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路面三大部分。第一章1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2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现行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1) 线形: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线形要素组成。纵面线形:由直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路缘带、人行道、绿化带等不同要素组成。(2) 结构: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 设施。3. (1)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二 级、三级、四级公路。(2) 计算交通量时应将各种车都折合成小客车,以小客车为标准。(3) 高速及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 及二三级按15年预测。(4) 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与高速之间时,拟建公路为主干线公路宜选高速公 路;若为集散公路宜选一级公路,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4. (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设计年限30年)、主干路(设计年限30年)、次干 路(15年)、支路(10-15年)。(2) 各类道路按城市规模、交通量、地形分为I级,大城市采用I级,小城 市采用III。第-二二章1 道路道路平面线性:指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性质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 线和缓和曲线组成。(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用长直线、小偏角, 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2选线原则:(1)平原区:短、捷、顺直;(2) 丘陵区:指标均衡(微丘按平原,重丘按山岭);(3) 山岭区:地形、地质为主(沿河线(都选在阳坡,迎风一岸)、越岭线(是沿分 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在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以纵断面 为主导,布线要处理好垭口选在,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者关系)、山脊线 布设要处理好控制垭口、陡坡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之间的关系)。3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应以线形为主,桥隧为辅,并应尽量避免斜、坡、弯。4. (1)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应控制在设计速度的20倍为宜,即L=20v。(2) 同向曲线之间直线的最小长度应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应不 小于2倍。(3) 要控制注意避免断背曲线,即2个很长的直线之间夹着一个小半径的转弯曲线。 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 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5. (1)道路平曲线: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两直线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顺地连接 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地通过,这段曲线成为平曲线。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 组成部分。(2) 其设计原理:确保汽车沿道路前进时,其横向与纵向能同时处于安全正常状态。 在平曲线上行驶的横向安全状态,是指设计中应当确保汽车无侧滑和倾覆的危险。 在平曲线上行驶的横向正常状态,是指汽车上的乘客和汽车本身处于平衡状态。(3) a横向力系数:单位车中所承受的实际横向力。即=x/G (x为x轴方向作用于 车体上的实际横向力)b.道路平曲线上的曲线半径公式:R=V2/127X (p x/ib)C. 在倾覆危险状态时:M全1.0;在汽车出现横线侧滑时:x2F或2p (F为横向 抗滑力,p为横向摩阻系数F=p G)所以,在道路设计中,都1.0, 2且Wp , 出于乘客舒适性考虑,p 一般采用20.100.15为宜。2止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公式:R =v2/12 7X(p 土i),标准规定的超高值变化.亠.minmaxc范围为6% 10%,常用8%;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采用平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共采用的横向力系数为 0.050.06;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直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考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 力就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此时路面可以不设超高; 极限最小半径:指能保证以设计车速行驶的车辆,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应设置最大 超咼;一般最小半径:指按设计车速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其超 高随半径大而减小。e.平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1)按6s行程确定;2)离心加速度变化(以3s行程控 制);3)小于7度的小偏角。6. (1)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 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作用:a.曲率变化缓和段b.横向坡度变化缓和段c加宽缓和段(3)原则:缓和曲线应采用与汽车行驶轨迹线一致的曲线形式。(4)通常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方程式,即曲线半径R与回旋线长度成反比(5)直线与圆曲线相连,一般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一班采用回旋线。7. ZH:第一缓和曲线起点(直缓点)HY:第一缓和曲线终点(缓圆点)QZ:圆曲线中点 (曲中点)YH: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圆缓点)HZ:第二缓和曲线终点(缓直点)8组合: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a.长直线的尽头不宜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b.同向 曲线间避免设置短直线,应L=6V,反向L=2V。2).曲线组合:a.基本型: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b.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方式,相邻的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最 好相等,否则比值小于1。c. 卵形: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方式。止复曲线: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径向连接处原则上应插入回旋线。e. 凸型: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向相衔接的方式。f. 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9视距:1).我国目高1.2米,对物体的位置仍规定为同一车道中心线上,其最小高度 规定为0.1米。2)停车视距:小客车行驶时,当视点高为1.2米物高为0.1米时,驾驶人看到障碍物 到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的最短行车视距。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当视点高为1.2米,物高为0.1米时后车超过前车过程 中,从驶离原车道至可见逆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及时刹车所必须的距离,一般取停车 视距的两倍.1纵断面:用一个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的平面称为道路的纵断面。2对路基设计标高的规定:对于新建公路,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标咼;二二四级公路米用路基边缘标咼;在设置超咼和加宽路段时,在设置之处标 高;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 道中线标高;对城市道路而言,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车行道中心。3纵坡度的表示方式: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即一百米的长度内其两端高差几 米,其中上坡为+,下坡为一。一般认为3%的纵坡对于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可以不做 特殊考虑,但大于5%的纵坡要慎重考虑。4.道路纵断面线形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其设计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5为了排水,纵坡应不小于0.3%,为了行人方便纵坡应小于3%.6.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接近5.5%的(相对高差为 200500m)和5% (大于500m)。并注意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7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坡长限制包括陡坡的最大坡长和最小坡 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由汽车动力性能来决定。各级公路当连续纵坡较大时,应在 不大于规定长度两端设缓和?。最小坡长限制:通常以设计车速行驶的915s行程作 为规定值,当车速大于60km/h时取9s,当车速为40km/h时取11s,当车速为20km/h 时取15s.8纵坡设计一般要求: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应避免过分迁 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重丘地形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度不宜大于 6%;段距离内要避免线形起伏过于频繁;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 坡以不小于0.5%为宜。9竖曲线设计:(1)、坡度差w=i2-i1.w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下方,竖曲线开口向 上,称为凹型竖曲线(2)、设计标准:竖曲线最小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凹形与凸形设计标准也不同)A、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离心力、夜间行车灯照射的影响在跨桥线桥下的视距B、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限制失重不致过大,保证纵面行车视距C、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多采用大于极限最小半径1.5一2.0倍的半径值D、竖曲线最小长度:按照汽车在竖曲线上的3S的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3)、设计要求:a宜选用交大的竖曲线半径;b同向竖曲线应避免“断背曲线”;c应 -满足排水要求;d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接,也可径向连接(直坡段长度应能保 证汽车一设计车速的3S行程)10. 组合:(1)、竖曲线组合:A、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最好是竖曲线的起终点都放 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线”B、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均衡,一般竖曲线半径为平面线半径的1020倍C、明凹竖曲线最好,暗凹比暗凸好D、1)设计车速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 半径曲线2)凸形竖曲线的顶部与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顶点重合3)小半径竖曲线不宜和缓和曲线相互重复4)平面转角小于7度多的平曲线不宜与坡度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在一起5)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型多次转向形成蛇形应避免E、平曲线与竖曲线除了曲中点,其他点都不希望重合(2)直线与纵断面组合:直线上一次变坡是较好的平纵组合。有一个凸形竖曲线为好, 一个凸型线次之,应避免:a长直线配长坡b直线上短距离多次变坡c直线段内不 能插入短的竖曲线d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e直线 上的纵断面线性应避免出现驼峰,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性。11. (1)爬坡车道:陡坡路段主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行驶的专用车道。(2)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75m,对长而连续的爬坡车道,为了临时停车的需要 而要设紧急停车带。(3)爬坡车道的行车速度比主线小,因为超高坡度低(4)从主干线驶离而进入爬坡车道的长度一般选45m 第四章1道路交叉:是不同方向的两条或多条路线橡胶或相连的地点。有的路线要通过或跨 越形成相交点,而有的路线到达交叉点就终止形成相连点。2.危险点:交通流线相互交错的点位分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交叉点)3世界上最早的立体交叉出现在德国,建于1925年4. 道路交叉分类:平面交叉、立体交叉(1)平面交叉:橡胶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a根据集合形状分类:十字形 x字形T字形Y字形 错位交叉口 复合式 交叉口b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和交通特性分为:加铺转角式 分到转弯时式 扩宽 路口式环形交叉式(2)立体交叉:指两条或多条路线用跨线桥,隧道或地道在不同水平面上相互交叉的 链接方式。a按相交路线的类型分:1)道路与道路立交;2)道铁立交;3)道路与大车道的立交b. 按橡胶道路的条数:两路立交、三路、四路、多路立交c. 按相交道路是否互通:1)分离式;2)完全互通式;3)部分互通式立交. 止按相交道路的跨线方式:1)上跨式;2)下穿式立交.e. 按立交主线及匝道的空间层次分:1)二层式;2)三层式;3)四层式立交.f. 按立交匝道的形式;1)定向式立交;2)半定向式立交;(3)高速公路与其它各级公立交叉必须采用立交,一级与交通量大的公路交叉宜采用立 交,二三级公立以平交为主,立交为辅.(4)立交的主体部分包括跨越设施、主线、匝道 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