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高层筒中筒结构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方法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 厦主楼结构工程施工中,采用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技术,一次滑升面积达1350 米2,平均3d完成一个结构层.第1章 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技术的 特点1.有利于主体结构整体性;2.液压滑动模板装置的 电路、油路、通讯及垂直运输可统一集中,减少附着、运转、管网敷设等工作;3.节省架设工具,模板装置费用;4.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5.扩大 施工作业面,加快施工速度 .第2章 工艺程序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施工,由两个作业平面进行交叉施工:先施工主体结构的 竖向结构构件以及框架梁、连系宽梁.施工中在楼板、楼梯、阳台等标高处留出洞槽、锚固筋,待施工到一定高度 时(一般相隔35个结构层),再施工主体结构的 水平结构构件,并保持两个作业平面的 同步施工.主楼结构标准层单元施工工艺程序如图2-7-1.第3章 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技术的 操作要点第1节 同步提升内、外筒液压滑动模板装置的 液压系统,设计时考虑了 同步提升措施,即在油路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供油、回油的 时间一致,每个千斤顶都在标准负荷下进行试压后调整行程.实际施工中,按千斤顶爬升轨迹计算出其平均行程,调整行程螺母,使每个千斤顶的 实际行程控制在25米米.为保证内、外筒整体滑模同步提升,还增加了 限位挡体措施,即在千斤顶上安装一叉型套,在支承杆上固定一限位挡体.当千斤顶爬升至规定高度 后,限位挡体迫使叉型套阻止千斤顶回油,其余未爬升至规定高度 的 千斤顶可继续爬升.为保证整个平台的 水平,滑模装置整体滑升过程中,每提升200米米,对液压系统的 油路和限位挡体调平一次,从而确保同步提升.第2节 纠偏纠扭在内、外筒整体滑模施工中,引起操作平台偏、扭原因很多,而且很难避免.因此,准确测定操作平台的 偏扭情况与及时纠正偏差是一项很重要的 工作.为及时了 解整体滑模施工中,操作平台的 偏扭情况,施工中采用5台激光铅直仪进行监测,其中4台激光铅直仪布置形成一个十字控制线,另一台作为校正用.滑升过程中,每提升200米米测定一次,并作好记录.根据实测结果,制定合理的 纠偏扭措施.每层施工结束后,通过十字控制线对整个操作平台的 各条轴线进行复测.内、外筒对于整体滑模操作平台的 纠偏,采用“顶轮纠偏法,即利用已出模并具有一定强度 的 混凝土作为支承点,通过调节丝杆,使顶轮对滑模装置产生一个水平推力,以达到纠偏、纠扭的 目的 .“顶轮纠偏法”具有构造简单、效果明显的 优点,从而提高了 滑模的 整体稳定性.第3节 混凝土出模强度 实践表明,控制混凝土的 最佳出模强度 是滑模施工顶利与否的 关键.若混凝土出模强度 偏低,其自成型的 能力差,已滑升出模的 混凝土将发生坍塌;若出模混凝土强度 过高,则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 粘附力大 于混凝土内部的 凝聚力,滑升过程中混凝土将被拉裂.滑模施工中混凝土的 出模强度 ,应使滑升时混凝土对模板的 摩阻力最小 ,出模的 混凝土表面易于抹光,不被拉裂和带起,并能承受上部混凝土的 自重,不流淌,不塌落,不变形.混凝土的 出模强度 与混凝土的 出模时间有密切的 关系,混凝土的 出模时间又与混凝土的 搅拌、运输、浇筑能力以及气候、水泥品种、标号和外加剂的 掺入量等有关.通过大 量试验测试,调整施工部署及机械配备,根据不同气温、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掺入适量的 外掺剂.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混凝土强度 与贯入阻力仪强度 之间的 关系为:混凝土强度 =一0.l714+0.8511贯入阻力仪强度 值.滑升施工中混凝土的 出模强度 控制在0.10.3米Pa时,出模混凝土贯入阻力仪的 相应强度 为0.51.5米Pa,可保证整体滑模施工的 顺利进行.第4节 泵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应用于超高层主楼结构施工,具有占地小 、效率高、现场文明等特点.适宜泵送的 混凝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在泵腔内应易于流动并能充满其空间,混凝土具有足够的 粘聚性并在泵送过程中不泌水,不离析;混凝土与管壁之间以及混凝土内部的 摩阻力不应过大 .配制适宜泵送的 混凝土,入泵前的 现落度 与入模前的 胡落度 的 关系式为:Tp=4/100+Ta(式中Tp为混凝土入泵前的 拥落度 ;L为换算水平运距;Ta为入模前混凝土塌落度 ).混凝土在泵管中输送,要求应有足够的 含浆量,保水性能好,在最佳砂率下的 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千克/米3,骨料最大 粒径不应大 于泵管直径的 1/4.为改善泵送混凝土的 和易性,可掺入适量的 外加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 搅拌时间.第5节 楼板施工现浇楼板的 施工,必须处理好楼板与梁、墙之间的 连接.楼板与梁连接的 处理方法,是在滑升梁时,梁的 上缘留出楼板的 厚度 不浇筑混凝土,待施工楼板时同时浇筑.楼板与墙连接的 处理方法:可在墙壁上每隔一段距离预埋木盒子留洞槽,待施工楼板时,将楼板钢筋穿入洞槽,然后浇筑混凝土.楼板采用悬吊支模法,即在主、次梁上预留孔洞,穿入横梁,或直接在墙壁的 钢筋上焊以钢筋挂钩,模板支承在挂钩上.现浇楼板利用液压滑动模板装置的 操作平台作为底模板,逐渐下降浇筑楼板混凝土.第6节 千斤顶和提升架的 布置超高层筒中筒结构,采用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千斤顶和提升架的 布置有以下方式:当水平构件梁的 跨度 在8米以内,而且梁高度 较小 时,千斤顶和提升架成组集中布置在柱内.当水平构件梁的 跨度 大 于8米,而且梁高较大 时,除在柱内集中布置一些千斤顶及提升架外,可在梁跨中央增设一组千斤顶,.其支承杆需要进行脱空加固处理.第4章 液压滑动模板装置液压滑动模板装置由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及提升架)、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辅助平台和内外吊脚手等)、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支承杆、千斤顶和提升操纵装置等)以及监测控制、通讯设备等组成.提升架立柱及围圈椅架杆件采用48钢管,通过扣件可加固支撑,减少高空焊接操作.第5章 技术经济效益该工程采用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施工,与一般支模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比较,缩短工期113d,提高工放40.60%,节约人工5万工日,折合人工工资约12.85万元,节约术材1200米3,钢管250t,降低施工费用30万元.主楼结构采用内、外筒整体液压滑动模板技术,经质量检测:主楼最大 垂直度 偏差为0.05%(25米米),远低于规范规定0.1%(50米米)的 要求;结构混凝土外观实测28l0个点,优良率为91.7%;混凝土强度 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XX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XX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 4.5 发生急性中毒、中署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安质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卫生行政部门。 4.6 发生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除报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质安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公安部门。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安全规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