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生态循环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阅历,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现就我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加快发展的对策探讨如下:一、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阶段(一)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的生态农业改革开放前,我县的农耕形式主要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该系统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唐中后期快速发展,先民们创建性地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并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便利的河堤种植蚕桑(桑树要求地下水位较低,降渍要求较高),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初步形成,大大促进太湖地区渔业、蚕桑生产和丝绸业的发展,至元、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典范。我县钟管镇原干山乡街后村是圩田系统最典型的重要农业遗产代表。早在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大实业家的淡水渔业始祖范蠡就在南浔范庄和河口县蠡山漾(与干山村相邻)一带养鱼,首开我国内塘外荡养鱼的先河,并留下了淡水养鱼的传世宝典范蠡养鱼经。(二)以“资源循环”为主的循环农业改革开放后,我县成为全国领先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态农业试验地。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当时的农业侧重于资源循环,主要是应用多层次良性循环的生态工程原理,以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沼气发酵、沼气孵鸡鸭和发电,沼气渣肥田为基本模式,有效的将生态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以“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为主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21世纪后,我县先后经验了“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阶段,最终形成了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一控两减四基本”为主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县安排建设示范区3个,示范主体24个,示范点172个。目前,已有18家示范主体、172家示范点通过市级验收,着力建设了一批可学可看、绘声绘色、见行见效的示范项目、示范模式,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示范推广。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县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通过推动农业“两区”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创新和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农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4年获得“国家生态县”、“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称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一位,生态循环农业呈现“节约化、清洁化、资源化、标准化、循环化”五个特点,形成了 “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一)优化技术,农业用水节约化紧紧抓住设施农业、畜禽和水产养殖等重点节水领域,加强技术推广,落实节水措施,打造示范样板,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推广微、喷灌面积1.38万亩,新增旱粮种植面积0.37万亩,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2438亩,稻鱼共生轮作4150亩,建立7个节水示范点。一是设施农业节水技术。主动推广喷灌、微滴灌、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技术,进一步限制农业用水。如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高效喷灌设施、雨水回收、杀虫灯、捕虫网等设施,开展高效节水浇灌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完全物理化。新田农庄以设施设备、水溶肥料、肥水管理技术为主,开展西甜瓜、草莓、葡萄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试验。据测每年每亩可节水5吨、省工240元、节约肥料费用150.8元,西瓜产量比常规浇灌施肥每亩增产105公斤,合计每亩新增经济效益623元。二是畜禽养殖节水技术。结合我县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两分别、三配套、零排放”设施建设,重点推广畜牧业自动饮水、高压冲洗和自动供水设施建设,实现雨水回用、终水回用,有效降低用水总量。目前,全县50头以上的保留生猪养殖场共350家已全部完成生态养殖验收,达到“零排放”。如乾元程立航养猪场采纳膜生物反应器(MBR)、狐尾藻养殖场等设施处理养殖废水,实现终水回用,年可节约用水1.1万吨;钟管镇程立强养猪场引入干湿料斗等节水型器具设备,可避开由饮水造成的奢侈,同时能削减饲料污染霉变,预料年可节约用水及饲料成本100余万元。三是水产生态养殖节水技术。主动探究在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建设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排放或回用的池塘养殖,设计建立生态化水处理设施。如钟管镇吴建荣、开发区施建建等5个水产养殖场,建立了尾水处理设施,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了“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二)两减两控,生产过程清洁化一是减肥减药,节本增效。根据“两减”要求,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工程,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配方肥削减化肥用量;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目前,全县推广商品有机肥1.16万吨,应用配方肥0.53万吨,绿肥播种1.1万亩,绿色防控整合面积3.21万亩,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12.5万亩,累计农药减量145吨,化肥减量447吨。同时,加强新型种养技术推广,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全国首创“稻鳖共生、连作”新型模式,水稻全程不用打药、施肥、除虫,既稳粮又增收,每亩净收入高达2万多元,领先在全省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县已设立了23个创新示范基地,建立了“鳖稻共生、虾稻共生”等6个生态型创新型高效基地。二是严格关停,源头治理。实施生猪和温室龟鳖“双控”工程,大力推动生猪和温室龟鳖的关停进度,截止目前,关停生猪养殖场3333家,生猪存栏从2013年的75万头削减到20.03万头,累计拆除龟鳖养殖场726户,拆除面积110.03万平方米;严格根据“两分别、三配套、零排放”标准建设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全县50头以上保留猪场350家已全部通过生态化养殖场达标验收,真正达到养殖排泄物“零排放”目标。(三)创新机制,废弃物处理资源化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以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等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为生态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秸秆多元利用,生态循环。大力推广机械化打碎、堆沤、覆盖等多形式还田,食用菌作为基料、秸秆发电、家畜饲料等多元利用模式。主动扶持秸秆利用项目建设,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科力饲料有限公司2015年新建成的反刍动物饲料生产线,预料年可利用秸杆原料10000吨。河口永福食用菌有限公司采纳“秸秆淤泥-蘑菇-有机肥-瓜菜”的高产高效模式,预料年可利用稻草4100吨。2015年,我县农作物秸秆总量10.2万吨,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综合利用秸秆10.1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4%。二是沼液资源利用,变废为宝。加快推动商品有机肥生产加工,全县共有有机肥生产企业7家,年生产有机肥5.39万吨、消纳畜禽粪便16.82万吨。主动推广适合我县实际的农牧对接、工业净化处理和狐尾藻治污等沼液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已胜利推广农牧对接模式134家,存栏约5万头;在规模猪场(存栏1000头以上)胜利推广工业化达标处理模式18家,存栏约5万头;推广狐尾藻治污模式198家,存栏约10万头。加快建设沼液收集、贮存、管网和利用配套设施;通过种养结合、科学布局,形成了“猪沼果”、“猪沼鱼鸭”、“猪沼果鸡(鸭)”等多种良性循环利用模式,建立了就地消纳和区域性配送的有效运行机制。目前,新增生态消纳地4.6万亩,新增沼液利用量3.58万吨。三是推广废物回收,美化田园。出台河口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以乡镇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监督协调、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农资公司归集储运、专业环保单位规范销毁”的回收处置模式。目前,全县全部乡镇(开发区)已全部按统一规格、统一价格及回收规则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全县已收集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461万只、74.23吨,并已全部转运销毁。四是试点开展“无害化处理+生猪保险联动模式”。今年4月我县领先在全市试点开展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目前全县已建有4个病死动物收集点,每个收集点覆盖2-3个乡镇,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今年1-10月,全县共承保生猪户364户,生猪39.98万头,母猪户327户,能繁母猪1.92万头,共计收取保费1195万元,实现生猪承保率100%。生猪保险全覆盖工作实施以来,病死猪收集量明显上升,月均收集量达6723头,同比增长249%。联动机制既保障了广阔养殖户的利益,又有效杜绝了病害猪流入市场,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平安。(四)双管齐下,农业产品标准化通过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和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主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夫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加我县农业发展活力,先后打造了欧诗漫牌珍宝系列产品、清溪牌花(乌)鳖、水精灵牌青虾、雷甸牌西瓜、山伢儿牌早园笋、千思情牌蚕丝被、莫干黄芽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品牌。2014年我县已胜利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平安放心示范县,今年主动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平安县创建,并在全国食品平安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平安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推动以“讲道德,更健康”为主题的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不断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质量平安体系建设,突出做好“政府监管、产品溯源、典型示范、民间设奖、宣扬推广”五个工作重点,有力地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平安,提升了河口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通过“三品”认定的农产品累计达到416只,河口县诚信农产品联盟会员达到112个,80家农业企业已应用二维码溯源系统,56家单位被认定为县诚信农产品示范基地(企业),“草根奖”志刚诚信农产品生产奖已嘉奖27名,“河口嫂”诚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应用。二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电商换市”步伐。2015年新申报市级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15个,目前,全县县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2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34家。培育扶持一批农牧结合、资源和循环的家庭农场,2015年新申报示范性家庭农场14家,新增合作社联社1家,农户参与合作社比重达70%,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夫410人。(五)农旅融合,产业链接循环化充分发掘我县“桑基鱼塘”、“茶文化”、“湖羊文化”“丝绸文化”等历史农耕文化,把农业文化宣扬展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个新的发展平台,走出一条产业融合、互促共赢的休闲农业发展新路子。以农业园区观光巡游、休闲农庄农事体验、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休闲度假等类型多样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业态,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殊是以环莫干山乡村民宿度假带的“洋家乐”唱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旋律,成为著名国内外的乡村民宿典范,2015年我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目前,全县共有休闲观光农业点266个,农家乐350家,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特色高端精品民宿60多家。2014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2万人次,旅游收入87.72亿元,创建农夫就业机会15882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17.5亿元,显现出农旅互动与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县生态循环农业虽然取得了肯定成效,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灾难的风险。尽管近些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兴建了一批农田水利等基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