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方式适切 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助力一、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二期课改十几年来,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向我们逐步展示着它的学科魅力,它正在成为一门真正的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1、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当前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概念、道理的文本解读式的教学,教师们在讲课时引入了生活中的情境、案例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剖析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符合学生特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授知识式、典型事件分析式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体验、获得提高;3、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当前的课堂教学改变了灌输式的、以教师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教师们在讲课的时候通过情感体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使学生获得道德品质的发展,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方式提出的建议在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多处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如:(1)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2)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3)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4)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这些建议中,指出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开展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讲授、讨论、训练等传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共同参与的,通过活动、观摩、体验、交流、对话、实践等方式,而且这些方式正越来越成为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三、目前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式当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情境体验式的教学、生活化的话题式教学、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实践探究式的教学等等。情境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文本材料呈现、媒体资源展示、组织活动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些场景、环境,使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和心灵感悟。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化的话题式教学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依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设置话题,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比如道德教育中两难问题的设置、法制教育中典型案例的剖析都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实践探究式的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课堂,它实现了思想品德教学从课堂走向社会,扩展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它使得思想品德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体验、感悟,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增进对思想品德教育核心素养的认同,并在完善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拓展道德经验,提升道德水平,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这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一的呈现,而是有机的组合。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组合。四、在课例剖析中思考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载体,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教学方式来呈现;而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在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获得新知、提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不可缺少,我们一定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好教学方式,使得教课堂学的实效性真正落在实处。下面就以两个课例为例来思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恰当运用。这两节课分别是:上教版七年级第二课让生命焕发光彩,这一课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正视平凡的生活,知道应该热爱生命,以正确的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精彩,懂得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奉献社会,要积极投身社会,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理想和人生目标,使生命焕发光彩。人教版七年级第三课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课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不再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首先来看让生命焕发光彩的课例导入部分:一上课,老师伴着音乐朗读教材的导言部分:“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在有限的生命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生命就像一首歌,等待我们写下美丽音符;生命又像一幅画,等待我们留下灿烂的色彩。”朗诵完之后,老师过渡性地提问:我们如何“写下美丽的音符、让生命焕发光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生命焕发光彩。紧接着,老师伴着音乐又一次朗读诗歌生活是多么广阔(幻灯出示诗歌字幕)。思考:有必要两次都由老师来朗诵吗?如果第二次的朗诵让学生们自己来读,效果如何呢?感受:老师连着两次朗诵诗歌,充分展示了老师朗诵的特长,学生伴随着老师的朗诵,似乎受到感染、浸润,这里运用了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情境导入的方式很多,歌曲导入、视频导入、问题导入等等。我们选择适合主题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投入,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达到需要的教学效果就可以了,多了,可能就会有画蛇添足之感。接着,教师针对这首诗歌,提出了6个问题。问:这首诗歌把我们的生活比作什么?学生齐声回答:海洋。问:为什么把生活比作海洋?一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答。问:诗歌中告诉我们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学生读诗歌中的相关文字。问:这样的生活我们有没有过体验?学生再次齐声回答:有。随后老师请两位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生活体验。问:诗歌中把这种生活比作什么?学生第三次齐声回答:快乐的宝藏。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寻找快乐?宝藏又在哪里呢?有学生举手要回答,老师说:不急,请看视频。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1)6个提问有4个针对于诗歌的内容提问。我们需要想一想,思想品德课的问题应该问什么?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语文课的文本解读是有区别的。思想品德课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忆知识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作为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可以有),应该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价值判断的属于高层次认知能力的问题。这也是平时老师们很容易忽视的问题。(2)学生齐声回答3次,这样的提问是不是过于简单?设计问题时是不是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有思维含量?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想要回答,却没有让学生回答,可能教师设计这个提问又是过渡性的,但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呢?如果学生能很好的回答,下面的视频还需要看吗?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完善,我们下面的教学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学,岂不是更精彩?感受:问题教学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理解新的知识(道理),进而将新知迁移到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辨析、判断、质疑等等,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为了让学生了解教师提的最后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寻找快乐?宝藏又在哪里呢?教师在下一个环节连续播放了3段视频,每段视频后还设计了互动交流。视频一:赵曾曾的快乐(27)播放后教师提问:这个人认识吗?学生齐声回答:认识。教师又问:她在特奥会上扮演什么角色?学生再次齐声回答:形象大使。教师接着问:赵曾曾为什么会当选为形象大使?一时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了,于是在老师提示下有一位学生说到:她的乐观,她的微笑,感动大家。思考:教师播放这个视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问赵曾曾为什么当选为形象大使?如果仅仅是这个问题,出示赵曾曾的照片不就可以了吗?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教师的问题和这一主题似乎又有些远了。我们假设换一个问题:赵曾曾的训练很艰苦,她真的快乐吗?她怎么在训练中寻找快乐的?这样的问题与主题切合,同时又让学生去思考苦与乐的辩证关系。视频二:“阿甘”志愿者王宵波(127)在介绍完赵曾曾之后,教师紧接着播放了第2个视频,接着提问:王宵波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快乐宝藏的?学生回答:(1)通过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2)尽自己所能做自己想做的事;(3)乐观,不要悲观。于是,教师归纳,并用多媒体出示文字,请学生齐声朗读:要有一颗快乐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接着教师继续提问:王宵波找到了他的“快乐宝藏”,那我们的“宝藏”在哪里?(教师又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请三位学生分别读教材中的三段内容,然后归纳出各段“宝藏”所指的内容。)学生1:读教材内容,归纳:“宝藏”指知识、能力;学生2:读教材内容,归纳:“宝藏”指爱;学生3:读教材内容,归纳:“宝藏”指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教师接着问:除了书本上的介绍,还有别的“宝藏”吗?学生回答:(1)童年的生活;(2)时间;(3)同学之间的友谊接着教师安排了一个学生活动:说出你的快乐,我们一起快乐。(要求:4人一组,交流彼此的快乐。)交流结束后,教师问问:你认为的快乐是什么?学生个别回答(5位学生回答)。随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教材文字,师生齐读:只要有一颗快乐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生命扎根在平凡的生活中,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生命就会焕发出它自身的光彩。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连续使用了视频、阅读、感悟、交流等手段展开教学。这么多的教学手段似乎显得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但,一定要用这么多的教学手段吗?学生的思考时间有吗?归纳到最后,教师、学生还只是回到教材文字,一定要用教材文字才是表述正确吗?视频三:播放2007特奥会开幕式视频片断。(视频511)为了说明要乐观对待生活,勇于直面困难,教师播放了第3个视频,然后提问:开幕式上第一个攀爬的人是谁?学生齐声回答:吴方淼。教师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吴方淼的事迹。随后提问:特奥篮球运动员吴方淼他是如何战胜困难的?学生回答:(3个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在多媒体上出示文字:他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直面生活的挑战,不折不饶,勇敢前行。思考:第3个视频是开幕式片段,目的却是介绍吴方淼的事迹,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似乎关系不大;3段视频3个人物,老师想要告诉学生什么?要乐观、要发现快乐、要勇于面对困难,这三点3个人物的经历是否都有呢?如果有,那么需要那么多视频吗?可能1个就够了,把1个视频讲清、弄透,也同样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感受:视频教学是目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种教学方式,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上课时不使用视频,这节课就不形象、不生动,学生就不喜欢听。于是,在教学设计时,不是先思考教学内容,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视频资源,有的时候甚至明知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关不大却还是坚持使用。确实,视频教学形象、生动,能感染学生,使学生能促景生情,以情导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像上面这个片段中,同一内容多个视频反复呈现,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另外,在上述的课例中,教师除了运用视频之外,还让学生讲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