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防雷电主题班会三篇大学防雷电班会1指导思想:在班会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展“预防雷电”平安知识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气氛,防止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救生与自救知识,更是进一步进步了学生的平安意识和自护才能,使广阔同学更加认识到“平安无小事,事事有平安”。活动目的:1利用防雷电知识宣传活动,不断进步学生自我平安防范意识。2重视防雷,防溺水平安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进步学生的自我保护才能。活动形式:以讨论为主班会过程:一、什么是雷电?什么是闪电? 雷电(闪电)的发生频率与特点案例讲述:时间:2022.5.18晚上 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这天晚上,天气闷热、乌云密布,贵阳市花溪麦坪乡彭关页岩砖厂承包人樊世成和周小平、何灼青等七人围坐于该厂工棚内吃晚饭。8时10分左右,突然一声炸雷响过,靠在门方一侧的樊世成应声倒地。见此情景,民工们一边将他抬到床上,一边打 向医院求救。两小时后医护人员赶到,樊世成不治身亡。事后有关部门的现场调查资料显示:民工工棚高仅3米,无防雷装置,电视机室外天线高出屋面5米。天线安装点间隔 灾害点直线间隔 为2米。发生雷击事故时樊世成身穿湿衣站于门侧,电视机天线连线正好位于身后上部。二、雷电的危害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顿,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三、雷击一般在哪儿?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四、怎样防雷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5.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6.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假设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防止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平安,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防止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五、(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防雷?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尽量不要拨打、接听 、手机或上网,拔掉家用电器的电以及 线、电视闭道路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2、在室内也要分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3、遇到突然的雷雨,出现发硬竖起来时,应该双脚并拢蹲下,同时拿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和发卡、项链等,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4、外出躲避雷雨时,要注意不要躲在洞穴、大石、悬崖、草棚和孤树等危险地方。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早做好应急预防。 班主任点评: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教师也希望通过这次防雷主题班会,同学们知道防雷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做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学生。大学防雷电班会2内容记要:师:夏季时节是雷电的多发季节,雷电是云中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过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大家很有必要理解关于防雷电方面的知识。一、户外避雷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中的人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假如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3、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枯燥的住房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里避雨。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雷雨天气有时可以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6、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 ,因为固话 的线路从外引入,容易引雷,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7、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严禁雷雨时在室外奔跑。二、室内避雷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 ,或使用 上网,应拔掉电、 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4、进户电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不要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6、不要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7、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大学防雷电班会3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平安用电的原那么.进步学生的自救意识。二、教学内容:学习平安用电的根本知识,自救逃生方法和急救措施。三、教学重点:理解触电的原因、触电的形式进步平安用电意识。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平安用电的根本知识与自救的逃生方法。四、教学时间:2022年4月15日(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到达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到达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顿.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平安的,称为平安电压.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二)几种触电类型.(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d.零线与前面接地局部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局部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防止家庭电路中触电的考前须知.a.开关接在火线上,防止翻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翻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2)高压触电.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间隔 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间隔 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1)假如发现有人触电了,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分开电线.b.用铁棒把人和电分开.c.用枯燥的木棒将人和电分开.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e、将触电人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f、假设停顿呼吸,立即进展人工氧合。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那么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而防止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别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四)平安用电原那么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四、 小结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平安,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才能,机智英勇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安康地成长。第 页 共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