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皮划艇划行技术动作分解皮艇技术是周期性的划桨运动,多次重复一种循环动作,运动员 手臂、躯干、上肢和身体各环节总是沿着一定的运动轨迹做动作,这 种动作轨迹与划浆技术的合理性是内在联系的。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 一下皮划艇划行技术动作分解,欢迎阅读。皮划艇划行技术动作分解:躯干的作用:躯干的正确坐姿是垂直于艇的纵轴,维持脊柱正确 姿势主要是竖脊肌,背短肌的收缩和重力共同的作用。引导手前侧伸带动躯干,一侧前伸,目的是使这些原动肌的肌纤 维在收缩前已被拉长,这些肌肉大都是位于躯干的大肌肉,生理横断 面比较大,动力也较长。引导手运动轨迹的标准以脊柱为轴,躯干的 转动,充分利用躯干的大肌肉群和肩带肌的力量,为拉桨提供了力量。上肢的作用:引导手的肘关节运动是积极自然地前侧伸,并绕垂 直轴作旋内内运动。肩关节运动是上臂绕额状轴在肩关节处屈转。为 了增大划距,加大幅度,肩胛骨也参加前伸运动。由于肩锁关节属于 微动关节,锁骨只能围绕胸锁关节的垂直轴作前后运动,使肩胛骨作 前侧伸运动,拉长斜方肌和菱形肌的纤维,为拉桨发储备了弹性势能。那么,前方桨叶入水,接近皮艇的纵轴线是引导手转为拉桨手工 作的重点。1.1 复位阶段:桨叶出水至前方手积极前侧引至最远处,由于桨的 长度大于运动员的坐高,桨不能作前后运动,必须先经过侧向作外侧 弧线运动,向上举桨。特点是:躯干轴保持自然坐势,通过躯干一侧向前转动,带动肩 轴向前转移,使人和桨完成外侧弧线的摆动。与此同时,二肩平行, (以左手拉桨为例)左肩前移,肩轴前伸,并随躯干轴扭至艇的运动平面 这时左臂伸直,手臂的高度与水平面平行,与艇的纵轴线反向线 10- 15的夹角,有利于入水桨角度的旋转,更有利于创造加速度。右手将 桨提出,并向上抬过肩部,手臂和肩平行,肘关节夹角为80左右。此 阶段的作用是以最短路线完成向前和侧向举桨的过程,使桨与艇的纵 轴线成 25,为下一段插桨赢得最大的动作幅度及势能。1.2 桨叶入水阶段:宽度缩小后的皮艇,平衡性起到了变化,稳定 性系数减小,船体与水的磨擦力减小。所以桨叶入水越靠近船沿,平衡能力就越下降,但是速度就越高。 因此,桨叶迅速向前下贴近船沿入水,此阶段是从高到低位的运动, 要完成桨叶的变换角度,势能变为动能,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所以 用时很短,但特点明显,左边躯干前侧,右边略有后拉,带动左臂顺 势向前舒展,使桨在尽可能的远处迅速插入水中。由于桨叶主要是向前下插入水中,与水平面的角度是整个划桨过 程中是最小的,作用的一方是继续增大划桨幅度,为桨在水中划水赢 得尽可能大的划程。躯干,上肢肩带和手臂的肌群,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向前下 扭紧,为划水动作各肌群用力储蓄了能量。上方手积极前移,肘关节 平推为左侧的躯干发力作准备。此阶段的艇只无任何推动力,只受水 和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当桨叶入水划桨,艇才是获得动力的阶段。1.3 桨叶的包水过程:桨在水中到垂直位。是划桨过程中最为关键时期,桨叶在水中的包水效果是速度的最 佳体现。这段用时短,运动员通过突然憋气和躯干的发力,上肢的协 调配合。同时躯干拉浆,上方手固定高度配合划桨手用力,当桨叶一 入水很快地手抓住水,这就是所谓“包水”。包水无水花出现。把桨叶全部埋入水中,在桨叶入水附近建立稳 固的划水支撑点,区别于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主要标志是“桨叶 的包水技术”。“包水技术”的特点是主力量足,桨叶入水稳,正对 水,桨叶支撑点无晃动,无移动,包水动作速度快,在瞬间能充分调 动身体各环节肌力,增加桨对水的稳固支撑。上方手配合拉桨推桨, 水就同时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在桨上。躯干的发力转动在先,其次是上肢发力拉桨。最终通过上肢、躯 干、下肢连结、传递到脚蹬板上、从而推动艇的前进。可见这阶段是艇的速度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可称谓桨的包水加速 过程。1.4 提桨过程:待桨运动到垂直位时,水与桨的相互作用力达到最 大之后,上肢的用力方向发生了改变,小臂弯曲外展,躯干的动作发 力减小。此时桨的运动轨迹向外侧“八”字方向,便于桨叶的出水。1.5 出水:当桨叶改变角度离开水面时,称谓出水。此时运动员的 躯干、上肢肌肉间隙放松,为下一个周期划桨做准备。要求运动员左 边躯干减缓旋转。桨叶出水,应迅速,果断。手臂与肘明显上抬。肘 关节的高度低于肩关节。小臂的位置应高于耳,每一桨结束时保持艇速,保证艇的行进的 速度是匀速行动。因此出水必须干净利落,技术动作连贯。2技术模式:在无宽度限制的皮艇运动中,运动员应更加注重操作 顺序,技术动作的细小环节,如躯干上肢的协调配合,桨的运行轨迹。 两侧的均匀发力,直道中减少使用舵的次数,出水时手腕的翻转动作, 桨叶包水时的发力时机,拉桨包水过程中,桨叶是沿着艇沿外弧线向 后向外侧稳定的轨迹在运动,桨叶与侧向的水流相互作。桨叶的包水 是相对固定在艇的一侧,通过力的传递推动艇体的前进。因此,桨叶 有靠近艇,又有桨推离艇体的过程。技术动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主 要是根据个人特点,在基本动作一致的情况,有各种细节上的不同, 这就是风格。3分析与讨论:受无宽度限制的影响,躯干上肢的发力主要集中在 桨叶上。显然,最适宜的施力角在 60-110之间,同时要考虑桨的入 水角以30-45为限,并且变化很快,要求在入水之初就积极地加大用 力,达到最大支撑力,并且最大用力有短暂的持续,以及它的持续相 对比较平稳。其冲量呈梯形,由小至大,这可以保证最佳效果。采用 奇峰突起式的增大用力和采用在划行效果明显的中段集中冲量优势的 方案也有一定效果。评定:桨叶水下轨迹为闭合式的,比较各种力的 分配是否合理性,可以找到某些一般共同特点和专门性的特征。桨叶 的运动带有较多的空间特性。3.1 桨叶划行的“八”路线,又是孤线运动,也是侧向运动。3.2 侧向运动的特点是与相对于周期时间的有效拉桨的时间有关, 桨叶作侧向运动比作平行运动的时间要长。运动员利用升力和对皮艇 平行拉桨,桨对水作向后运动之前,就已经产生推进力。为了更好地 完成这个动作,桨叶入水要比皮艇向前运动的速度更快对水作向后移 动。这意味着,在“包水”和开始产生推进力之前,桨迅速地对皮艇 作向后运动,为避免桨叶入水和包水之间有制动力,桨叶在入水前开 始向后运动。但须要求运动员复位阶段到位,桨叶出水同样存在制动 力,拉浆手应在上方手充分伸展之前提桨,所以桨叶仍对水作向后运 动。这种对皮艇的迅速向后运动。必须在下一次拉桨期向前回桨之前 倒过来。当桨叶包水完毕后,对皮艇不作过多推动力时,就会对水产 生向前的运动,这意味着制动力将发生。若桨叶在入水时迅速作侧向 运动,制动力可能由升力抵销。向运动更能使桨叶维持几乎垂直方向的时间相此直线向后拉的技 术要长,加大了向前方向的推进力度。通过侧向移动而不是直接向后 移动桨,能使人体的肌肉、关节和杠杆系统更有效地使用,更自然, 用力也较小,运动员能轻易地利用上肢,躯干的长轴的旋转产生桨叶 的快速运动。3.3 特征:桨叶的侧向运动的平行于皮艇运动产生的力在生理上要 经济。因为便于旋转上肢躯干的大肌肉群。就能对减少氧的消耗和减 轻局部肌肉疲劳具有生理效益。3.4 利用定点摄影法:测得我队 12 名运动员的平均值,我们所重 视的是艇和桨,不是对水。桨叶的侧向移动包水期为22cm,出水期为 54cm,后移动为158cm。大多数侧向运动在桨入水后随即产生。这 表明推进力在拉桨早期以上升力为主,而拉桨的其余时间变为以拉力 为主。优秀运动员在接近出水时只有极少的侧向运动,本着对自然科学 的严肃性,桨叶的后拉方向应是顺着水流的自然方向划行,桨叶入水 后可借助流速后加快拉桨速度的力量。可帮助运动员作向前运动,减 少舟艇在水中移动的摩擦力和压力。3.5 推进速度:精湛的皮艇运动技术是有效的用力方式导致更好的 推进速度。推进力越大效果越好。当推进力和桨叶包水的力量相等时, 桨频将以相反的关系影响推进力,桨频越高,对两侧划桨同等所结力 的推进力越小。皮划艇的技巧首先,一些标准的皮划艇桨的桨面是有一定的弧度的,正是这些 弧度对水产生的推力,皮划艇才能前进,可以说是整个皮划艇的动力 来源之所在,桨有两面,向内凹下的一面叫做施力面,这一面就是产 生推力的一面,应该朝后,另一面就称之为背面,很多的皮划艇船桨 的桨面都是稍稍有些不对称的,因为这样才能使在水下面更加平滑的 运动,所以我们拿船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船桨的背面和正面之分。其次,我们两只手握船桨的距离要把握好,大致与俩肘之间的距 离相等,在划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调节这个距离,距离调节好了, 我们划桨也会省下很多力气,若是想加快皮划艇的行进速度,可以稍 微低增大距离,相反的,若是想划的时间更久或是长途划动的话,那 么我们可以适当的缩小这个距离。其实,一些专业的船桨的浆片之上都会有一个角度差,就有点类 似于直升机上面的螺旋桨,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减少空气对水面浆 片的阻力。所以我们握桨的手应该固定于桨把儿上,在划桨的过程中 不要有较大的变动,因为手用来调整桨片的运动角度,所以角度不宜 有较大的改动,并且双手握桨不宜太过用力,不然就很容易造成双手 疲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