班公交车去学校,路上得花 两个小时。他说,学校不大管学生迟到早退的事儿,但是自己从不迟 到。最让沈琦难受的,是那里的老师。他们都是一些大学生,上完课就走。遇到不懂的问题想请教,都没人理他。他说,他很想换一所学校。他说,他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一项本领,自己养活自己。沈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文章 一一我交给你 们一个孩子,想起了文章中那个沉重而意味深长的发问:今天早晨, 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 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 样的青年? ”沈琦的成长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 班主任老师,应该拥有一份怎样的教育情怀。是的!教育当以慈悲为 怀。慈悲不是怜悯,不是施舍,不是宗教的专利。慈悲是一种爱,这种爱是洞见学生皆有缪斯心性、良知天性,这种爱是确信学生自己有力量呈现缪斯心性、良知天性,这种爱是以无我的爱去唤醒学生的纯净之爱,这种爱是觉悟的爱。我们坚信:教育 唯有筑基于觉悟之爱,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