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中的同课异构作者:温州实验中学 蔡永来源:摘自:四川省教育科学 研究所“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 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 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 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掌握,有利于教师把 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这种模式也迫使每 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需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 性化的意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 力。因此,这种教研方式在校本教研中被广泛使用,也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误读。一、同课为什么要异构?有多教师认为“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研究,也有的 教师认为“同课异构”就是要强调“异”。其实不然,首先 “同课异构”是由同学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内容要关注同学的经验,各学科的 课程规范也都对关注和丰富同学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同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 同学而言,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是同学从自身的认知起点动 身,向课堂学习目标不时渐进与迫近的认知发展过程。就这 一过程来说,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 这一过程的距离长短,而适宜的距离空间是同学开展课堂学 习所必需的。其实,有的时候,同学在理解、构建新的知识 的时候,虽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但却具有一定的经验基 础,在“已知”上并不是一张白纸。可实际上,很多老师在 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同学已有的经验,将同学作为 零起点进行课堂预设。鉴于此,我们的备课预设或课堂上应 给予充沛的考虑,并从中开始。例如: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课程中有关于理财的内容,结果发现在住校同学比较多的班 级对合理布置个人的消费就比较有见解,而在生活在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家庭的同学较多的班级则在关于国家的投资、预 算等内容了解的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有不同的优秀教案。其次,教师的个体差别。教师的优秀教案其实就是教 师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 程。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战略的选择,从对问 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 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只是有时我们不自觉罢了。而这种底 蕴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的管理能力、 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综合课程中, 原有学科背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必定 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差别中的大多数是无法改变的。这个 也是为什么一个优秀教师的胜利优秀教案其他教师很难移 植的一个根本原因。二、开展“同课异构”的价值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 程规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 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 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协助教师更好的理 解课程规范、更好的掌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 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同学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 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 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考虑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 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 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他人所不具备 的优点,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他人更突出、更 完善地表示自身/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别性资源,在合作中 得到了充沛的利用。1下一页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生长,促进教师 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生长提供研究案例,教 学活动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胜利的教学有赖于 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份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 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 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 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 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 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 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生长都有很大 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 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规范的讨论还是课后对优秀教案与效 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 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生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个人的感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过程。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示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 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这些缄默知 识和教育机智难以以“客观知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说和 传授,只能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同课异构”活动中 的相互听课或者是个人用不同优秀教案上同一个内容的过 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 个人的考虑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 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三、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要处置好的关系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要处置好集体备课与个人 教学特色的关系。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可以协助教师更好的掌 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规范的理解,是集体智慧、同伴互 助的体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个教师又有自身的特 点和教育思想这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体现,是他人无法改变 的。一味的根据其他教师的观点来设计自身的教学是不会胜 利的,教学也是不能发挥教师个人的特点的,因此教学的效 果也是低下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获得的个人体验也是有限 的。因此集体的智慧和交流应该主要在对课程规范的掌握和 课后的交流与研讨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是否有效的达成 上,而不是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细节的设计上,体现在教师 之间合作文化的构建上。其次要处置好“存异”与“求异”的关系。“同课异构” 活动中对教学的不同设计是一种客观存在,“异构”的目的 是要求教师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而不是为“求异”。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 学习、考虑、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而防止出现 教师简单的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的效果,或者 简单照搬网络中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案。因此在“异构”中并 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资料,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方 法,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的,有效的。不考虑有效性的一味 求异与照搬照抄他人的优秀教案的结果是一样的。上一页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