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生活对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处的环境对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初中生,他们在父母离异后又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这一年龄阶段共有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即成熟与幼稚、闭锁与开放、依赖于反抗的矛盾性,这些孩子敏感、自卑、多疑,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指导,从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偏差,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又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因此,对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单亲家庭初中生为对象,研究他们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及其成因,以及提出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本文研究的结构和内容为:第一部分对当前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主要存在人格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能力障碍等。第二部分探讨了形成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加强校园人际交往的辅导与培养;创造适合初中生健康人际交往的社区和社会环境等措施。以其对改善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关键词:离异单亲家庭 初中生 人际交往障碍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 1研究背景1. 2概念界定1. 3心理特征1. 4研究意义1. 5研究方法第二章 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2 .1人格障碍2. 2认知障碍2. 3情感障碍2. 4能力障碍第三章 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分析3. 1家庭因素3. 2学校因素3. 3社会因素第四章 消除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4. 1提高单亲家长自身和家庭素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4. 2加强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4. 3创建适合健康交往的社会与社区环境4. 4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着,他们总是在与人以及社会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存在与发展。当一个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随着他(她)慢慢长大,他(她)便开始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交往中不断成长进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一个人的情绪、人格、行为适应等方面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学家曾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都证明,健康的心理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好。心理学家高尔顿和奥尔波特发现,心理健康的人都同别人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别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发现,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我实现者”,都可以很好地接纳别人,同别人的关系也比一般人要深刻。他们对别人有更强烈、更深刻的友谊和更崇高的爱。说的更现实一点,现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日益繁荣,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更加的开放,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一个人即使具有很高的智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全的体魄但却不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她)也难以在这样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人际关系对于人的毕生发展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对于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无疑是培养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第一场所; 父母无疑是引导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任老师;和睦的家庭氛围、融洽的夫妻关系更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的沟通,信息的交流。孩子无法选择自己中国离婚率再创新高J/OL.http:/www.oklawyer.cn/lovenew070601.htm.的出生,同样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在一个父母和睦的家庭中出生和成长,拥有完整的爱,当然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家庭的破裂和残缺事难以避免的,当这种不幸发生时,孩子很无辜地承担了更多的痛苦和后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离婚已成为男人和女人的自由选择,人们的择偶观、婚姻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单亲家庭数量急剧增长,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增长速度尤为猛烈。因此,我国的家庭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据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至2001年对全国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的调查:1985年离婚率为0.9,1990年离婚率为1.4,1995年离婚率为1.8,2000年离婚率为1.9,2001年离婚率为2.0。中国民政部2007年5月23日发布了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根据该报告,200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191.3万对。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年龄也分布于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本文之所以选择了离异家庭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刚刚进入青春发育期,身心的巨大变化引起他们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改变,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具有不稳定性、脆弱性和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渴望与别人交往,得到他人的重视、支持、喜爱和接纳。然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对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创伤在短时间内又是难以抚平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人际交往很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父母离异是威胁当代中学生最严重和最复杂的心理健康危机之一。因为,父母离婚使尚未成年的初中生过早、过多地产生了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心境。由于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变得自卑、不相信任何人,也很容易出现冲动偏激、孤僻冷漠、焦虑自责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特点无疑将会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而人际交往的好坏又与单亲家庭子女适应环境、融入社会密切相关。因此,探讨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我们的研究,也要让全社会意识到离异家庭子女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这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现在和未来。1.2初中离异家庭子女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众多学者、教授对离异家庭子女有自己的定义:刘茂珍认为所谓“离异家庭子女”,常指父母离异、再婚,由父母单方、老人或亲戚监护抚养的孩子。余欣欣、郑雪认为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群体。本研究的对象是指凡是父母离过婚的初中生,不考虑随父、随母,还是随(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也不考虑父母是否再婚等因素。本文中所讨论的单亲家庭则是指由夫妻离异造成的离异单亲家庭。 1.3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张天儒认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而且自卑常导致自我封闭。王伙生则认为单亲离异家庭的子女多数孤僻、冷漠,而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多为粗暴、冲动型。唐芳红认为离异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有:自卑;焦虑;孤僻;心理危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性。宋德昭发现这类人群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认知障碍,也有情绪情感障碍,还有性格异常和社会性发展的不良倾向。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总要有外显的行为表现:或自卑自怯,行为畏缩;或孤僻离群,独来独往;或粗暴冲动,控制力差等等。王润华经过研究总结出离异家庭学生的几点共同的心理特征:第一:自卑感;第二:随意性;第三:仇视父母。王荣媛也调查研究了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她发现多数学生外部表现为自卑、进取心不强、厌学、早恋、我行我素、自控力差、集体意识淡漠,不合群、逆反心强。她还总结了离异家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情感心理障碍;(2)意志心理障碍;(3)挫折心理障碍(挫折心理是个体在从事目的性活动时,遇到难以排除的障碍和干扰,使得个人动机无法实现,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4)叛逆心理障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其比较普遍的情感特点是(1)爱哭(2)放荡不羁,到处乱跑(3)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不快乐(6)悲观失望,自暴自弃;(7)对什么事都无所谓,做了错事也不感到羞愧(8)喜欢孤独(9)易烦躁(10)易发怒(11)经常发呆(12)交友困难(13)惧怕某些动物、情景或人(14)固执己见,闷闷不乐(15)吹牛自夸(16)控制力差(17)攻击性强。 (一)关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比完整家庭子女智力发展要迟缓,部分家庭环境的剥夺,父母性别角色的残缺,以及个体认知和学习动机受挫等等,都可能是造成离异家庭子女智力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在情绪情感方面,单亲的事实更容易造成单亲子女的情绪困扰,离婚在我们这个富有传统伦理道德的国家里,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当作不光彩的事。即使在离婚率居世界前列的美国,公众舆论也持反对态度,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产生自卑感,父母离异给子女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单亲子女所处的家庭关系严重失调,家庭结构破裂,个体自我心理封闭是造成单亲子女社会性发展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单亲子女的性格发展方面,不良情绪、不良的家庭环境,不良的教育态度是造成离异家庭子女性格异常的重要因素。罗清旭等(1989)对南昌3所中学47名离异家庭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100%的被调查者存在不良情绪和性格问题,63.8%有品行碍,59.6%不能进行正常学习,58.4%社会适应不良,34%神经机能失调,23.4%有不良习惯。戴斌荣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进行了研究,认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缓慢,主要反映在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都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情绪情感消极,具体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性格缺陷严重,一些人表现为脾气粗暴、自制力弱、易冲动;一些则表现为性格内向,行为退缩,沉默寡言,不爱社交,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还有的表现为性格怪癖,既怕被别人瞧不起又有看破红尘的思想,时而佯装乐观,对什么都不在乎,时而又固执抑郁、精神颓废,让人捉摸不透。还有的则表现为性格软弱,缺乏自信和主动精神,凡事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二)关于离异家庭子女品德和行为的研究有关离异家庭子女品德的问题,余欣欣在离异家庭初中生品德发展状况中对完整家庭和离异家庭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离异家庭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总体水平低于完整家庭初中生。离异家庭初二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较低,其公德性、求实性、纪律性、集体性、孝敬性等多个因素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离异家庭初中男生的品德水平低于女生,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纪律性上。经过调查后发现: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方面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差于完整家庭学生。而在打人、吸烟、逃学、经常去网吧等行为方面,离异家庭学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完整家庭。(三)关于离异家庭子女人际交往的研究戴斌荣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结伴难易、好朋友数量、交往关系的亲密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无论父母离异时子女年龄大小,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例如,幼儿在心理行为上更多的表现为退缩;小学生则表现为情绪低落或较多的问题行为;初中生则表现为严重焦虑等等。其原因是父母离婚后,子女觉得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或是子女对父母的离异感到不满与愤怒,常迁怒于同龄伙伴,极易演化为攻击行为,进而影响到其结伴容易程度。秦金环、阴国恩等将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较发现两者在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儿童的亲子关系主要表现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